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综合题 3 题,选择题 25 题,辨析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使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也陷于停滞。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最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乏。1921年3月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联的国民经济逐渐恢复。1925年,人物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工业生产总量为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总周围量为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战前的70%,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25—1926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达到战前的93.7%

                                        ——摘编自龚勋《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时苏俄的国家领导人。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观点,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将这些“权利”用书面形式汇聚于一纸,而且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现,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权利法案》因此成为“英国宪政”中最奠基性文件之一。它为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打下一个基础。

    ——摘编自钱乘旦、徐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通过改革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俄国各界纷纷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861年,在俄罗斯施行了近五个世纪的农奴制被废除了。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1933年3月,罗斯福上任后,实施新政。参、众两院通过《银行紧急法案》;5月通过《农业调整法》,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业危机;5月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6月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全国复兴署”,明确劳工的权利,整顿危机中的美国工业。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契约”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契约”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和俄国改革的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的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能否帮助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36年起,英国棉纺织业中的工厂工人人数超过手工工人人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变成英国的市场。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到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英国成为全世界机械设备和各种工业制成品的主要供应国。

    ——摘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材料二 见下图所示内容。

    材料三  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苹命的中心之一,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南北战争的胜利为第二次工业草命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广阔的市场是促迸美国工业化和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在科技开拓方面,美国领先于其他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沐涛、王春来《世界通史:_工业文明的兴盛》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促使工厂工人人数超过手工工人人数的关键性发明。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广泛运用的新能源。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的共同因素。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的认识。(至少写出2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A. 内容全面

    B. 思想落后

    C. 传播广泛

    D. 影响深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希腊哪个城邦既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又是民主政治的起源地?

    A. 古巴比伦

    B. 雅典

    C. 罗马

    D. 亚历山大帝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文艺复兴时期,作家阿尔贝蒂写道“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莎士比亚称赞“人是了不起的杰作”,以上观点共同体现

    A. 自由平等思想

    B. 民主科学精神

    C. 人文主义精神

    D. 物竞天择理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他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脸炙人口的诗篇。以下哪一部是他的代表作品?

    A. 《神曲)

    B. 《最后的晚餐》

    C. 《哈姆雷特》

    D. 《蒙娜丽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16世纪早期的一次航海行动中,麦哲伦下定决心,“要么完成此创举,要么就葬身大海。”此次航行,麦哲伦的船队

    A.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开辟了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

    C.得到了葡萄牙政府的资助

    D.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可可、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其它地区;麦子、水稻、甘蔗、葡萄、欧洲语言文字、基督教等则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段材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 B.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 使世界贸易中心转至美洲 D. 使西欧拥有新的殖民航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统计,仅1500—1650年的150年间,西班牙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主要反映了

    A. 三角贸易的互利性

    B. 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C. 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D. 殖民活动的原始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国王是议会的国王”。这种变化

    A.导致国王查理一世被判死刑 B.化解了封建农奴制的危机

    C.得益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D.造成了君主制彻底废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下图小卡片是某同学对一位历史人物的评价摘要,这位同学研究的人物是(  )

    A. 克伦威尔 B. 拿破仑 C. 林肯 D. 华盛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7年1月签署暂停中东几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被联邦法院法官裁定为违反宪法,立即暂停执行。这一过程体现的政治原则是(   )

    A. 中央集权 B. 地方分权

    C. 分权制衡 D. 联邦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法国大革命后初期,代表贵族身份的华丽衣着被凸显共和理念的服饰取代。这说明当时法国

    A. 人人平等得以实现

    B. 封建等级制受到冲击

    C. 贵族特权得到维护

    D. 拿破仑帝国日渐衰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它遵循古代罗马“法典”的传统,它所表现出来的启蒙和解放,对于任何地方、任何时代的寻求自由与解放的人民,都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对于任何想建立新的法律秩序的人民也其有极大的益处。它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文中的“它”是

    A. 《查士丁尼法典》

    B. 《权利法案》

    C. 《拿破仑法典》

    D. 《人权宣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李一涵同学在复习中列出了一系列事件(如表)。他意在说明

    A.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 “日不落帝国”的兴起

    C. 血腥的资本积累

    D. “蒸汽时代”的到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 英国宪章运动   B. 《共产党宣言》发表   C. 法国巴黎公社   D. 俄国十月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史实,最能够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具有进步性的是

    A. 地主利益得到保护

    B.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C. 保留沙皇专制统治

    D. 农奴可以赎买土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马丁·路德·金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该宣言使黑人奴隶获得了

    A. 选举权

    B. 受教育权

    C. 人身自由权

    D. 土地所有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为提高国民的识字率,引入了普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体系。这表明其实行的政策是

    A. 废藩置县

    B. “殖产兴业”

    C. 征兵制

    D. “文明开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边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下列哪一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石油的比重上升?

    A. 内燃机

    B. 蒸汽机

    C. 发电机

    D. 计算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寂静的舂天》的章节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书中警示的是

    A.人口问题

    B.环境问题

    C.毒品问题

    D.战争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著作是

    A. 《天工开物》

    B. 《物种起源》

    C. 《农政全书》

    D.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历时10个月之久的凡尔登战役是第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双方伤亡共70多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材料旨在强调

    A. 战争的规模

    B. 战争的过程

    C. 战争的残酷

    D. 战争的结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阿芙乐尔”在俄文中的意思是“曙光”或“朝霞",在古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的女神,她唤醒人们,送走黑暗,迎来光明。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是

    A. 第一国际成立

    B. 二月革命的胜利

    C. 巴黎公社革命

    D. 十月革命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和约在德国引起的深刻不满,一开始便暴露了这个和约的脆弱性,这种不满立即被法西斯分子所利用,对希特勒的崛起发挥了作用。”材料中的“和约”是指(   )

    A. 《凡尔赛和约》 B. 《慕尼黑协定》 C. 《北大西洋公约》 D. 《欧洲联盟条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21年,随着国内战争结束,苏俄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莫斯科等城市还出现了街头市场。这时候,苏俄实行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工业化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42年1月,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什么文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

    A. 《凡尔赛条约》 B. 《慕尼黑协定》 C. 《联合国宪章》 D. 《联合国家宣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辨析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联一五、二五计划期间工业产量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1)1928-1937年间苏联最高领导人是谁?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小历认为“这一时期苏联工业生产实现了快速而全面的发展。”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