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9 题,其中:
单选题 35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9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5 题
  1. 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回忆说:被捕的学生初由各地警察送到各警察分所,而那些学生就在各分局分所对着看守警察演讲起来,学生“垂泪而道”,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这说明五四运动(   )

    A.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C.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 促成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B.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一切愿意新生的到这里来罢,最美好最纯洁的希望在等待着你。”《时间开始了》这首诗被称为“开国之绝唱”,诗中美好时间开始的标志是

    A. 抗日战争胜利

    B. 三大战役胜利

    C. 新中国的成立

    D. 改革开放开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等。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

    A. 周王室安全

    B. 宗族分封下的社会秩序

    C. 王位世袭制

    D. 嫡长子继承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功。下列各项属于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举措的是

    A. 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 宪法规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D. 村民自治,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世界革命有两种: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十月革命为标志,在此以前是旧的资产阶级世界革命,在此以后是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该观点实质强调了十月革命

    A. 重视政治革命忽略社会革命

    B.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C. 与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同

    D. 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61年,维克多.雨果再给朋友的信中写到:“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 英军

    B. 法军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较之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依据是

    A. 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B. 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制度

    C.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D.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题文)明朝废除丞相并设立内阁清朝设置了军机处,二者体现出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 皇权不可僭越   B.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 相权逐渐削弱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

    A.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 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

    C. 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 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小 ( )

    A. 甲同学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 乙同学是周朝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天无所事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这首诗反映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秦朝规定:皇帝自称朕、寡人等,皇帝发布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印章称玺,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皇帝的女儿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等。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A. 维护皇帝的至高权力

    B. 规范人们的日常用语

    C. 确保皇位的顺利继承

    D. 显示皇帝的与众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之所以不可避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中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极端落后

    B. 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

    C. 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D. 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巴黎公社委员中许多人是社会主义者,努力维护工人的权益。公社恢复了一些被业 主抛弃的工厂的生产,交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还颁布法令免除房租、要求当铺无偿退还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A. 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   B. 确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C. 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D. 运用了工农联盟革命策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宋太宗时大幅改革科举制度,若举人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称“别试”;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称“弥封”。知贡举者受任后,锁居贡院与外界隔离,有时长达50天,称“锁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参考人员日趋多元

    B. 考试程序趋向公正

    C. 官员选拔方式多样

    D. 防弊措施流于形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边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 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

    C. 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 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唐代宗时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 门下省

    B. 中书省

    C. 御史台

    D. 尚书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转折点是

    A. 定都天京

    B. 北伐失利

    C. 天京事变

    D. 安庆失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读以下日军伤亡人数统计表,此表作为研究抗日战争的史料,可以印证

    时间

    上海方面

    1937年8月

    234

    1112

    1346

    1937年9月29日前

    2528

    9806

    12334

    1937年10月14日前

    3908

    15834

    19751

    1937年11月8日前

    9115

    31259

    40374

    (注:表中数据根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著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整理)

    A. 敌后抗战有力地牵制了日军主力

    B. 国共双方协同作战取得重大胜利

    C.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积极抗战

    D. 日军最终未能占领上海及华东地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 甲午战争爆发 B. 中华民国建立

    C. 抗日战争爆发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读下图,图中漫画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

    A. 反对独裁,实现民主

    B. 反抗压迫,寻求解放

    C. 反对战争,祈求和平

    D. 反对专制,提倡民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选项均是根据图中的口号概括的主题,最准确的是

    A. 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变

    B. 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历程

    C. 近代民主革命的风起云涌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填写

    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3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 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面是新中国历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示意图。此图表明新中国

    A. 政协制度形成经历了长期的过程

    B. 爱国统一战线力量逐步发展壮大

    C. 联合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 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已经较为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员流之海外。据此,下列行为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   )

    A. 参加公民大会经常迟到的公民

    B. 没有参加城邦举行的聚餐活动的公民

    C. 为了个人政治声望积极资助贫困的公民

    D. 对来雅典经商的外邦人有抵触情绪的公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伯利克里的一段话:“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是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还找到了下面的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内容最合适的课题是

