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选择题 14 题,判断题 4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4 题
  1. 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下列四幅示意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③②④ B. ④①②③ C. ①④③② D. ④②①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秋是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下列能体现“凝聚血缘”寓意的一项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西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曾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下列不可能发生在西安的历史事件是(  )

    A. 半坡居民在这里过着定居的生活

    B. 司马迁在这里写成了史学巨著《史记》

    C. 玄奘从这里出发开始西行之旅

    D. 北魏孝文帝在这里开始了汉化的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是清朝前期康熙到嘉庆年间土地与人口变化表。据此可以推知(  )

    年代

    人口(亿)

    耕地面积(万亩)

    康熙六十年

    0.256

    73564

    雍正十二年

    0.273

    89013

    乾隆十八年

    1.027

    70811

    嘉庆十七年

    3.616

    79152

    A. 人地矛盾越来越严重

    B. 康乾盛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C. 传统经济政策受到西方入侵的影响

    D. 土地兼并问题日益突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材料中“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

    A.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加速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

    C. 加强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D.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第二天始,中国人民便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九月间,上海有十万大中小学学生的大罢课,有三万五千日本码头工人的大罢工。全国各地,从上海到成都,从平津到广州,所有的学生都卷入反对日寇进攻东北的热潮中。”导致上述材料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B.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C. 袁世凯复辟帝制

    D. 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邓小平在论述某一战略行动时说:“正像刘司令员(刘伯承)所讲,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这里刚好是个把。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砍断这个‘把’,把战争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这个战略行动(  )

    A.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B.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C. 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D. 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能够成立的是(  )

    史实

    结论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C

    西藏自治区的建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形成

    D

    “一五计划”的完成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A. A B. B C. C D.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下列选项不属于产生这三次创业高潮直接动因的是(  )

    A. 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B. 加入世贸组织,积极走向世界

    C. 建立经济特区,引进先进技术

    D.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如下图漫画场景最早出现于(  )

    A. 罗马共和国 B. 雅典城邦 C. 罗马帝国 D. 法兰克王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被认为是冲破黑暗中世纪的一道“曙光”。这场运动对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

    A. 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B. 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C.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D. 为国际无产阶级提供了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 兴起于重工业 B. 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 电力的广泛使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他在1932年当选总统的时候,正在1929年美国经济空前恐慌之后,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来代替了帝国主义的对外经济掠夺,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下列与他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

    B. 参加了雅尔塔会议

    C. 出席了联合国成立大会

    D. 说服了国会对日本宣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二战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民族独立的狂潮,如下图中民族独立建国高潮阶段出现的原因是(  )

    A. 非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B.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C. 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

    D.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4 题
  1. 南北朝时期徐光启所著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

    判断:    改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24年5月,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任校长。(  )

    判断:    改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拿破仑发动热月政变,结束了督政府的统治,建立起临时执政府。(  )

    判断:    改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柏林墙是二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是分割东西欧铁幕的一个象征。(  )

    判断:    改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公元10世纪前后,中、欧城市呈现向前发展的态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城市)空前繁忙的商品交易很自然地与游乐、庙会连在一起,一方面商市以文娱吸引和集中顾客,另一方面文娱也借商市而出售自身,于是就两相帮衬、齐头并进了。

    ﹣﹣余秋雨《戏剧理论史稿》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城市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具有这一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归纳西欧城市的特点。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句话含义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图一、图二,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中的贸易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说说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与亚洲的贸易状况。

    (2)图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现象?仔细观察图二,想一想,中国要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还应做怎样的努力?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图一、图二在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联系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时常伴随着政治格局的显著变化。请你依照历史的时序,去探究人类历史已经或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局。

    [内部裂变]

    材料一:清人赵翼说:“(从春秋到)战国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表现?

    [重压之变]

    材料二:“臣窃维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大变局也。”

    ﹣﹣李鸿章《复议制造轮船未裁撤折》

    (2)材料中“三千余年未有之大变局”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变局给中国带来哪些新的变化?

    [力量之变]

    材料三: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3)导致“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原因是什么?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该如何抓住机遇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