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78 题,其中:
单选题 74 题,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25 题,中等难度 47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74 题
  1. “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描述的是

    A. 西周诸侯封地的情况

    B. 秦朝实行郡县制后的情况

    C. 汉武帝时代的盛况

    D. 东汉豪强势力膨胀的情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 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 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 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 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 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 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 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 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 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

    A. 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 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 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 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A. 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 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 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 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A. 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 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 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 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 乡村市场的繁荣

    C.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 坊市制继续实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

    ②市民文学兴盛

    ③印刷工艺提高

    ④专制政治强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 土地过度集中

    B. 有田者无力可耕

    C. 小农户个体经营

    D. 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表中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隆庆初年,“ 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 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 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 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 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A. 商品经济繁荣   B. 长途贩运发达

    C. 区域经济发展   D. 抑商政策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 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 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 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A. 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 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 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 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题文)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 井田制瓦解

    B. 均田制受到破坏

    C. 分封制恢复

    D. “市”突破空间限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A.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 “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 “岢峨大舶皎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 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 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 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耧机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 资本主义的萌芽

    C. 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 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 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 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 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题文)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时间

    松江市镇数量

    1550年以前

    59

    1551-1722年

    113

    1723-1861年

    167

    1862-1911年

    369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A. 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 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 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 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的象征。可见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 农具

    B. 礼器

    C. 食具

    D. 货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

    时间国家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印尼

    8

    51

    251

    泰国

    1

    4

    85

    马来西亚

    1

    7

    216

    合计

    10

    62

    552

    上表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

    A. 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

    B.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 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

    D. 海外贸易长期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目。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 ②③④①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唐代贵族的体育活动广泛多样,马球运动尤为盛行。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史实是

    A.丝绸之路的繁盛使西域的风物传入中国

    B.海上丝绸之路带来国家财富的增长

    C.朝贡贸易加强了与南海诸国的交流

    D.民间海外贸易因海禁政策取消再度活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唐朝农业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上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心百姓疾苦

    C.申饬官员无能            D.关注地方稳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 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下图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6. 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A.

    B.

    C.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7.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8. 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9. (题文)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0.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1.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 铁犁牛耕的出现

    B. 高转筒车的发明

    C. 耦犁技术的普及

    D. 曲辕犁的推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2.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 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 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 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 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3. (题文)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图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4. 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5. 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6. 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

    A. 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B. 加剧了土地兼并

    C. 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D. 刺激了人口南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7. 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 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8. 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交子”广泛使用

    B. 坊市界限严格

    C. 商业发展繁荣

    D. 商帮活动频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9. 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A. 农本思想被否定

    B. 重商主义盛行

    C. 传统义利观废弛

    D. 抑商观念削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0.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

    A. 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 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 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1. 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A. 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B. 重农抑商政策废弃

    C. 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 徽商经营品种单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2. 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A. 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 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 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 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3. 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A.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 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 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 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4. 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 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 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 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 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5. (题文)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6. 宋朝时,“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反映出当时

    A. 国家失去对农民的控制

    B. 政府田赋收入减少

    C. 自耕农的比例增加

    D. 农村土地兼并严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7. 如图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

    A. 商

    B. 周

    C. 秦

    D. 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8.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9. 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

    A.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0. 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182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

    A. 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 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 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 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1. 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如图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②①④③

    D. ③②④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2. 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这一铜版

    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

    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

    ③是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

    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3. 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4. 隋唐时期商业境界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 废除五铢钱   B. 市坊分区

    C. 实行两税法   D. 草市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全国143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A. 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 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 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 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