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单选题 7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其合众国人泊船寄居处所,商民、水手人等止准在近地行走,不准远赴内地乡村,任意闲游,尤不得赴市镇私行贸易;应由五港口地方官,各就民情地势,与领事官议定界址,不许逾越,以期永久彼此相安。”该条文

    A. 促进中美友好交往

    B. 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C. 维护中国主权完整

    D. 埋下中外纠纷隐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王阳明曰:“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这说明心学

    A. 重视道德修养

    B. 强调格物致知

    C. 倡导知先行后

    D. 主张人性本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表为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脚踏车

    机器脚踏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89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数据的变化表明上海

    A. 近代交通工具普及   B. 城市交通进步显著   C. 生活方式普遍西化   D. 民众消费水平悬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阿瑟·小施莱辛格指出: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的遏制,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系,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这一做法旨在

    A. 遏制私有企业发展   B. 缓和社会矛盾

    C. 维护弱势群体利益   D. 扩大政府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赋予给事中“涂归”权力的主要目的是

    A. .制衡行政运作程序

    B. 保障君主独断之权

    C.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D. 剥夺丞相行政权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7 题
  1.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 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   B. 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

    C. 形成了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   D. 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

    D.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雍正十三年规定:“京城一切无帖(即营业执照)铺户,如有私分地界,不令旁人附近开张;及将地界议价若干,方许承顶;至发卖酒斤等项货物,车户设立名牌,独自霸揽,不令他人揽运,违禁把持者,枷号(拘留)两个月,杖一百。”这表明当时政府

    A. 限制商业活动

    B. 加强商业监管

    C. 抑制商业兼并

    D. 鼓励商人竞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A. 强化专制集权

    B. 巩固宗族团结

    C. 稳定统治秩序

    D. 维护社会和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回溯抗日战争的历史,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这一开端的确立是因为当时

    A. 日本展开全面侵华

    B. 中日之间正式宣战

    C. 局部抗日战争打响

    D. 国共实现合作抗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

    A. 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

    B. 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

    C. 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

    D. 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为1922—1936年中国境内纱厂纯利率统计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1922—1930年,技术落后导致华商纯利率始终低于日本

    B. 1930—1936年,世界经济危机为中国企业发展提供契机

    C. 1931—1936年,抗日战争的爆发促进民族纺织企业发展

    D. 1922—1936年,国内外政局变化影响民族经济曲折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深刻影响着古代政治与文化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无其王教,则质朴不能善。性待教而为善,此之谓真天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进教化,立官制,重文士,轻武夫;建构一个由孝悌、读书出身和经由推荐、考核而构成的文官制度,作为专制皇权的行政支柱。这个有董仲舒参与、确立于汉代的政治教育系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了解自秦汉以来中国历史的重大关键之一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内容及实施教化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为了救亡求富,近代中国人尝试用西方近代经济学理论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人致富之术,非工不足以开商之源,则工又为其基,而商为其用。英人经营国事上下一心,殚精竭虑,工商之务蒸蒸日上,其富强甲于地球诸国。诸国从而效之,迭起争雄,泰西强盛之势遂为亘古所未有。夫商务未兴之时,各国闭关而治,享其地利而有余。及天下既以此为务,设或此衰彼旺,则此国之利源源而往,彼国之利不能源源而来,无久而不贫之理。所以地球各国,居今日而竞事通商,亦势有不得已也。今以各国商船论,其于中国每岁进出口货价银,在二万万两上下,约计洋商所赢之利,当不下三千万,以十年计之,则三万万。此皆中国之利,有往而无来者也。无怪今日民穷财尽,有岌岌不终日之势矣。然则为中国计者,既不能禁各国之通商,惟有自理其商务而已

    ——薛福成《筹洋刍议•商政》

    材料二  中国对外贸易经数十年的发展,进出口贸易已在世界贸易中占居重要的地位。但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口货多为制造品,出口货多为原料品”,“现时入超之数又复有年年增巨之势”,而且尤为重要的是“现时中国对外贸易大权,完全操于外人之手

    ——摘编自武堉干《中国国际贸易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薛福成关于“商务”的认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化”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6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代议制民主的产生和逐渐完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雅典,民主始终与排他性的社会结构唇齿相依;公民相对于非公民,无异于一个高贵的特权等级。在18世纪的美国,“人民”已变得复杂、多样而碎化,根本不存在一个族裔一致、信仰一致、利益一致和行动一致的“人民”。虽然有半数以上的人口因种族、性别、财产、信仰和年龄等方面的缘故,被排除在政治社会之外,但公民的人数布和构成,仍然难以满足“人民”亲自行使权力的要求。

    ——摘编自李剑鸣《“人民”的定义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

    材料二  政府“联邦”结构和“平衡制约”制度的设置是为了使国家不致出现美国人所谓来源于英格兰的那种专制。该制度同样也使政府可以避免另一种同样有害的专制,即人民专制。自耕农对“民众暴乱”“过度民主”的恐惧不亚于对单一暴君的恐惧。因此新国家政府的众议院应由公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总统和联邦法官的选举则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公众意愿相对隔离

    ——摘编自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的特征。与雅典相比,18世纪美国“人民”群体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说明由此对“人民”行使权力带来的困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既满足“人民”行使权力的要求,又避免“人民专制”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