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8 题,选择题 4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8 题
  1. 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所含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注:单位,万两,资料选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A.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促使农业税比重大幅缩小

    B. 洋务及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并发展,工商杂税收入上升

    C. 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D.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关税收入是清政府最主要的财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武帝时,任用品级低下的少府尚书处理奏章,参与内朝事务。魏晋时期尚书职权不断扩大,尚书令日益尊贵,又新设立中书省、门下省。隋唐时期,尚书省成为重要的行政机关。这一变化体现出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 尚书省长官拥有部分决策权

    C. 相权被君权侵夺与复位

    D. 尚书从位卑权重到位高权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古希腊,公民的自由是在城邦里分享社会权利,是以集体的方式直接行使完整主权的若干部分。而公民的政治则是与城邦相关的一切事务,它几乎囊括了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这说明古希腊民主政治

    A. 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妨碍

    B. 为现代个人自由提供了范式

    C. 确立了轮番而治的参政方式

    D. 帮助公民树立集体荣誉观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

    B. 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

    C. 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割据隐患

    D.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是1893—1919年间天津口岸生产资料进口值在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变化情况。(设生产资料进口值和消费资料进口值总计为100)此情况主要反映了该时期

    A. 传统的自然经济已彻底瓦解

    B. 天津地区工业化程度的提高

    C.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深

    D. 洋务运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供给侧改革是目前我国经济改革的热门话题,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其内容是在生产领域去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在财政金融领域是大规模减税、削减开支、紧缩货币。下面选项与之相关的是

    A. 出现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 推行混合所有制

    C. 新经济造成我国经济结构失调

    D. 借鉴了美国供给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复兴”实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作为现代宪法的基础的一些普遍原则,即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己在新英格兰的法律上得到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这些原则是:人民参与公务,自由投票决定赋税,为行政官员规定责任,个人自由,陪审团参加审判。所有这些,都未经讨论而在事实上确定下来。”该材料反映

    A.《权利法案》确立了现代社会的自由原则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现代法治原则

    C.英国式的自由民主在空间上的延伸

    D.英国的宪政走在时代的前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题文)《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的作者谭智元认为,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作者旨在说明

    A. 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国际货币

    B. 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货币地位

    C. 美国利用黄金实现经济独裁

    D. 美国依靠经济优势垄断国际贸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汉昭帝始元六年,征文学贤良问以治乱,“皆对愿罢郡国盐铁酒榷均输,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教)化可兴。”这表明盐铁官营

    A. 遭到知识阶层强烈反

    B. 与重农抑商政策相背离

    C. 强化了封建大一统政权

    D. 败坏了汉代的社会风气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礼记大传》载:“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这旨在强调

    A. 嫡长子的特权地位   B. 血缘与政治的结合

    C. 宗法尊卑等级关系   D. 宗法制的社会作用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亚洲各国人民成功地采纳西方的科学技术时,当社会主义国家放弃其计划经济和一党制的政治制度时,这绝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抗的问题。在第三世界中,存在着一种日益增长的对所有外来模式的幻想破灭感,但这种破灭感只留下了一个真空:没有统一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这反映出

    A. 多极化趋势下对全球文化趋同现象的挑战

    B.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C.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模式的相互借鉴

    D. 全球化趋势下的不同地区的文化冲突增多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孟子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下列观点中与上述思想一致的是

    A. “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B. “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C. “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

    D. “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工匠是指具有专业技艺特长的手工业劳动者。古籍记载很多工匠来自于奴隶、罪犯刑徒。在清初废除“匠籍”制度以前,工匠都受政府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职业世袭,一业终生。但中国古代工匠以道德精神为中心,强调“以德为先”“德艺兼求”,通过“心传身授”和“体知躬行”的教育过程,“尊师重教”的求学态度,陶铸了中国匠师“强力而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不断超越”的创新改造精神和“兴利除害”爱国为民精神,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代技术文明。

