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10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 题
  1. 美国国会于1791年又通过了宪法的十条修正案。包括:信仰、出版、集会、示威的自由;携带武器的自由;军队不得进人民房;免于不合理搜査与扣押;正当审判程序、一罪不再理、无罪推定、征用私产需赔偿;禁止过度严厉的刑罚和罚款;宪法未赋予政府的权利都属于各州和人民;等等。1791年宪法修正案的突出特点是

    A. 理清了联邦政府与各州的权利关系

    B. 美国宪法的民主共和性质得以加强

    C. 保障了基本权利和免于恐惧的自由

    D. 以明确的条文对公共权力进行限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共在1926年提出,“中国的革命,工人固然占着领导的地位,然非取得更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参加,不会成功。全国农民现已走到一个准备暴动的时期,所需要的就是我们去组织”。这表明中共

    A. 把发动农民当作当时的中心工作

    B. 认识到了国民党右派的分裂倾向

    C. 准备发动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

    D. 开始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0 题
  1. 《左传·昭公》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凡是士以上的等级都是世袭的,并规定“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当时,这一举措

    A. 促进了国家统一

    B. 提高了劳动效率

    C. 有利于巩固统治

    D. 强化了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清朝废除了沿自明代的巡按御史制度,总督、巡抚成为真正的封疆大吏。军机处曾上折曰:“近来督抚提镇之权,亦大盛矣,挟赫赫炎炎之势,令人敢怒而不敢言,即有过举,谁为参究?”这反映出清朝的上述举措

    A.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打破了地方权力制衡架构

    C. 注重监察制衡行政的作用

    D. 有利于稳定地方社会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82年,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1883年,议会中各反对党攻击俾斯麦政府的军事开支;1887年,俾斯麦要求议会批准今后七年的军事预算草案,而议员们只同意批准三年经费,直到皇帝下令解散这届议会,重新选举组成新议会,七年军事预算提案才得以通过。这说明当时的德国

    A. 宪法规定的君主立宪政体遭到破坏

    B. 议会依法有效行使了对行政的监督权

    C. 民主意识增长,宰相无力控制议会

    D. 帝国议会只是君主专制的一块遮羞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清之际,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以下内容表述属于材料中“新的价值理念”的是

    A. 主张工商皆本

    B. 提倡民本思想

    C. 提出君主立宪

    D. 注重知行合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西汉)凡属政府成员,皆需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以下选项中,与上述材料涉及的史实不符的是:

    A. 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儒学地位上升

    B. 儒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为维护专制统治服务

    C. 太学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D. 入太学就读的机会被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洋务派领导人文祥于1875年上《密陈大计疏》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这表明文祥

    A. 认识到议会制优点

    B. 支持维新变法运动

    C.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D. 否定西方民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武昌起义爆发和清廷垮台后,革命党人似乎抛弃了民族主义,毫不犹豫地舍弃了“排满”宣传.转而力主“五族共和”强调国家统一,彰显了中国固有文化中大一统的观念。解读此历史现象的正确原则是

    A.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B. 公正地评价历史

    C. 辩证地看待历史现象

    D. 遵循史论相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与者高语罕曾写道:人民为国家的根本,而青年则是人民的中坚力量欲强国先强民,想要人民强大,“强吾青年其可也”。材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参与者

    A. 对中国的国情有着清醒认知

    B. 对唤醒当时的青年尤为关注

    C. 能正确认识当时青年的现状

    D. 渴望以教育改变青年的现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算经十书》是指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名的数学著作,书中用过的数学名词,如分子、分母、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方程等等,都一直沿用至今,有的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这反映出汉唐时期中国科技

    A. 受主流思想发展影响

    B.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C. 主要为各代政权服务

    D. 存在理论总结影响深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深刻表明

    A. 清代统治者最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

    B. 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C. 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

    D. 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做出明确划分,国家解决城镇户口的粮食供应,每月发给相应的柴米油盐,我国城乡二元分离的户口结构由此开始。198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題的通知》,颁布自理口粮户口,这种户口与城市户口同属于非农业户口。1992年8月,公安部发出《关于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的通知》,决定在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制度。农民进城自理口粮,到2000年止,我国城镇人口达到4559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6.09%,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将近10%。

    ——摘编自任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租的阶段性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覆盖面遍布全世界。《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形象”,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与时代风貌。

    时间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

    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

    1949年到1978年以前

    共12人36次。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蒋介石、罗瑞卿、陈毅、李富春、达赖、林彪、邓小平、江青

    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达赖叛逃、“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等

    1978年以后

    共40余人近百次。国家政要仍占据封面人物的主流,上榜次数最多的是邓小平,总计8次。1996年,女艺人巩俐登上《时代》封面,随后王菲、成龙、周润发、李连杰、章子怡、李宇春、甄子丹、韩庚等也先后问鼎,成为代表中国形象的第二军团。此外,伏明霞、刘翔、姚明、李泽锴(香港富商李嘉诚之子,企业家)吴仁宝(当代中国农村干部的杰出代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等各界精英纷纷上榜

    改革开放、政坛换届、邓小平逝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影星进军国际影坛、港澳回归、SARS病毒(非典)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等

    据材料指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中国人物上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要求:至少列举两个特点,且观点明确;原因分析合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黄炎培认为,中国需要的民主,是“保育式的民主”。1943年9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中全会上提出“实施宪政,还政于民”,黄闻之甚喜。他被蒋指定为11月12日成立的国防最高委员会宪政实施协进会常务委员和召集人之一(另两个召集人为王世杰、孙科)。他在工作中强调人民与政府合作、各省与中央合作、各党派彼此合作。1944年1月创办《宪政月刊》,在第二号发表《愿全国上下尽力奉行约法来练习奉行宪法》一文,主张政府先训练一批守法人员。由《宪政月刊》社出面每月召集一次文化、实业界人士及参政员参加的宪政座谈会。1944年9月以后,这种座谈会扩展为有数百人、上千人参加的讲演会。成了国民党统治区民主运动的讲坛。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黄炎培的民主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黄炎培的民主观和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的原始国有制形式,强调国家对于土地与人口的责任。环境保护必然被纳入国家主导的法治体系中。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国家不再参与土地耕作管理,囯家赋税只与登记在册的纳税.土地面积直接相关,与土地周边生态环境不再发生直接联系。西汉之后,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司徒退出了对农业的管理。隋唐时期,从属于工部系统的“虞部”还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职能色彩。但在元代时,“虞部”被取消。明朝恢复“虞部”,改称“虞衡”,它成为供应国家日常器用及军需物资的部门。明清时期,中国西部环境严重恶化.

    ——摘编自周启梁《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法制通考——以土地制度变革为基本线索》

    材料二  西方现代环境法学理论在发展观上的变化是,放弃先发展、再污染、最后治理的发展策略,逐步提出边发展、边治理的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直到现在提出科学发展的策略。在西方的环境保护中,在工业革命后,英国制定了《碱业法》,美国制定了《煤烟法》;二战后,美国制定了《国家环境政策法》,瑞典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加拿大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希腊宪法第24条、葡萄牙宪法第66条都明确了国家环境保护的责任。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各国国内环境法体系都注重与ISOl4000环境体系(以改善全球环境质量为目的的框架文件)相配套。

    ——摘编自苏昌强、阮妙鸿《西方各国环境保护法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政府环境保护职责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现代环境保护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