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出来以后,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我承认我对这部宪法中的好几个部分并不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永远都不应该同意让其通过,我认为这个系统已经接近完美,而且我认为它也会让我们的敌人感到震惊。”材料表明

    A. 各州对制定宪法存在严重分歧

    B. 美国制宪主要是为了一致对外

    C. 在制宪过程中各州存在着冲突

    D. 该宪法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1 题
  1. 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从1853年至1863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该现象反映

    A. 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

    B.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 清朝政府压制商品经济发展

    D. 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曾说道:“看过《七将攻忒拜》的人,个个都想当兵打仗。”“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前得到城邦抚恤金,然后这些遗孤又被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坐席。”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公民通过观剧参与城邦政治生活

    B. 戏剧源于民主政治的需要

    C. 文学作品鼓励希腊公民踊跃参军

    D. 政府发挥戏剧的教化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A. 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B. 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

    C. 更加客观评价社会进化学说

    D. 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某历史时期,湖南涌现出许多进步报刊,如《抗战日报》《观察日报》《大众日报》等。另外,《新华日报》《解放》《群众》《毛泽东自传》《抗日的八路军》等书报期刊在湖南均有大量销售。这表明

    A. 国民党在湖南的力量削弱

    B. 报刊业缓和了国共两党关系

    C. 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D. 政治局势推动了报刊业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顾炎武曾说:“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

    A. 时代变迁冲击社会观念

    B. 重农抑商壮大小农经济

    C. 严刑峻法加剧礼崩乐坏

    D. 宗族破坏影响社会和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访问法国,会谈时提出著名的“缓和、谅解、合作”三部曲政策和“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建设构想。1966年,戴高乐访问苏联,同苏联签订了贸易文化协定以及空间探索和技术合作协定。法国的举动

    A. 冲击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B. 加快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C. 表明法国和关国盟友关系破裂

    D. 推动多极化格局本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西汉前期嫁过五次的女子不厌再嫁,寡妇的尊长不劝其守节,到了西汉中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才开始内化心中。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社会主流观念的变化

    C. 传统儒学的影响

    D. 自然经济形态的反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754年,乾隆皇帝在改建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时,以满、蒙、汉、维、藏五种民族文字题写门额。后来,又下令将清朝祖陵的石碑亦用上述五种民族文字镌刻。其意在表达

    A. 民族主义的思想

    B. 国家一统的理念

    C. 民族平等的愿望

    D. 孝亲敬祖的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营田》记载,绍兴六年樊宾提举江淮营田公事,置司建康府,“官给牛、种,抚存流亡,岁中收本谷三十万斛有奇,除客户当给六分,官收十余万斛”。这表明南宋“营田”的实行

    A. 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

    B.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 导致了税收政策的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世纪30年代,美国漫画界开始塑造强大、不可战胜的英雄形象,如人猿泰山、大力水手、超人、蝙蝠侠等,他们匡扶正义,扫除世上的罪恶,为人间带来希望。这类英雄漫画广受欢迎。材料反映出当时

    A. 社会大众存在逃避现实的倾向

    B. 美国持续推行霸权主义

    C. 经济繁荣刺激精神享受的需求

    D. 科技发展引发科幻热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为建国初期沿海与内地工业增长速度变化示意图(定基指数:以1950年为100)。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工业增长主要来自重工业领域

    B. 因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C. 国民经济建设按比例协调发展

    D. 工业建设布局逐步趋于合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魏源为代表的敏锐的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失败后一系列奇耻大辱的刺激下,从“天朝大国”、“夏夷之辨”心态中觉醒,并且眼光开始越出“天朝”的围墙,用具有近代意义的世界观念来关注围墙外的世界。他们一面批判为“天朝”依旧作论证的宋学和对国计民生无用的汉学,一面揭起了新学风的旗帜,他们用新奇的目光审视外域世界,写成了一部部介绍外域史地、风土人情的著作。如萧令裕的《记英吉利》、林则徐的《四洲志》等,开辟了“睁眼看世界”的新天地。这种开天辟地的思想正是近代开放意识的觉醒,封建“天下”旧观念的瓦解。

    ——王敬川《论魏源的世界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代开放意识觉醒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当我们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的时候,会发现“五四运动”作为与当代中国命运密切相关的伟大历史事件,几乎浓缩了西方社会多国数百年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科学革命、民族运动、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等西方近现代社会运动目标的全部要求,几乎集中了近现代中国全部矛盾和力量……“五四运动”的时代复合性特征和中国现代化的时代浓缩性特征,归根结底是中外发展的“时代差”造成的:当西方社会已步入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瞻望的时候,中国还在中古社会徘徊。中外发展上呈现的“时代差”给中国的近代化造成一种两难选择。这就是中国现代化特有的循常与超越的二难、移植与畸变的难题、现代与传统的冲突。

    ——摘编自张连国《论五四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转折点中的时代复合性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中国近代现代化特有的“循常”与“超越”的主要含义并指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3)试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甲午战争之后,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将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教育制度的落后,他们纷纷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八股文为核心的科举制度。因此,他们认为改革科举制度“则莫先废弃八股”,“新政之最要而成效最速者,莫过于此。”光绪帝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初五颁布上谕:“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策试论”,对科举考试的具体内容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乡会试仍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主要以“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为考试内容;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康有为认为废除八股文取士之后,以教授八股文为主的书院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了,光绪帝于(1898年)五月二十二日发布上谕,宣布改书院为学堂。

    ——李兵《八股应试教育:清代书院改革的主要指向》

    材料二  八股既废,数月以来,天下移风,数千万之士人,皆不得不舍其免园册子帖括讲章,而争讲万国之政及各种新学,争阅地图,争购译出之西书。

    ——梁启超《戊成政变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教育改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到1940年12月中旬,英国政府实际上已经没有资金购买武器。这一情况使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种既可以帮助英国继续战斗,又不违背美国形式中立的方法,并提交给国会讨论。美国国会经过长时间辩论,于1941年3月10日通过了租借法案。租借法的正式名称为《加强美国防务法》,该法案规定:授权总统可以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军事物资,给美国总统认为与美国国防有重要关系的国家政府。

    对于租借法案,美国总统社鲁门曾有高度的评价:“毫无疑问,《租借法》所花费的钱拯救了许多美国人的生命。通过《租借法》而装备起来的每个俄园、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士兵,当他们投入战斗的时候,就会大大减少我国青年在争取战争胜利中所面临的危险。”

    ——摘编自郝健《二战期间美国对华和对苏租借援助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制定租借法案的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实施租借法案的历史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王洪鹏《牛顿学说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中外关联的两项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信息,阐述须有事实依据,逻辑恰当严密,体现中外关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