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9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 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9 题
  1. 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是

    A. 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B. 是否民主和强盛

    C. 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D. 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和文艺复兴运动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 开始了世界各地相互影响、密切联系的历史

    C. 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思想武器

    D.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的。”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B. 宋代形成了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

    C. 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D.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 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 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董仲舒认为人性中阴阳二气化合出的“仁”和“欲”皆是为了“生”。“生”并没有善恶之别,只是当“欲”过分泛滥以至于妨害了“仁”,这才称其为恶。但是程朱理学认为阴阳二气的组合不一,导致了人性的差别。这种差别使得阳气即“本心”常被阴气即“人欲”所遮蔽,进而把“人欲”归结为恶。由此可知

    A. 董仲舒借鉴了道教的阴阳五行说

    B. 程朱理学否定了董仲舒的人性观

    C. 两者皆认为人性与阴阳二气有关

    D. 两者皆认为三纲五常为万物本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 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 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史载:“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攻击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 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B. 战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

    C. 战争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 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结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反映了( )

    A. 顾炎武意识到宋明理学的危机 B. 王阳明倡导“经世致用”

    C. 顾炎武主张摒弃孔孟儒学 D. 王阳明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

    A. 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

    B. 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

    C. 仁政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

    D. 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A. 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

    B. 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C. 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 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B. 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C. 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D. 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连线,正确的是

    A. 西汉时期——彩帛画——《人物龙凤图》

    B. 西晋时期——人物画——《女史箴图》

    C. 唐朝时期——山水画——《送子天王图》

    D. 宋朝时期——文人画——《山径春行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表现的是

    A. 建立起地方监察机构

    B. 突破了“市”的时空限制

    C. 创制了木活字和铜活字

    D. 出现了新的文学体裁——“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戏剧表演十分讲究“功法”。甩发功戏曲表演中经常使用。多为男性角色甩动头顶扎束的一绺长发,表现惊慌失措、悲愤交加、疼痛欲绝以及仓皇逃命、垂死挣扎等激烈异常的情绪和情境的一种表演特技。这说明中国戏剧的什么特征

    A. 虚拟性

    B. 程式化

    C. 舞蹈性

    D. 声情并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对于伏尔泰、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卢梭的

    A. 天赋人权

    B. 倡导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C. 人民主权

    D. 人是万物的尺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要理解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文艺复兴

    B. 法国大革命

    C. 工业革命

    D. 宗教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对以下三幅中外美丽作品(图10~12)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作者:宋朝法国西班牙

    B. 类别:文人画印象画现代派

    C. 艺术特点:“境生象外画中诗”“捕捉光与色彩的变幻”“造型写实”

    D. 评价:体现了中国画的艺术成就西方古典美术的精华西方现代艺术的代表作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的欧洲,革命与改革此起彼伏,但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依然私欲横流。不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文化现象是

    A. 拜伦、雪莱的浪漫主义诗歌

    B. 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巨著

    C. 格里菲斯——现代电影之父,对电影技术的重大改进

    D. 托尔斯泰的“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战争与和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纽约时报》1881年7月23日社论称“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对上述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中国近代化开始启动

    B. 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

    C. 体现了美国人对洋务运动仍缺乏了解

    D. 说明了中国主动向美国学习先进技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 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B. 孙中山——康有为——曾国藩

    C. 康有为——孙中山——曾国藩

    D. 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 李鸿章

    B. 陈独秀

    C. 孙中山

    D. 康有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下列能同时体现“与时俱进”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

    ④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曾任巴西共产党副主席的阿尔多·雷贝洛指出,邓小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思想和实践不但对中国具有深远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对全世界,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大思想”确立为我国改革目标是在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量子论是由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共同创立的。这种观点是基于爱因斯坦提出了

    A. 广义相对论

    B. 狭义相对论

    C. 光的量子理论

    D. 原子的量子理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某学校举办《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成就展,下列图片可以入选的是

    A. “东方红—1”号卫星

    B. 载人航天飞船

    C. 袁隆平的“南优2号”

    D. 重返联合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A. 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B. 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C. 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 能弥补正史缺载和地方志粗疏的缺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历史观是指对古今世象变迁的感性认识的理性升华。下列言论所信奉的历史观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将从周矣”

    B.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C.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D. “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方兴未艾;与此同时,中国的民主思想却稍纵即逝,未能汇成推动社会变革的洪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投身政治洪流,抨击专制政治,倡导民主思想。……在政治上,处理君臣关系与君民关系时,以天下为主,以人民为主;在学术上,提倡学术自由,“是非决于学校”,提倡百家争鸣,“殊途百虑”,反对依样画葫芦。

    ——摘自樊树志《国史精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否定,提出了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对剥夺人权的暴君政体进行激烈的抨击。孟德斯鸠建议实行立法、行政及司法三权分立制,同时还强调了三种权力互相牵制的重要性。……卢梭的思想更为激进,他在呼吁实行民主制的同时,提倡起义或革命的权利。

    ——摘自冯国超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17世纪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较充分和成熟,产生了较为强大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者和教会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所以法国启蒙思想从一开始就流行起来,并迅速波及欧美。……同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还没有出现资产阶级,李贽等只是封建知识分子中的“异端”。中国长期以来,受儒家思想的统治,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文化高压政策,新思想很难传播,更何况这种思想是反封建的呢!再者,清初统治者通过采取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稳定小农经济的措施,使封建统治相对而言比较稳固。

    ——摘编自邓建文《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之比较》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和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的相似之处。

    (2)材料一、二思想兴起的时代背景有何相同之处?

    (3)相较于材料一,法国启蒙思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结合材料二予以简要说明。

    (4)法国启蒙思想不仅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而且具有广泛深远的国际影响,明清时期新思想却未能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依据材料三,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对比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富(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

    ——《论语》

    (材料二)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竞涅篥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

    ——文池《思想的灵光》

    (1)依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经济主张。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书院兴起的原因。指出北宋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

    (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主要历史条件及思想成果有哪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