↑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1 题,非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儒家的灾异理论认为自然界的灾异与皇帝的作为有很大的联系。魏晋以来,皇帝通常以罪己的方式应对灾异事件;而到了清朝,皇帝则经常利用灾异督责大臣,痛斥官员的恶行。这种变化表明清朝

    A. 专制制度腐败日趋严重   B. 儒家伦理对君主的约束力弱化

    C.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D. 皇帝推卸政治管理失误的责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1 题
  1. “其(指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由此可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主要是

    A. 建立大宗小宗体系

    B. 拱卫王室统治

    C. 明确宗室血缘亲疏

    D. 扩大统治范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

    A. 浓厚的宗族色彩

    B. 浓重的神权色彩

    C. 强烈的等级意识

    D. 发达的礼乐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礼记·大学》载:“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便众也,”这主要体现了

    A. 家国同构观念

    B. 宗法血缘关系

    C. 家庭伦理规范

    D. 以德治民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刘力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介平民。下面对其社会生活的描述,最有可能接近真实的是

    A. 为妻子买了一件官营手工工场制造的精美绸衣

    B. 在长安夜市的酒楼上喝得酩酊大醉彻夜未归

    C. 经营盐铁买卖,生意非常兴隆

    D. 从长安城的“市”买了两斤粟米回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佑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佑的意见,皇甫镈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A. 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 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 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 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唐代学校分六种,其中“四门学”招收低级官员的儿子和普通民家的聪明子弟,学校来的“生徒”是其取士的主要来源之一,“生徒”能通一大经以上者都给官做。由此可知

    A. 平民有机会步入社会上层

    B. 唐朝官员的入仕途径多样

    C. 唐朝的“生徒”人数众多

    D. 官僚体系已出现膨胀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

    A. 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B. 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

    C. 废丞相后政治腐败

    D.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浙江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该材料可以说明

    A. 官营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   B. 万历年间中国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民营手工业中出现细密分工   D. 封建政府鼓励发展民营手工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古时的城镇化:最早的“城里人”是什么人?》一文指出,唐宋城乡人口分别称作“坊郭户”和“乡村户”。综合中外学者的推算,坊郭户占总人口的比例,西汉在30%上下,宋代在12%左右,明代约为9.7%,清代约为6%。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数量不断减少

    B. 全国人口不断下降

    C. 战争对城市的不断破坏

    D. 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较之前的小说,《西游记》更以人物为情节的中心。这一宗教题材的小说在形象构成的方式上给人以荒诞无稽的感觉,而实际上它却带有一个鲜明的倾向。这一倾向是

    A. 怪诞化   B. 脸谱化   C. 世俗化   D. 功利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驾崩,汉王叛逆,“从反者十九州”,都城长安局躇西北,“关河悬远,兵不赴急”。而洛阳“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足”。遇荒年,关中经济难以供应时,君臣即领到洛阳“就食”。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下诏开工营建东都洛阳,“恃其富强,不虞后患”,“每月役丁二百万”,“结怨于民”,经十个月完成,“制造颇穷奢丽,前代都邑莫之比焉”。运河建成后,洛阳成为全国的漕运中心。后来,唐朝也长期以洛阳为东都,五代时的后梁、后唐、后晋也先后定都于此。

    ——据王家范《大学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隋炀帝营建东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炀帝营建东都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文翁在担任蜀郡郡守期间,对蜀地民风进行教化改进。他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的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就学于太学,学成归来,让他们担任要职,考察提拔,他们中有的成为了郡守、刺史。他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把条件差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将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涕力田(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每次到各县巡查时,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各县的官民见到了都以为很荣耀,抢着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宫弟子。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有学宫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

    ——摘编自《汉书·文翁传》

    (1)根据材料,概括文翁改进蜀地民风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翁改进民风的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并分析实行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婚姻观念

    中国

    西方

    婚姻目的

    扩大亲属同盟,传宗接代

    爱情是男女结婚第一位的、必不可少的动力。维持美满婚姻的首要条件也是爱情

    择偶标准

    身家清白、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两个人的互相契合。其余的条件像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则可以不在考虑之列

    夫妻关系

    丈夫往往在婚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妻子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分工

    夫妻共同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家中的大小事情均由夫妻二人共同商定

    ——据《中西方婚姻上的差异: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整理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外婚姻关系的状况。任选上表中一种婚姻观念,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中外关联、写明观点、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