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管仲把货币看成是流通手段,“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谓“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抓住“币重则万物轻,币轻则万物重”对应关系实现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对材料主旨理解准确的是

    A. 肯定市场调节作用

    B. 注重对赋税制度的变革

    C.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

    D. 强调变革经济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其轻狡、越城又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为《杂律》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减。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据材料可知《法经》

    A. 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

    B. 体现由人治转变为法治

    C. 触及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

    D. 表现出古代立法的成熟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均田制下土地严禁买卖

    B. 不分男女,同等授田

    C. 未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

    D.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北魏时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并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全城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 洛阳城以经济功能为主

    B. 北魏严格控制商业发展

    C. 北魏对外贸易获得发展

    D. 国家统一促进商业繁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王安石推行变法期间,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据此可知苏轼

    A. 肯定商鞅变法的作用

    B.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中肯

    C. 借机反对王安石变法

    D. 与王安石立场根本对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路德只是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教皇的奴役制,因此新教只是自然科学一时的貌合神离的同路人。”材料主要反映了宗教改革

    A. 摧毁了教皇的精神枷锁

    B. 未能根本上推动自然科学发展

    C. 与自然科学的精神相悖

    D. 换汤不换药,实际意义并不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加尔文认为,不能因为有了神的国而忽略了世俗政府的作用,人生活于世界上,需要世俗政府的治理,这是由人的堕落的本性决定的。由此,可以推断他主张

    A. 建立世俗政权以取代神权统治

    B. 将世俗政权和神权结合起来

    C. 以君主制政权遏制人的堕落本性

    D. 世俗生活比宗教生活更重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解放农奴会引发地主暴动

    B. 农民过得优厚会危及沙皇统治

    C. 沙皇顽固地维护农奴制度

    D. 沙皇主张让农民获得一定土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沙皇政府第三厅的报告书记载:1862年一年内,共有400处领地上发生了最严重的农民反抗事件。在193处领地上动用了军队,其中93处领地上的农民起来暴动,4处领地上的农民袭击了兵士,44处领地上的农民抵抗对罪犯的拘捕或用暴力释放被捕人员。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A. 农民痛恨农奴制度

    B. 农民境遇未真正改善

    C. 改革措施未能落实

    D. 克里木战争伤亡巨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当年佩里率领黑船登陆的地点竖立了一座“佩里登陆纪念碑”。这里每年都有由民间组织的开国纪念活动,人称“黑船祭”。当年的“入侵者”以英雄的姿态出现说明

    A. 日本人没有主权观念

    B. 日本务实求变的民族性格

    C. 日本人民族意识淡漠

    D. 黑船来航未损害日本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康有为在变法运动之前,做了很多理论准备。他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两部书。但是,那些正宗的儒家学者却把它们视为异端学说。这反映了

    A. 当时新旧思想的冲突

    B. 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特点,

    C. 维新变法的艰难曲折

    D. 维新变法以儒家思想为指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江。内呼,令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梁启超意在

    A. 分析中日学习西方的根本区别

    B. 反对中国购买外国先进武器

    C. 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舆论条件

    D. 指出近代日本崛起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一战前,俄罗斯媒体大肆宣扬:所有斯拉夫人应当只使用一种语言―俄罗斯语,只有一种信仰―东正教,只存在一个国家―俄罗斯,只有一个领袖―沙皇。只有那些扛起沙皇旗帜并接受俄罗斯语言、法律和东正教的斯拉夫人才会被俄罗斯当做兄弟。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B. 国内矛盾尖锐

    C. 民主化趋势加强

    D. 军国主义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德国统治集团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争取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这一政策的转变加剧了

    A. 德美矛盾

    B. 英德矛盾

    C. 德法矛盾

    D. 德日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英国著名学者贝尔纳说:“自古以来,改进战争技术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学。”这表明

    A. 科学家具有好战的特性

    B. 战争更能刺激科技创新

    C.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D. 战争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面是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柱状图(以1913年为100)。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交战国经济尚未恢复

    B. 欧洲失去世界中心地位

    C. 德法矛盾得到缓解

    D. 英国仍居“世界工厂”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参战演说中提到:“我们的动机既非为复仇也不是为了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为维护权利,维护人权。在这场斗争中我们国家仅仅是一名斗士……我深刻认识到我正采取的步骤的严重乃至悲剧的性质,以及它所包含的重大责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美国要攫取利益,夺取世界霸权

    B. 使美国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重任

    C. 美国参加协约国集团具有正义性

    D. 美国彻底放弃孤立主义传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18年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写下了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非凡预测”是指

    A. 社会主义革命兴起

    B. 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 殖民扩张愈演愈烈

    D. 世界人民渴望和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美国发出邀请的主要意图是

    A. 减轻巨额军费开支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

    B. 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充当和平使者的角色

    C. 通过外交手段重新确定远东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

    D. 牵制日本扩张,与英国共享亚太地区领导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

    A. 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B. 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

    C. 明确废弃战争、维护和平的责任

    D. 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对以下四幅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法比军队依据《凡尔赛和约》对鲁尔地区实行军事保护