    ——摘编自余同元《传统工匠及其现代转型界说》

    材料二  德国在中世纪末期以来逐渐培育出了现代工匠精神。在工业化时期,德国工匠的技能技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在使用的材料、设计环节生产工艺流程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完善。德国人认为各种职业对社会的贡献可能大小不同,但性质与地位没有尊卑之分。德国工匠精神的产生和传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德国人思辨辫能力强,喜欢探究世界底蕴、寻求终极真理。同时,工作勤勉、遵守纪律、讲究效率、质量意识等工作观在中世纪的行会里已经形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提出的“天职观”赋予每一项世俗的工作以神圣的、宗教的、道德的意义。最后,德国的现代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的培育基地和摇篮。然而,仅把“工匠精神”归因于民族特性和文化基础有失偏颇,国家的管理体制、工业化以来经济和文化发展是决定“工匠精神”的更重要因素。

    ——摘编自钱宇虹《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工匠和近代德国工匠的异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工匠精神产生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培育中国现代工匠精神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步伐。一大批人员下岗失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城市贫困问题突显,引发众多社会、经济矛盾,这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后的新问题。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它建立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普遍享有单位保障或集体保障的基础之上。政府最初选择直接给予亏损企业补贴并在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希望企业能继续发挥安置工人就业、救助困难职工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功能。国家甚至指定银行贷款给困难企业筹集资金发放工资。但是企业亏损的总额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以国有企业贫困职工为主体的城市贫困越来越严重。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独立于企业、单位之外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993年从上海开始试点,政府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此后,各地逐步建立了普遍性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纷纷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如完善以大病救助为重点的医疗救助;针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实施教育救助;建立贫困家庭的廉租房制度;对贫困家庭给予法律援助。200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出台,实现了城乡生活保障的均等化。至此,我国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廉租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全面建立。

    ——摘编自《中国经济改革3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后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一  美国在南朝鲜和一些联合国成员的支持下,赢得了一场针对北朝鲜人的战争,而输掉了另一场针对中国人的战争。这两场战争的起因本质上完全不同:北朝鲜人公然发动侵略而被挫败;中国人努力保护其家园免遭潜在的入侵威胁并获得了胜利。

    ——摘自(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材料二  除战争亲历者外,对许多美国人而言,朝鲜战争始终是历史中的一个黑洞。停火的第二年,它就变成了一场没人愿意再去回忆和了解的战争。而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次值得自豪的成功,也是这个国家在新的历史中写下的最灿烂的一个乐章。

    ——摘自(美)大卫·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赢得了一场针对北朝鲜人的战争”的结果是什么?中国人认为“潜在的入侵威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美双方对朝鲜战争结局产生不同认识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辜汤生(1857年7月18日一1928年4月30日),字鸿铭,号立诚。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

    ——摘自《维基百科》

    材料二在20世纪的西方人眼里,辜鸿铭实在是当时他们心目中的时尚人物……辜鸿铭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孔学,与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会晤来华访问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甚至还被印度的圣雄甘地赞誉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此时也将他背后的那根稀疏的辫子赋予了某种新意,他对来访的著名英国作家毛姆说:“你看我留着辫发,那是一个标记。我是老大中华的未了一个代表。”在此之前,他在《中国反对欧洲观念之理由》一书中,就已经表露出这种观点:“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

    ——摘自施亮《辜鸿铭“傲霜枝”里的守旧与时尚》

    材料三一个鼓吹君主主义的造反派,一个以孔教为人生哲学的浪漫派,一个夸耀自己的奴隶标识(辫子)的独裁者;就是这种自相矛盾,使辜鸿铭成了现代中国最有趣的人物之一。

    ——摘自温源宁《一知半解及其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辜鸿铭“自相矛盾”的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评价辜鸿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然而反全球化也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劳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材料二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伴生物,其影响与规模已经构成另一种全球化。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看,全球化是世界走向相互依存网络的历史潮流。反全球化事实上并不是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靠街头抗议解决不了问题。同样,漠视反全球化现象对全球化的未来发展也不利,应该建设性地思考如何拥有一个合理的全球经济与全球社会。

    ——摘编自庞中英《值得深思的反“全球化”浪潮》

    请回答: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和反全球化”这一主题,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