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9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 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C. 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D.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9 题
  1. 刘伯承曾说:“我军深入到敌人(国民党)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新的根据地,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壮举。”此次“壮举”

    A.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 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D. 完成了收复失地的任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77年,法国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迫使共和派总理西蒙辞职,另行组建君主派内阁,解散对新内阁投不信任票的众议院。但是共和派在接下来的众议院选举中获胜,重掌组阁权,1878年共和派又获参议院多数。上述过程说明了

    A. 总统违背了第三共和国宪法

    B. 共和制度得到广大民众支持

    C. 共和制度通过宪法形式确立

    D. 君主派已被清除出法国政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随着雅典城邦的兴起,市政广场、公民大会会场、露天剧场、体育场、摔跤场、神庙、祭坛等规模巨大的公共建筑开始出现,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场所。这些公共空间的出现

    A. 加剧了公民的贫富分化   B. 强化了公民的等级观念

    C. 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D. 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 联邦体制   B. 分权制衡原则

    C. 共和制度   D. 主权在民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为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凰山前村叶氏祠堂门额悬挂的牌匾,与之相关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齐国诸侯原姓姜,其始祖为姜子牙。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天子册命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宗法分封制的破坏

    B. 三公九卿制的破坏

    C. 郡国并行制的萌芽

    D. 大一统局面的到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的开端,主要体现在

    A.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B. 地方管理得到加强

    C. 郡守县令不可世袭

    D. 制度法令全国统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观察下图

    图片主要说明

    A. 优化选官制度并趋于完善

    B. 建立了系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C. 二府三司制度已基本形成

    D. 分割相权以便加强君主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反映的是

    A. 察举制

    B. 恩荫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百僚未起朕已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引发这一“感慨”的制度性原因是

    A. 丞相的废除

    B. 实施八股取士

    C. 内阁的设立

    D. 军机处的设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租界和使馆区既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表现形式,也是传播西方文明的窗口。与下图历史现象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12年8月《民权画报》发表题为《改头换面》的一幅漫画,画中人面部主要器官由“共和”二字组成,四肢和躯干乃为“拿破仑”三字。作者旨在

    A. 肯定袁世凯维护共和之功

    B. 揭露袁世凯实行专制之实

    C. 希望结束专制建立共和国

    D. 批判法国人支持北洋政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 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42年10月,美英两国政府公开声明,将与中国政府谈判,放弃在华治外法权,订立平等条约。1943年5月,中国与美、英正式交换批准文本,新约开始生效。其主要内容有美、英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废除《辛丑条约》等。中国外交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南京国民政府外交努力的结果

    B. 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地位提高

    C. 日本侵略使美英特权形同虚设

    D. 美英通过外交行为打击汪伪政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 “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辛亥革命

    B. “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北伐战争

    C. “共赴国难”——抗日战争

    D. “将革命进行到底”——渡江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 侧重保护平民的合法权利

    B. 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C.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 强调法律的公平与程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 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 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 只对帝国皇帝负责

    D. 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共产党宣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一中A处为        。图三国家的政体为        ,图四国家的政体为        ,指出这两种政体的一个不同点。

    (2)图二和图三在民主形式上有何不同?图一和图四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两种政治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唐高祖到唐玄宗,经过一百年的制定、实践与不断修改,737年唐律作为法令最终完成。唐律共十二篇502条,开篇首先是相当于总则的“名例律”,其解释了“五刑(笞、杖、徙、流、死)”“十恶”(含侵犯朝廷和皇室的谋反、谋叛、谋大逆、大不敬,涉及家族伦理道德的恶逆、不孝、不睦、内乱,以及不义、不道共十种不可赦免的重罪)“八议”(对于皇族高官等的减刑规定)等内容及整个刑罚原理。此外是与国家统治相关的“卫禁律”“职制律”;关系到民众生活的“户婚律”“盗贼律”“斗讼律”等具体的刑罚规定。与唐律同样,作为支持唐朝完备制度和统治理念的行政执法文书,唐令的水准之高,在当时的世界独一无二。作为隋唐国家的制度,方方面面的所有事项都在其令文中作了明文规定。然而,虽有明文规定,但制度与现实、法令原则与实际运用等之间存在若干差距。要统治如此辽阔的国土和众多人口,因地制宜实行弹性政策是必要的。正因为唐代具有那样一种柔软变化的结构,才使得唐代这样一个时代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具魅力。

    ——摘自《绚烂的世界帝国》

    材料二  君上大权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十、总揽司法权。委任审判衙门、遵钦定法律行之,不以诏令随时更改。

    十一、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惟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奏经钦定时,不以命令更改废止。法律为君上实行司法权之用,命令为君上实行行政权之用,两权分立,故不以命令改废法律。

    十二、在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令,并得以诏令筹措必需之财用。惟至次年会期,须交议院协议。

    附臣民权利义务(其细目当于宪法起草时酌定)

    二、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三、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六、臣民之财产及居民,无故不加侵扰。

    ——节选自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律令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钦定宪法大纲》。(提示:先概括内容,再进行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