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2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 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

    D.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1948年以后,美国好莱坞拍摄了以苏联对美国威胁为主题的《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电影。这反映的现实背景是(   )

    A.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B. 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C. “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D.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大盂鼎鼎内有291字,包括周康王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该鼎的价值在于研究

    A. 甲骨文 B. 分封制

    C. 书同文 D. 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青州是汉武帝设立的十三个刺史部之一,今潍坊大部分县市区在当时属于青州。汉武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 缓和民族矛盾 B. 惩处贪官污吏

    C. 强化思想控制 D. 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天宝十年(751年)唐与大食国在怛罗斯一战,唐军大败,一些人成为俘虏,其中部分有技能的人将中国技术带到了阿拉伯地区, 造纸术因此西传。这说明了

    A. 造纸术外传对欧洲影响深远 B. 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技术传播

    C. 造纸术最早出现于唐朝 D. 两国为争夺造纸术发动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佳作。与其描写内容相符的诗句是

    A.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 宋家汴都全盛时,万方玉帛梯航随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朝万历年间,赵秉忠在状元卷中提到:“洪惟我太祖高皇帝,睿智原于天授,刚毅本于性生。”太祖高皇帝是指

    A. 刘秀 B. 杨坚

    C. 赵匡胤 D. 朱元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刘墉学识渊博,才气过人,精通经史,擅长考辨。体现这一品质的是

    A. 撰著《齐民要术》 B. 研究圆周率

    C. 编纂《四库全书》 D. 编著《史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能够论证该观点的是

    A.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日本割占辽东半岛

    C.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D.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以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此次探索是

    A. 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 义和团运动 D. 武昌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清朝末年,有位思想家主张:“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该思想家是

    A. 李鸿章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袁世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立新”方面的“首创之举”是

    A.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建立了中华民国

    C. 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D. 废除了科举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15年9月15日一本杂志在上海黄浦江畔创刊,一年后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发行量接近16000份,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就此发端。新文化运动的深远影响是

    A. 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 B.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C. 促进了思想解放 D. 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建国后毛泽东曾特意向山东党的负责同志说:“你们山东有个王尽美,是个好同志。”王尽美的主要事迹是

    A. 参加中共“一大” B. 建立山东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 领导潍坊地区抗日斗争 D. 指挥山东兵团解放潍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走出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新的革命道路”具体指的是

    A. 发动工人运动 B.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农村包围城市 D.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 正面战场的抵抗

    C. 实行全民族抗战 D.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自开埠以来,上海妇女除了参加庙会、绣花、进香等活动外,开始有入学堂学习、读新闻报纸、观看外国马戏和赛马、到工厂做工等现象。这表明近代上海

    A. 新式教育发展最快 B. 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

    C. 男尊女卑观念彻底改变 D. 社会生活日益文明开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 新中国成立 B. 土地革命

    C. 三大改造 D. 抗美援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80年《纽约时报》以惊叹的口吻报道说:“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这里的“轰然鸣响”是指

    A. 启动经济特区建设 B. 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C. 开始实行包产到户 D. 全面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中世纪晚期以来,欧洲人把关注的中心由教会所代表的“神”转到人类自身上,这就是历史学家所说的“人的发现”。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手工工场的出现 D. 工业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面属于此类发明的是

    A. 珍妮纺纱机 B. 蒸汽机

    C. 电灯 D. 火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美国对苏联的关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新经济政策取得成效 B. 苏联工业化成就显著

    C. 农业集体化存在问题 D.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全球通史》评述:“日本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增强民族力量”的最主要措施是

    A. 发展近代工业 B.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C. 废除农奴制 D. 生活习俗文明开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图旗帜所代表的国际组织的宗旨是维持世界各地和平;发展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帮助各国共同努力,改善贫困人民的生活等。该国际组织是

    A. 北约 B. 世界贸易组织

    C. 联合国 D. 欧洲联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有学者指出:“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该学者主要认为科技革命

    A. 影响了人类的生态环境 B.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C. 密切了国家之间的关系 D. 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中国古代,教育受社会发展影响,又作用于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汉武帝以后,各类学校纷纷出现,官学有中央办的和地方办的,中央官学又有最高学府--太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还有鸿都门学、宫邸学等专门学校,地方官学都是学习儒经的,此外还有民间办的大量私学,包括高级程度的经师收徒讲学和初级程度的蒙学。

    ——《汉代的教育体制》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学校教育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重视教育的影响。

    材料二 据曹松叶先生《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

    ——任继愈主编《中国文化小百科·中国古代学校》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书院教育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反映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明代各级各类学校以《五经》作为首选的教学内容。洪武十七年,又把书学、算学完全排除在外,学校教育不见算学的影子。明代建国后的二百余年中,数学除了珠算外非但没有充分发展,连古代数学成就都难以为继,《九章算术》几乎失传。《永乐大典》抄录了《九章算术》,却藏于深宫。

    ——《明清时期教育课程设置之比较的研究》

    (3)据材料三,归纳明代数学没有充分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种现象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设立领事馆,以保护中国侨民的利益。光绪三年清廷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首先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为照顾旅外侨商归国居住方便,废除了海禁旧例,颁布新章程,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据材料一,回答清朝为应对时局变化采取了哪些外交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积极影响。

    材料二 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争取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努力仍然是以失败告终,这也是预料之中的必然结果。因为华盛顿会议完全由列强操纵,其主要目的是协调列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并非为了解决中国问题,更不是为了帮助中国取消不平等条约。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会议就中国问题会谈的结果,并分析中国的努力以失败告终的原因。

    材料三 1971年6月,尼克松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3)据材料三,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社会转型是一种由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向现代社会的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的历史图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年第18期

    (1)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

    材料二 资本主义经过近300年的发展,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都通过宪法体现和确认了“权力分立与制衡”的原则精神。事实说明,任何理论和原则的运用都要随时随地因各国历史传统、民族状况、政治力量对比等要素的差异而表现出特有的差异性,从而在政治实践方面构成不同的政体形式。

    ——摘编自《论人类文明的转型与权力制衡原则的演进》

    (2)据材料二,概括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确立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以英美两国为例说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方式的差异性。

    材料三 罗斯福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摘编自《新全球史》

    (3)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及其具体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