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中国,胡适是实用主义的主将,他不遗余力地提倡研究和解决具体及实际问题,‘一点一滴’进化式地改善中国。李大钊与在他之后不久的陈独秀,则主张效仿苏俄的形式,进行直接和彻底的政治社会转型。”二者的争论

    A. 使得近代中国社会完成了转型

    B. 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C.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条件

    D. 消除了救亡方式上的分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周时,王室拥有重兵,周王的政治号召力通过“册命”“朝聘”“巡守”“贡纳”等制度得以广布四方;诸侯在封国内拥有世袭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这种政治结构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体现了周王与诸侯地位平等

    C. 顺应了当时社会实际

    D. 使血缘关系开始与政治挂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表是某学者对汉武帝“独尊儒术”原因的分析。由此可见,“独尊儒术”

    A. 促进了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

    B. 适应了贵族政治需要

    C. 使诸子百家实现了充分融合

    D. 具有深厚的社会土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北宋统一后,首都汴京是南北饮食技术的交流中心,南宋时汴京的饮食业涌入杭州等地。宋朝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由此推知,宋代

    A. 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社会生活变化

    B. 经济重心完成转移

    C. 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D. 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清时期,文学家们对现实社会进行了直接的批判,《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作品抨击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主张男女平等和人性自由,作品对男女间真挚爱情的描写引起了世人的共鸣。这反映了当时

    A. 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异

    B. 市民阶层的社会价值诉求

    C. 传统价值观念的演进

    D. 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改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洋务运动时期,保守派指斥修筑铁路“破坏风水”,新式学校同文馆的学生仍然在练习应考的八股文,留美幼童也被保守派官僚提前召回。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A. 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异常尖锐

    B. “中体西用”取得了实效

    C. 落后社会心理阻碍近代化发展

    D. 中国社会依然故步自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28年6、7月间召开的中共六大指出:党在苏区今后的任务是“发展苏维埃根据地,夺取新的区域,巩固新的区域,这种区域是要成为更大发展基础”“最大限度发展正式工农革命军——红军”“彻底实行土地纲领”等等。这表明当时

    A. 党内“左”倾错误得到了纠正

    B. “井冈山的斗争”产生了一定影响

    C. 党的工作重心开始发生转移

    D.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成为全党共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周恩来于1953年进一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后不久,毛泽东又明确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关系中去,“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据此可知

    A. 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封锁逐步被打破

    B. 新中国放弃了“一边倒”方针

    C. 新中国外交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

    D.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认为,罗马万民法虽然不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法律,但那些用来规定私人间贸易关系的常识也可能被恰当地用来调整国家间关系,在财产转让领域内这种情况尤为多见。该学者旨在说明,罗马万民法

    A. 孕育了当今国际法的诸多原则

    B. 避免了形式主义法律的弊端

    C. 调节了社会关系上的复杂矛盾

    D. 实现了人人平等和公正至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A. 亚洲经济地位依然较高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C. 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世纪60年代,经互会在“国际分工”的原则基础上,大力推行“经济一体化”,要求其它成员国的经济计划必须同苏联的计划“相协调”,并先后建立了近30个超国家的“国际合作组织”和一些双边及多边合营的“联合公司”。这表明经互会

    A. 为了对抗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B. 推动东欧国家经济体制的变革

    C.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D. 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国际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表中所列国际组织的成立反映了

    A. 国际垄断资本的新一轮扩张

    B. 区域集团化建设的成就显著

    C. 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化挑战

    D. 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转型期,英国的家庭结构以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为主,子女的“立身期”在亲子关系中占有相当大的时间比例。据本·阿莫斯研究,中下层家庭子女在外当仆佣学徒的“立身期”年龄大约在15?24岁之间;又据斯通估计,他们离家时的年龄一般在10?17岁之间。因此,尽管个人情况互有差异,但从整体上看,当时英国青少年中的大多数在核心家庭结构中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较短。一旦成婚,子女多另择新居,与父母的关系已超出核心家庭范围。

    ——摘编自陈勇《近代早期英国家庭关系研究的新取向》

    材料二  ……随之而来的,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社会的法律支持也崩溃了。旧的司法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以血缘为主的社会结构,它承认家长的特殊地位;男女不平等……它认同儒家教诲,认为父子应互相庇护,逃脱司法审判。这些反映封建社会关系的准则,显然与快速变化的时代是不协调的。在晚清和早期民国时代的新法典中,已承认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男女平等、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等,家族社会的古老的司法基础瓦解了。

    ——摘编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家庭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英两国家庭关系的不同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家庭关系存在差异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改革开放前,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处于世界后列。13亿人口中近8亿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生产;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同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存在。1980年,中共中央文件指出“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可缺少的补充”。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十五”计划末期,私营企业法人单位498万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已达68.3%,私营经济占整个GDP比重超过60%。在许多地方,非公有制经济提供的税收支撑着地方财政收入,个体、私营企业吸纳的就业人员占新增就业人员的2/3以上。

    ——摘编自傅桃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理论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79年12月,为从陆路南下印度洋,苏联大举入侵阿富汗,遭到当地人民的奋起抵抗。1981年,一些抵抗组织联合成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在全国开展抵抗苏军入侵的斗争。1985年,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即开始寻求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1988年4月,阿富汗纳吉布拉政权与巴基斯坦签订了由苏美两国予以保证的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5月15日,苏联和阿富汗发表联合声明:根据日内瓦协议,苏军从今天开始撤离阿富汗,撤军将在9个月内完成。从阿富汗撤军标志着苏联不再对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内政治过度干预。苏联撤军后,阿富汗抵抗组织形成了代表不同种族、部落、家族的相互斗争的势力集团。本来各个势力集团长期冲突不止,加上外国势力的插手后就加深了这种仇恨。“9·11”事件后,阿富汗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

    ——摘编自陈少晶《美国从越南和苏联从阿富汗撤军问题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自光绪初年始,郑观应(1842—1922年)投资于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局等企业。1894年,他在《盛世危言》中宣称:“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通商者,疏通其血脉也”,“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欲攘外,亟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因此,他提倡“应兴铁路、轮舟、开矿、种植、制造之处,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同时他指出,仅学习西方技术而不进行政治改革是“遗其体而求其用”,必将失败,必须在中国立即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在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的冲突问题时,他仍强调“中学其体也,西学其末也”。晚年的郑观应拥护“立宪”,反对革命。

    ——摘编自吴慧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观应创作《盛世危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观应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维琴察圆厅别墅

    圆厅别墅(府邸)坐落在意大利维琴察,由建筑师帕拉弟奥于1566年所设计的。圆厅别墅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转而追求重视现实生活,张扬人性的解放,具有浓厚世俗化气息。圆厅别墅建筑整体体现和谐、稳定、对称,并将设计与美感效果建立在力学、数学和透视学的基础上。别墅外有开放式广场。

    结合所学的世界近代史知识,从维琴察圆厅别墅建筑风格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建筑风格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