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9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増,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B. 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

    C. 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

    D. 罗马公民法己发展为万民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9 题
  1.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出身贵族,他“并不主张实施民主政治,他认为本身所属的贵族阶级能够更好地制衡君主,从而避免专制统治”。其以识和见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

    A. 古代雅典的民主体制

    B. 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

    C. 英国当时的政治体制

    D. 美国进行的制度创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古代锁孔设计特别讲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 如用“一”字锁者为普通百姓,用“士”字锁者为文人士大夫,再复杂些的“上、古、山”字锁为商人常用,最复杂的是皇室和高官所使用的“古、正、尚、王”字锁。这说明

    A. 礼乐制度已经深入百姓日常生活   B. 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C. 商品设计着眼于不同阶层的需求   D.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代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家自近岁以来,吏多而缺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这种状况的出现根源于

    A. 五代十国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问题

    B. 宋代统治者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

    C. 宋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举措

    D. 宋代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

    A. 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

    B. 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

    C. 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

    D.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国王的存废,英国人经历了反抗国王、处死国王、请回国王和进口国王的不同选择,但是英国的国王一直保留至今。这表明

    A. 国王保留了一定的权力

    B. 英国人尊重社会传统

    C. 英国政治缺乏民主传统

    D. 英国民主政治不彻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以下为1794年法国大革命中的场景:在大街上被公民们包围的革命领导人罗伯斯庇尔看着人们因激情而泛红的脸说:“你们要遵守法律!”“法律是什么?”人们问。罗回答:“法律就是公民的意志。”公民们继续嚷嚷:“我们就是公民,我们不要什么法律,我们的这种意志就是法律。”这突出反映了

    A. 法律的确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 民主权利滥用损害了民主制度

    C. 革命领导层力图限制革命发展

    D. 主权在民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 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B. 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 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 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雅典人组织上演悲剧时,要求全体公民不论阶层、职业都要参与进来。戏剧节期间,城里的一切事务都要停止,甚至妇女、奴隶、囚犯都可以出来看戏。为了能让穷人也看得上戏,自公元前五世纪末,雅典开始给看戏的穷人发放看戏津贴。这些做法旨在

    A. 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

    B. 促进人文思想的传播

    C. 实现全体居民的平等

    D. 增强雅典城邦凝聚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西周封建过程中,诸候受封有一片土地的同时,还有一定的人民。这些人民,以族为单位分封给诸候。他们可能是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也可能是从别处来的。西周统治者的这一做法

    A. 有利于人口的自由流动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D.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华民国成立后,居于北方舆论领袖地位的《大公报》对于“临时议会”临时参议院的立法议事活动和“临时人民代表”临时参议员的言行及其表现做了全面详尽的报道,并进行了直率乃至无所顾忌的评论。这表明

    A. 《大公报》成为全国舆论的权威

    B. 立法权受到舆论的有效监督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当时社会政治的开放度与参与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秦王朝在完成对一些“化外之地”的征服后,必然会想办法使国家观念深入边缘地区,使“蛮夷”直接受到国家统治。这可用来说明秦王朝

    A. 有效地控制了边疆

    B. 刑罚严酷的必要性

    C. 推行郡县制的原因

    D. “文字狱”的残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12年9月,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中国去年之革命,是政治革命,亦是种族革命”,辛亥之前国民意识模糊,老百姓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清子民,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 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

    B. 推翻了满洲贵族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C. 结束了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实行平均地权,完成了社会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颁布后,宣统帝正式退位。有学者将《清帝逊位诏书》说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下列说法能作为其论据的是。

    A. 两场革命都推翻了专制统治,重新建立了政权

    B. 中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此确立并不断完善

    C. 中英两国都由此结束了帝制

    D. 都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陈独秀说:“袁世凯要做皇帝,也不是妄想;他实在见得多数民意相信帝制,不相信共和。就是反对帝制的人,大半是反对袁世凯做皇帝,不是真心从根本上反对帝制”。这反映出

    A. 帝制符合中国当时历史潮流

    B. 共和制度缺乏广泛社会基础

    C. 袁世凯复辟帝制有其必然性

    D. 中国人民思想意识十分落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83—1889年,德国颁布疾病保障、意外工伤保险等社会立法条例,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与议会会议次数占全部会议次数的84.5%,1885—1889年,美国克利夫兰否决国会议案324项目。这些现象

    A. 表明早在19世纪末期福利制度在西方国家已经形成

    B. 体现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行政权力日益增长的趋势

    C. 说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

    D. 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期已大规模应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之初,只有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1830年,只有不到10%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由此可见

    A.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B. 英国的议会制度通过改革逐步得到发展完善

    C. 议会是英国政治权利的核心

    D. 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议会制度的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晚辈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会被视为大不敬;同辈的兄弟姐妹一般也不以名字称呼兄姐,否则会被视为没有家教,而要根据顺序用亲属称谓来称呼。宗法制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先秦宗法制

    A. 蕴含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

    B. 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

    C. 凝聚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D. 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 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托克维尔指出:“假如美国总统犯了叛国大罪。这时,先由众议院弹劾总统,接着由参议院宣布罢免他的职务。然后他才到陪审团出庭受审,只有陪审团可以剥夺他的自由或生命。”据此,托克维尔强调美国

    A. 总统受到国会和法院制约   B. 三权分立体制已发展完善

    C. 政治审判的程序较为严格   D. 最高司法权集中于陪审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王宠惠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

