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科学探究题 2 题,单选题 10 题,填空题 1 题,计算题 1 题,流程题 1 题,实验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科学探究题 共 2 题
  1. 合肥某中学兴趣小组同学看电视报道说洁厕灵不能与“84”消毒液混用,否则会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于是他与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一起对洁厕灵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洁厕灵是酸性洗涤剂。

    (2)洁厕灵中所含的阴离子主要是氯离子。

    (3)“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

    (猜想与假设)猜想1:洁厕灵的主要成分为NaCl

    猜想2:洁厕灵的主要成分为稀盐酸

    (讨论交流1)同学们认为猜想1不合理,因为_____。

    (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洁厕灵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放入一根生锈的铁钉

    _____

    猜想2成立

    写出该试管中发生的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讨论交流2)(1)请你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检验洁厕灵的成分,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

    (2)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用时发生如下化学反应,请完成反应方程式。2HCl+NaC1O=NaCl+_____↑+H2O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研究。

    (实验一)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1、图2所示。

    图1、图2均能证明中和反应发生了,图1能证明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_____。

    (实验二)取少量难溶的氢氧化镁置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得到浑浊液,再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浑浊液变澄清现象,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实验反思)在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同学们认为产生意外现象是因为_____而变质,变质后的物质和盐酸反应生成了_____气体。

    (实验三)用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证明酸与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1)在试管①和②中加入等质量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并在试管②里加入一些固体氢氧化钠和无水醋酸与无水硫酸铜粉末混合,一段时间后试管②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先变蓝,说明有水生成,从而证明中和反应发生了。

    (2)小艺认为上述对照试验不能证明酸与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小艺的理由是_____。你认为应怎样改进试验?_____。

    (实验四)利用图2所示的原理来证明酸与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1)在盛有10mL浓硫酸的烧杯中倒入5mL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温度迅速上升,由此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小涵认为该实验不能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小涵的理由是_____。

    (2)该实验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0 题
  1.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刻舟求剑 B. 滴水成冰 C. 钻木取火 D. 掩耳盗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B.实施雨污分流,构建海绵城市

    C.大量施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资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示为元素周期表中三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B. 由氢、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性质相同

    C. 氧原子核电荷数为8

    D. 氢元素对应的单质是一种重要的新型能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火腿肠中添加工业用盐亚硝酸钠,使其肉质鲜美

    B.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延长保鲜时间

    C. 青少年正在长身体,只需吃含蛋白质的肉类

    D. 加碘食盐和铁强化酱油都可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近期,草地贪夜蛾虫害严重威胁我国玉米产区,农药甲维盐对其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已知甲维盐的化学式为C56H81NO15,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维盐由56个碳原子、81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15个氧原子构成

    B. 甲维盐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20

    C. 甲维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目前施用农药仍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燃烧的条件

    B.有机合成材料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100℃

    ①合金

    ②合成纤维

    ③合成橡胶

    C.化学之最

    D.元素与健康

    ①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②碳﹣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③金刚石﹣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

    ①缺氟﹣龋齿

    ②缺钙﹣﹣佝偻病

    ③缺碘﹣甲状腺肿大

    A.A B.B C.C D.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

    A.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关系模型

    B. 地壳中元素含量

    C. 物质的分类

    D. 不饱和溶液、稀溶液关系模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Y>X>Z

    B. Y的溶解度为50g

    C. 降低温度可使Z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 T2℃时,50gH2O与50gX混合,可得到100gX的饱和溶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材料在交通工具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应用

    共享单车

    大飞机C919

    共享汽车

    用到的材料

    轮胎:橡胶

    机翼:铝锂合金

    车身:钢

    (1)上述交通工具用到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

    (2)大飞机C919大量使用合金材料,原因是______。汽车车身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防锈的作用,工业上常用稀盐酸来除铁锈(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共享汽车在广泛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其好处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某市售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如图1所示。小张同学取5mL该浓盐酸加入锥形瓶中,加水稀释后,再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2所示。

    (1)小张同学所取的5mL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克。

    (2)通过计算,判断该浓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否与试剂瓶标签上的数据相符_____(需要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流程题 共 1 题
  1. 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硝酸银,为了回收废水中的贵金属银,工厂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金属活动性______(选填“强”或者“弱”),固体A的成分有______,气体C的化学式是______。

    (2)操I、Ⅱ的名称是______,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

    (3)若往溶液E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锌,可得到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根据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A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收集氧气的装置可选_____(填字母序号),理由是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由_____(选填“a”或“b”)端进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的方法是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