    A. 雅典民主制度起源之研究

    B. 雅典民主政治倒退之研究

    C. 伯利克里与民主政治确立之研究

    D. 雅典民主政治利与弊之研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罗马法学家编纂《民法大全》时参考了多部法学著作,探讨了法的本质,法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他们协助国家开展立法工作,还担负着解释法律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当事人起诉等任务。这主要表明罗马法学家

    A. 注重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B. 重视罗马法在现实中的运用

    C. 热衷于立法工作的理论研究

    D. 乐于从事罗马法的普及工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钱老曾指出:英国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如果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国家便不会进步,此观点的表述符合的是

    A. 13世纪英国贵族迫使国王在《大宪章》上签字

    B.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

    C. 议会改革凡年满18岁公民都可以参加下院选举

    D.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841年,墨尔本首相在内阁会议上说:“我们还有一件事情没有达成共识,就是我们对外说什么?到底是降低农作物的价格好,还是保持价格不变好呢?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这番话表明英国内阁

    A. 实行集体负责制

    B. 成员间没有分歧

    C. 掌握国家行政权

    D. 需要对议会负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白宫核心政治圈一直处于高频繁的人事变动之中。如上任仅23天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被总统免职。特朗普总统此举

    A. 违背了1787年宪法

    B. 会受到国会弹劾

    C. 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

    D.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不是特朗普亲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下表内容依据美国宪法部分条文整理。该表体现了美国实行

    授予联邦的权力

    禁止联邦行使的权力

    保留给州的权力

    1.征税权

    2.办理外交和缔结条约

    3.建立陆军、海军

    1.不得对从任何州输出的商品征税

    2.未得到州的同意,不得改变州疆界

    3.在商业上,不得给予任何一州优惠于他州的待遇

    1.管理州内工商业

    2.制定和改变州法律

    3.保护健康和安全

    A. 君主立宪制

    B. 责任内阁制

    C. 中央集权制

    D. 联邦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诞生,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选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   )

    A. 帝国议会享有完全的立法权   B. 帝国议会监督政府

    C. 帝国议会产生具有民主性   D. 帝国议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了《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后写的几点学习心得,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某学习小组拟依据下列图片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主题最符合要求的是

    A. 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

    B.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C. 巴黎公社及其影响

    D.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 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 皇权不断加强

    D. 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汉代以后,我国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就正式分由不同机关行使,实现了在职能、权力和人员等三方面的分离,和现代国家三权分立的方式相似。有所不同的是,作为宪政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一部分的分权体制是从总体上以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为目的而作出的政治安排,这三种权力的最终来源是人民,而我国古代无论决策、执行还是监督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皇帝负责。……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材料二  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在《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中评论道:《联邦宪法》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朱雄在《论三权分立原则对美国政治体制的影响》中指出:1788年,美国联邦十三州的人民通过了近代世界史上第一部成文联邦宪法,它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制衡理论作为宪法的核心,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特殊的“双重分权制衡”政府结构。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1)依据材料一,中国的分权在隋唐时期最典型的制度表现是什么?从制度功能上指出古代中国的分权与古代雅典分权的根本不同。

    (2)据材料二,美国第一部成文联邦宪法确立了怎样的“双重分权制衡”政治结构?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临时约法》如此设置分权的目的,指出这部宪法的性质及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长期博弈中,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士,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他们因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得以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奏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西汉后期,丞相制开始向三公制变迁,到东汉初年,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公成了宰相,丞相的独尊已被三人分权所取代。

    ——摘编自张传玺、王邦维《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整理自《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三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大臣与皇帝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帝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即所谓的“廷寄”。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据材料一,归纳汉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并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及其职能。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加强君权的基本策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选取了抗日战争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主题l)抗日战争的起点时间

    材料一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略罪行,强调“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

    ——据2017年1月12日《人民日报》

    (主题2)卢沟桥事变的真相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平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据(日)扶桑版《新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借口一名士兵在军事演习中失踪求进入桥东宛平县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中日双方正在交涉期间,日军于次日凌晨突然向宛平城开枪射击,接着又炮轰卢沟桥,挑起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主题3)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

    材料四  下图是日本部分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采用的一幅日本军人1937年12月在南京背中国老大娘回家的照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2)比较材料二、三对“卢沟桥事变”叙述的不同之处,并据此指出影响历史叙述的主要因素。

    (3)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年日军拍摄这幅照片的意图。谈谈你对日本部分中小学教科书采用这幅照片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