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3 题
  1. 西方学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在其所著的《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中认为,世界文化大战已经爆发,这是通过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来赢取新的地区影响力而展开的战争。作者意在说明

    A. 文化竞争背后所隐藏的政治角逐

    B. 美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影响减弱

    C. 世界在多极化下矛盾趋向于缓和

    D. 文化碰撞引发新的地区矛盾冲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 王道和民主政治

    B. 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C. 仁政和道德教育

    D. 实行人治和法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A. 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B. 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修养

    C. 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

    D. 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研究古代夜市时,引用了东汉应劭《风俗通》的一段记载:“夜籴,俗说市买者当清旦而行,日中交易所有,夕时便罢,无人也。今乃夜籴谷,明痴呆不足也。凡斯不敏惠者曰夜籴。”对此,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A. 材料中“夜籴谷”的记载,明确证明东汉已经出现了夜市

    B. “夜籴”是一种俗语,不能作为东汉已经出现夜市的证据

    C. 结合上下文,“夜籴谷”更多是一种假设而非真实的存在

    D. 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详加考辨,并结合多种材料综合考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此制度

    A. 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B. 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

    C. 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

    D. 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克利斯提尼的政治活动,集中于雅典宪法的改造。他的第一步改革是重划选举区,把雅典国家分为十个区域,代替过去的四大部族。这一改革的最重要结果是

    A. 动摇了旧贵族的特权

    B. 消除了自由公民之间的政治矛盾

    C. 扩大了公民的参政权

    D. 摧毁了旧贵族所依托的氏族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王阳明在《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 通过自我反省就能达到本善

    B. 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 通过学习古代典籍增长知识

    D. 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议会上院是英国的最高司法机关,可是上院里的贵族多数不懂法律,难以胜任这项职能。为此,议会在1876年通过的“上诉裁判法”中规定,英王可以根据内阁首相的建议,在高等法官中加封数名“法律贵族”,来执行上院的司法职能。这反映当时英国内阁

    A. 掌握实权不对议会负责

    B. 行使对立法机关的监督

    C. 行政权力受国王的控制

    D. 介入司法程序影响上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在波茨坦有一座行宫,视线被一座磨坊挡住了,就派警卫人员把磨坊拆了,后来磨坊主一纸诉讼把皇帝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结果是威廉一世败诉。判决皇帝必须“恢复原状”,把那磨坊盖起来。威廉贵为一国之君,拿到判决书也只好遵照执行。由此说明

    A. 德意志事实上承认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 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制,帝无实权

    C. 德意志政体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 德意志是欧洲民主政治最健全的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一现代概念,她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亊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亊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下列能够体现晚清逐渐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

    A. 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

    B. 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

    C. 互派公使进驻对方国都

    D. 甲午战后放弃宗藩朝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深层次反映了

    A. 民众生活幸福指數高

    B. 南宋租赁经济盛行

    C. 经济再发展动力不足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15年全国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为3月3日至13日,全国人大召开的时间为3月5日至15日,以往每年的政协和人大会议召开的时间也具有上述特点。这种时间安排最主要是基于

    A. 政协通过的决议须经过人大审核

    B. 照顾双重身份代表的需耍

    C. 人大代表由政协会议选举产生

    D. 避免重大决策失误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36年,历史学家范文澜以通俗的语言写成《大丈夫》一书,以“道德与事业并重,而着重点更在道德”的标准,选取了从西汉到明代的25位具有崇高民族气节,勇于为国捐躯的大英雄,并“希望每个读者也都学做大丈夫”。这体现

    A. 评价历史人物应以道德标准

    B. 史家通过史料实证重现了历史

    C. 史家叙事彰显了其家国情怀

    D. 史家调整历史解释以适应时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代表参加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为副主席。这表明

    A.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多党政治

    B. 践行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C. 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D. 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反对十月革命。他认为“如果一国的资本主义尚未达到阻碍本国生产力发展的那个高级阶段,那么号召城乡工人和最贫苦的农民推翻资本主义就是荒谬的”。他强调,俄国作为资本主义发育滞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这个社会还没有磨出烤制社会主义面包的面粉。该观点

    A. 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必然中的偶然

    B. 没有全面分析俄国国情与历史的复杂性

    C. 认识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偶然中的必然

    D. 说明俄国是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说:“欧罗巴人天人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作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由此可见

    A. “西学东渐”促成了传统思想的转变

    B. 认同西方文化价值并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 对西学采取选择性的价值认同与学习态度

    D. 是天朝上国观念在文化上的集中体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据明清时期的土地契约文书记载:江西“田骨属掌田者,曰大买;田皮属掌耕者,曰小买。”江苏“俗有田底、田面之称。田面者,农之所有,田主只有田底而已,均系一田二主”。由此可以推知

