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字词书写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名著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课内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翘首(qiào)    要塞(sè)      颁发(bān)     深恶痛绝(wù)

    B.诘责(jié)     佃农(tián)     粗糙(cāo)     正襟危坐(jīn)

    C.琐屑(xì)     秀颀(qí)      凋谢(diāo)     不屈不挠(ráo)

    D.牛犊(dú)     婆娑(suō)     鲜腴(yú)    藏污纳垢(gòu)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邮市第十八届“书香文游”文艺汇演精彩纷呈,全场响起的掌声振聋发聩。

    B.香港发生暴乱以来,外部势力殚精竭虑干涉中国内政,其阴谋注定会失败。

    C.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设计以人为本,兼顾建筑艺术和功能结构,真是巧妙绝伦。

    D.高邮吾悦广场盛大启幕,商家惟妙惟肖地宣传、推销商品,场面十分热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让我们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解说:朗读这句话应该用感叹的语气。

    B.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初心和使命是动力”。

    D.实施“五个一百工程”是构建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关键切入点。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对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飞天”凌空一一跳水姑娘吕伟夺冠记》是新闻特写,它既及时报道了跳水夺冠的事件,又生动形象描绘了运动之美。

    B.文章中心要明确。茅盾《白杨礼赞》塑造了不平凡的白杨树形象,赞美抗战军民的坚强意志和精神;《永久的生命》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歌颂永久的生命。

    C.刻画人物重方法。《藤野先生》记述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事件,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突出人物品质;《美丽的颜色》将叙述和引用结合起来,使得居里夫人形象鲜明。

    D.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苏州园林》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特征;《中国石拱桥》抓住“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特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徜徉于八年级语文课本,其乐无穷。课文或深情回忆整日忙lù (  )的母亲,或高声赞美jué(  )强挺立的白杨树,或具体说明古pǔ(   )美观的赵州桥,或细致介绍线条qiú(   )劲的《清明上河图》,真是趣味良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

    (1) 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4)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5)___________________,隐隐笙歌处处随。(欧阳修《采桑子》)

    (6)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7)____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8)乡愁是永恒的话题。崔浩《黄鹤楼》中直接抒发思乡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

    文化遗产就在我们身边,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阅读下列新闻,请你拟个标题。(不超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三垛镇为“中国七夕文化之乡”。

    近年来,三垛镇党委、政府将秦观的文学贡献、历史遗迹与当地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七夕节俗相融,大力兴建少游主题公园、七夕文化广扬、七夕诗词碑廊、少游古村等文化设施。同时,做足“秦观故里”文章,重修了秦氏宗祠,修复了老街丰乐街,新建的“三试公园”将“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演绎得栩栩如生;连续七年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文化节,连续5年开展了“七夕文艺活动村村行”。一系列举措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选自高邮市人民政府网,有删改)

    (2)外地人得知此消息,想用网络搜索了解详情,该输入哪两个关键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请你把网上这条消息转述给家中的爷爷奶奶,该如何说。(8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1)《昆虫记》被法国作家雨果誉为:“             ”,书中善于运用“心理战术”捕食的动物是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中天文学家最初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是             ,纪实文学《长征》的作者是             

    (2)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回答问题。

    “为了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30个红军战士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紧紧抓住铁索,一步一步地向前进。河上这些红军敢死队冒着敌人的炮火,爬上了板桥,向敌人的碉堡投掷手榴弹,为后面的红军开辟道路。敌军在红军强有力的进攻下,纷纷逃窜。一两个小时之内,全军就渡过了……”

    ①上述文字描写的是什么战役?加点词语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性格特征?

    ②斯诺预言“红色中国”一定会取得胜利,请结合整本书,谈谈这个预言的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赤壁               (乙)题乌江亭

    杜牧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甲)(乙)两诗中,诗人对周郎与项羽成败的原因,看法有何不同?