    A. 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

    B. 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C. 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

    D. 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吕不韦徒蜀自杀;汉武帝执政53年,先后更换12位丞相,丞相任职的平均时间为4年,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这表明(   )

    A. 秦汉丞相位高权重   B. 秦汉相权无足轻重

    C. 相权不能制约皇权   D. 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伯利克里时期,“法庭审判员从30岁以上、无公共债务和犯罪前科的公民中抽签产生。审判员6000名,一般由500人组成一个法庭,分理各种诉讼。”、“不到开庭的时候,没人知道谁将出席案件的审理,也没有人知道谁将会受到审理”。这(   )

    A. 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广泛性   B. 能集思广益,减少冤假错案

    C. 维护案件审理的公正性   D. 保证了雅典民主达到最高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鸦片战争前,少数士大夫针对鸦片泛滥情况提出:“纹银易烟出者不可数计。必先罢例禁,听民间得自种罂粟。内产既盛,食者转利值廉,销流自广。夷至者无所得利,招亦不来,来则竟弛关禁而厚征其税。责商必与易货,严银买罪名。”下列选项最符合“少数士大夫”主张的是

    A. 利用市场维护经济安全

    B. 严格禁止外商走私鸦片

    C. 反对政府介入鸦片问题

    D. 官府种植与夷争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修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 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 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 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D. 文庙的兴修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地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李雅书等在《古代罗马史》,中谈到: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岁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罗马法当时受追捧主要是因为

    A. 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B. 罗马法提倡“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

    C. 罗马法对商品生产的所有权、债权和契约等做了详尽的规定

    D. 文艺复兴运动倡导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许多中国船只悬挂外国国旗,向外国公司购买票证明,享受外商待遇,沿途关卡不交税厘,并可规避被征收、敲诈等风险。这一现象反映出

    A. 政府管理不善导致利权流失

    B. 列强利用特权压制民族工业

    C. 中外商人勾结损害国家利益

    D. 在半殖民半封社会民族企业合法权益缺乏保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表为《万国公报》读者来信记录

    期号

    登载时间

    读者来信提问

    31

    1896年2月

    “内焰(燃)机点火油(汽油)何解?”“日本能制马达呼?”

    43

    1897年6月

    “信西教马利亚,能救东方黄种呼?”

    44

    1897年7月

    “若日铁甲舰与英铁甲舰黄埔口相撞,孰胜孰劣?”

    62

    1898年5月

    “俄罗斯大沙皇政府、德意志大皇帝政府租借华国领地大否?租借于何处?”

    67

    1898年11月

    “议会、下院、内阁是何机构也?然则我中华古有呼?”

    表据查阅晚清报纸整理而成,反映出当时

    A. 民族生存危机日益加深

    B. 民众接受维新派的思想

    C. 报纸开辟专栏吸引读者

    D. 报纸左右当时民众舆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晚清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政府对军队采取湘军战时临时征用,战完就地解散回家的方法,成本低效率高。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遇到经过德式训练的日本军队却吃了大败仗。这本质上反映了

    A. 政治制度的落后是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

    B. 湘军的编练方法不能提升清政府军队的战斗力

    C. 清政府军队武器装备落后是失败的关键

    D. 湘军的发展方向和军事近代化的方向背道而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史学家金冲及在谈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时认为,“民国”不只是换了一块招牌,更多的是它给民众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指

    A. 从“臣民”到“国民”的自我认同

    B. 从传统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C. 从“奴才”到“公仆”的变化

    D. 从君主立宪制到民国共和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始终是以变体的家长制形态出现的,也就是“家天下”的变体。当时由于小农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国家的权力机构往往并不深入到乡村社会,而是止于县政;在乡村社会通过“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利用乡村自治组织力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对“家”的认同自然而然地延伸为对“国家”的认同。因此,治国和治家的规则是通用的,“三纲五常”既界定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又规范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专制皇权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往往借助乡村社会内生的伦理教化来实现在乡村的统治,而不仅仅是借助“横暴的权力”。

    ——摘编自任剑萍《对中国古代“家国同构”之探析》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介绍外国历史地理著作的问世,打开了国人嘹望世界的窗口,初步产生了真实而朦胧的世界观念,同时摒弃了“天朝大国”的守旧意识。从19世纪7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后,西方近代国家观念多渠道传播输导到中国,都是以西方近代国家理念为坐标,宣扬了西方近代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无形中构成对君权至上的天朝意识的挑战。在维新人士中,严复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译介给国人,用进化观念观察社会和国家问题。梁启超热情传播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孟德斯坞的三权分立说等理论。孙中山也主张,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摘编自李华兴《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统治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国家观形成的历史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二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2)材料二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国家统一是古今中外各国稳定与发展的基本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列郡县”。

    ——唐代•杜佑

    材料二:《邦联条例》规定:各州保留它们的主权、自由和独立;邦联无权向各州征税和管理各州的贸易;邦联只设国会作为中央权力机构,邦联未设行政首脑和司法长官,也没有对违抗邦联权力的行为实行制裁的任何规定。

    材料三:“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材料四: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受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远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在地方政治制度上有何创新?概括这一创新的基本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邦联制会给美国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困难。(试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回答)结合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之后美国建立的联邦制有何特点?

    (3)请列举使近代中国的统一和领土主权遭受破坏的两个不平等条约。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