    B. 德国铁路员工撤离鲁尔使法国出兵的目的得以实现

    C. 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美国经济迅速渗透到欧洲

    D. 《洛迦诺公约》的签署使法国的安全问题得以解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议会下院的演讲中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能给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还从没有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说明英国

    A. 坚定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决心

    B. 倡导与美国共建反法西斯联盟

    C. 已经取得对德作战的制胜权

    D. 放弃绥靖政策,正式对德宣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聚会,会后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灭亡。同时,也是人类打破划地为牢的陋习、消除意识形态差距、共同承担起道义和责任的先例。这一“历史性的聚会”是

    A. 德黑兰会议

    B. 开罗会议

    C. 波茨坦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36年日本《基本国策纲要》提出:“帝国鉴于内外的形势,一认为当前应该确立的根本国策在于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反映了日本对抗美国的扩张计划

    B. 《纲要》标志着二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C. 日本开始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D. 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目标高度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做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A. 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全面爆发

    C. 中国抗战已经进入相持阶段

    D. 列强纵容日本在中国的侵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改革集中在经济方面,他将国民划分为士、农、工、商四种职业群体。并把不同职业方向的群体按类别划分到全国21个行政区,其中工商占到6个……但是这次改革没有改变奴隶主当权的性质,没有使齐国变为封建制国家,保留了很多奴隶制残余。不过管仲的改革还是一场比较温和的改革,他执政期间,当时的百家诸子云集稷下学宫,知识分子和商人的大量涌入,对拉动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材料二  商鞅变法可以说是一场彻底的变革,他用法家的严刑峻法强迫人民当兵服徭役,企图在时间内彻底改变社会性质,这种高压政策长时间以后必然引起人们的反抗,尤其是为了使法家思想成为唯一的统治思想,商鞅把社会上的其他学说书籍一律毁禁,钳制人们的思想,这种文化高压政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消极作用。

    材料三  借父耰鉏(农具),虑有德色(施恩的表情);母取其帚,立而谇语(责骂)。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

    ——贾谊《治安策》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管仲改革与商鞅变法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商鞅变法的局限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之洞曾强调:至各种西书之要者,日本皆已译之……若学东洋文,译东洋书,则速而又速者也。1901年,他与刘坤一联街会奏,力陈变法诸事,其中之一是“奖励译书”,特别提倡翻译日本法政、文教类书籍,缘日本言政言学各书……与中国时令、土宜、国势、民风大率相近。且东文东语通晓较易,文理优长者欲学翻译东书,半年即成,凿凿有据。梁启超的《论学日本文之益》称:日本自维新三十年来,广求知识于寰宇,其所译所著有用之书,不下数千种,而尤译于政治学、资生学、智学、群学等,皆开民智、强国基之急务也。清末十余年间,社会需求、文本、译者、翻译出版机构一应俱全,日籍汉译便成为移译西学入华的速成之法,中国翻译的日文书(包括日译西书和日人自撰西学书籍)急速增长。新思想之输入,如火如荼。清末十余年间,汉译日籍成为中国读书界的主体读物,时人称:日本文译本,遂充斥于市肆,推行于学校,几使一时之学术,浸成风尚,而我国文体,亦遂因之稍稍变矣。在“留日热”“译东书热”的推助下,“日本新名词”在清末民初如排山倒海般涌入,充溢于中国人的口谈笔下。

    ——摘编自《日本明治时期“新汉语”的创制与入华》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译东书热”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末“译东书热”产生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30亿,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到1930年再增加到45亿,世界黄金储备量的40%已在美国手里。英国的黄金储备量从1913年的2亿美元到1921年只增加到8亿。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上升,英镑地位开始下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威尔逊的失败,不是以国联是否为美国国会正式通过或国联的正式成立来衡量”,而是“早在欧洲时,他就失败了”……相较于克里蒙梭的冷静、春智、胸有成竹,威尔逊要逊色很多了,对于克里蒙梭的提议他总是节节退让,合约条款的大多数内容都是由英法两国拟定。威尔逊“偏祖德国”的主张没有得到欧洲战胜国人民的欢迎,而对于德国的“特定保证”也没有实现。他离开巴黎时也许更像是一个和会的“局外人”。成立国际联盟是威尔逊理想主义最为核心的一部分,而《凡尔赛和约》中的国联已经蜕变成英法两国借以控制他国的工具,其实质上更像一个一致对外的军事同盟,到关健时刻就只是一个没有实际作用的“空架子”。威尔逊理想主义第一次尝试的失败,固然与其在整个和会中的个人表现有关,但是,这背后还有更为深厚的国际背景因素和国内政治传统因素。

    ——摘编自《浅析威尔逊理想主义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列举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威尔逊理想主义失败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战前世界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19

    巴黎和会召开,签订《凡尔赛条约》

    1921-1922

    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

    1922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9

    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股价狂跌

    1931

    日本军部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1933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二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5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

    3月,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5月9日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1937

    7.7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11.6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柏林一罗马一东京轴心;12月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

    1938

    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

    1939

    8.2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莫斯科签订;9.1德国突袭波兰;9.3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根据材料,围绕“二战爆发的原因”任选一个角度拟定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