    (2)(甲)(乙)两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内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③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④不能决,事又寝⑤。

    (选自《新百喻经》)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diān zhì):被东西绊倒。③下房:仆人住的房子。④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⑤寝:息,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l)年且九十         (2)惩山北之塞

    (3)杂然相许         (4)家人有止之者

    2.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园 成 必 添 仆 妇 下 房 不 足 甚 可 虑 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l)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3)征于色,发于色,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简要概括愚公与鲁公的性格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庆元的廊桥

    刘静

    ①廊桥又名屋桥、风雨桥、蜈蚣桥,是在桥上加盖亭台楼阁等廊屋建筑而形成的特殊桥梁。按结构可分为木拱、乎梁、石拱三种,

    ②庆元现存的廊桥在此基础上样式有所变化,衍生出大约六种。这些廊桥,未用一钉一铆,全靠椽、桁紧密衔接,桥、廊、楼、亭、阁、屋合一。

    ③以月山村“月山五桥”为例,如龙桥是全国有确切纪年、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其外观,单跨木拱厚重朴素,重檐翘角飞扬灵动;其内部:藻井的如意斗拱层层叠加,像朵朵盛开的莲花。整座挢呈“八”字形,造型美观,结构复杂,工艺精湛,功能完备,具有宋代木构建筑的遗风。这是一座国宝级的廊桥。与如龙桥遥遥相望的是来风桥,是一座石拱廊桥,半圆形石拱,在溪水的倒映下,省拱组成一个四月形,水从桥洞缓缓流出,原来桥上有一副对联:“水从壁玉怀中出,人在莲花瓣上行。”是此桥附近美好景色的真实写照,步蟾桥则为大跨度石拱廊桥.步蟾,意味着“步入蟾宫”,暗合“进入月山村,必经此桥”,又寓意“蟾宫折桂”。石拱与倒影合成一个大圆圈,互相映衬,远望之,美得动人心魄,其名与月山村呼应,又寓意深远,包含美好祝愿,桥上有对联:“笔伐桂枝何周斧,登云有路步蟾宫。”村民希望学子们走过此桥,均能高中,巧合的是,当地科举出仕之人的确较多。还有别致的白云桥,是斜撑式平梁木廊桥。全长仅8米,净跨只有7.5米,有廊屋3间。重檐歇山顶,下设花格窗,九檩四柱梁架,中心间顶部设八角开花藻井,明间为通道,两次间设美人靠,中心次间东侧为神龛,桥面用青砖和卵石以几何纹铺墁。该桥玲珑别致,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科学、艺术研究价值。还有袖珍的秤坑桥,是伸臂式平梁木廊桥,全长6.9米,净跨 2.9米,这可能是全国最小的廊桥了。

    ④五座廊桥桥身斑驳,飞檐灵翘,与青山绿水副为一体,古韵悠然,在岁月的浸润下内化为一种婉约之美,组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景观图。

    ⑤从大的结构上看,这些桥有着木拱支架的美妙弧线,十分契合力学原理,技术手法高超。从细节上看,桥上的花窗形态变化繁多,折扇形、葫芦形、蕉叶形、寿桃形,一方面超透气作用,另一方面是美化装饰效应。人们行走在廊桥之中,如果没有窗子,就会感到昏暗闭塞。有了这些别出心裁的花窗,通透的同时,又能观望远景,透过不同形状的花窗看到的景色都框上了活泼流动的曲线,不仅赏心悦目,而且意味深长。

    ⑥可以这样认为,庆元廊桥“可行”“可望”“百游”,将完美的视觉形象、传统的实用、功能与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紧密结合,每座廊桥都是颇具特色的建筑典范。

    (选自《文艺生活》)

    1.说说庆元现存的廊桥总体特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③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品读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还有袖珍的秤坑桥,是伸臂式平粱木廊桥,全长6.9米,净跨2.9米,这可能是全国最小的廊桥了。

    4.第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被圈住的母亲

    乔叶

    ①“我这一辈子都叫大山圈着……”无教次,母亲略带伤感地说。在她的意念里,大山是个圈。

    ②小时候,她姥是圆心,她是半径。她十二三岁就一个人赶着花面毛驴,走几十里山路给她的姥姥送煤。她穿着自己织的布、自己缝制的印染着白蝴蝶的衣服,留着月牙头,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过一沟一梁,走过美丽的桃树坡,一切的一切都成为她半径上的风景。

    ③成家后,家和孩子是圆心,她是半径。大哥二哥嗷嗷待哺时,正赶上没粮吃的年代。一丛丛的灌木像汹涌的波浪,她就在这波浪里挖野菜。猛然间,她发现一棵山葡萄树,上面一串串的小葡萄让她牢记在心,掐着指头总算盼到葡萄成熟的日子。她往山上赶,采到葡萄的欢喜让她忘了空空的肚腹和颤抖的膝盖。进门后迫不及待先送到孩子们的手上,笑着看吃得欢天喜地的孩子,然后钻进灶棚里开始煮野菜。

    ④父亲在外面教书,母亲一个人扛着家里所有的体力活。上山拾柴让母亲更加忙碌。山上的橡壳、香栗等野果,母亲都用来填过全家人的肚子。每年夏秋,打山桃、山杏,更是母亲不可少的大事。她总是第一个上山,拾掇得筐满袋满。然后,地就开始没日没夜地蜕核,核蜕完了再敲仁儿。一灯如豆,锤子板凳叮当响,常忘了夜已三更。仁儿够上一回石碾了就到碾上推,推完了再上火熬油。记忆中,母亲炒菜哪里肯用勺子舀油,就是一截筷子上扎一小块白布,从小油罐里蘸一下,在锅底上蹭几下就开始炒菜。一日三餐就是凭着这些油花,点缀了一家人贫穷的目子。

    ⑤老家缺水,收雪、打冰块是母亲每年冬天最重要的事,一大早她就拿上笤帚、簸箕、箩筐出去收雪,收一筐雪不知要摔倒多少次。四里地以外有个地方叫狼窝淘,那里有一眼浅浅的小井,山崖上常年有山涧水流下,冬天这里会结很多冰。母亲要么挑上半担水,要么打上一担冰,回去放在大水缸里。一滴水里有母亲的百滴汗,看着炕上欢蹦乱跳的孩子,她不觉得累。她想着,孩子们很快就长大了。

    ⑥我们逐渐长大,母亲的圆圈在逐渐缩小。在煤矿打工的二哥是母亲最扯心挂肠的人。如遇雨天,她就提着一箩筐一箩筐的煤灰和柴灰给二哥垫路,一直垫到村口和大路接上,说二哥回来不好走。雪天,她就会站在雪地里,下一层雪,扫掉一层,直到二哥在大路上出现,这才放心地回家暖一下冻得麻木的手。

    ⑦母亲的圆圈在一点点缩小。有一次地到附近的地里刨土豆,不足一腿高的地堰地手脚并用才爬了上丢,但刨了半袋的土豆却怎么也拿不动,她坐在地上伤心地痛哭起来……母亲把力气已经都交给了大山和土地,她还想给,可是她没有了。

    ⑧母亲的圆圈在一点点缩小。她开始经常摔倒。家人都劝她拄上拐棍,她就是不拄,最终还是拗不过自己的腿,拄上了。即便这样,母亲只要觉得自己有点力气,就会做各种吃的,等着孩子们回到老屋享用。她还要站在公路边的榆树下,看着班车停下,载走地的儿孙。

    ⑨母亲的圆圈在一点点缩小。她连公路边的榆村下也去不了,只能走到院子下边的柴堆旁,坐下来,把拐棍放在脚边,眼巴巴地往公路上看。再后来,她只能坐在炕边的椅子上,看着她的儿孙走出家门。

    ⑩这时侯,母亲成了圆心,儿孙、重孙们都是她的半径。可常年守在老屋的母亲无法看到每一个半径上的景致。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就是她的生日、中秋节、祭祖日和过年。但这样的日子如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热闹之后更冷清……

    ⑾母亲坐上轮椅之后,三哥时常推着她在老屋外晒太阳。她无力的目光时不时投向灰蒙蒙的远山,像是和身边的人说,叉像在自语:“又梦见不知道在山上做甚哩,树叶绿汪汪哩,我跑得可快哩……”母亲半闭着眼睛,声音拉得悠远,那是对梦境的无限留恋。

    (选自《三晋都市报》,有删改)

    1.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母亲被圈住了”?

    2.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朗读第④段画线句子时,你认为哪几个字该重读?为什么?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甸子。

    3.文中的“圆心”不断发生变化,这表明了什么?

    4.根据本文及下面链接材料中母亲的形象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获得的感悟。(80-100字)

    (链接材料)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作文。

    在父母眼中,你也许总是长不大;在老师眼里,你也许总是很平凡;在同学面前,你也许总是很一般……可是,当你的身上多了一点担当,多了一点坚持,多了一点分享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长大了!

    请以“就这样,我悄悄地长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③认真书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