    A. 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加强

    B. 农民土地私有制占主导

    C. 地主土地私有制受冲击

    D. 土地的经营权相对独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云梦睡虎地秦简中记载的“人民”,可以买卖,且与畜牲、货物并列;“民主”一词则首见于《尚书》中,如“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百姓”一词则始见于《尚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郑玄注:“百姓,谓百官族姓。”据此可知

    A. 关于“人民”“民主”“百姓”的释读完全错误

    B. 古代文献必须得到考古资料印证才能辨别真伪

    C. 阅读古文献要严谨考证语词含义防止“以今度古”

    D. 古代“人民”“民主”“百姓”含义与今天相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顾炎武在《郡县论》中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下列制度与顾炎武的主张吻合的是

    A. 分封制

    B. 邦联制

    C. 联邦制

    D. 共和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李贽(1527~1602)提出“人人皆可以为圣”,马丁·路德(1483~1546)主张“因信称义”。这些思想

    A. 导致了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崩溃

    B. 促进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D. 完成了封建意识形态的近代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史》中认为:“抗美援朝运动在国内掀起了爱国主义热潮,并且帮忙巩固了新政权,但是,这只能视为偶然的副产品。干涉行动的消极影响大大超过了这种实惠。”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A.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B. 抗美援朝战争激发了爱国主义

    C. 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利大于弊

    D. 抗美援朝战争延迟了统一台湾的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实行分户经营,农民还在沿用传统手工劳动工具。这说明我国当前的农村经济

    A. 依然是小农经济状态

    B. 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 有利于解决温饱问题

    D. 有必要探索资源的优化配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 赎罪券和《圣经》

    B. 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 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 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工业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的转变。工业化“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越来越多地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取原枓,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赖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荷兰在17世纪曾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是本国不产煤,其他燃料也很少,必须从国外进口煤,这使荷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且使本国经济置于外国商业政策支配之下。法国在1763年以前,商业并不落后于英国,1780年时铁产量3倍于英国。然而法国本身所产煤不能自给,需要从国外大量输入,这给法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同的产业结构对于能源的需求影响不同,重工业要比轻工业和农业对能源的需求更多。15世纪以来,英国出现了重工业增长迅速的局面。1650年起,煤炭开始成为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第一大能源,到1700年,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一半。从以有机能源为主到以化石能源为主,英国经历了人类近代史上的一场能源革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材料二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明清江南使用的燃料,主要有薪炭、芦苇、秸秆和煤四大类。工业中主要的燃料消费部门为五金加工,烧窑和煮盐,其次则为榨油、铡烛、染色、食品加工等。农业中主要的燃料消费部门则为蚕业。各部门对燃料种类的要求不同,五金加工要用煤或硬木炭,而烧窑则用煤或柴或炭均可,煮盐多用芦苇或茅草,蚕业则要用小木炭,其他行业大致以柴薪为主。五金加工业中,消费燃料较多的是铁业,江南地区虽然本上不生产生铁,但铁器制造业仍具一定规模。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煤资源已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发,仍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需要从湖南、江西、湖北等地输入煤炭。但总的来看,煤炭在燃料消费中所占比重并不大。

    ——摘编自李伯重《明清工农业生产中的燃料问题》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与中国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在能源消费结构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能源与近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然而陈志武教授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一是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经非常高,足以解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者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17世纪就开始没落?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

    ——《历史教学》2012.

    评材料中关于“掠夺”与“西方崛起”关系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讨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起初的自由主义者认为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简直就是反市场、反生产的。因为所谓的“国民经济”建设会严重干预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民族的划分并不有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但后来的自由主义学者在同传统势力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被传统势力所批判排斥的民族主义吸引,抛弃了斯密等人有关民族的反对意见,并于学理和口号形式上找到了与民族主义的相通之处。

    ——黄鹏旭《民族主义与西欧民族国家建构》

    材料二  当20世纪民族主义开始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间兴起时,它体现的是一种要将明显的为中国传统辩护的时髦话语扫除干净的企图。知识分子那种在理智上要疏远传统,在情感上要依恋传统的困局依然存在,但是民族主义者并不想通过传统证明传统如何正确从而结束这种困局,他们仍然希望在中西之间建立起一种文化上的平等地位,然而他们企图以否认文化是比较合适的单位来实现他们的希望,这只能是一种天真的幻想……他们认为,比较合适的单位只能是民族……尽管他们已具有了进化论和思想自由的新思想,但这些思想在他们进行思想选择时并不能起到指导作用。

    ——(美)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主义在西欧民族国家建构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何西方自由主义的“新思想”对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在思想选择时“不能起到指导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历史地位,孕育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家国情怀、天下观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传统中国人的认同,除了‘国’之外,还有‘家’与‘天下’。所谓的‘家’,不仅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小家,而且还指的是与你的血缘相关的‘家族’、决定你气质的‘地方’以及特定的宗教或文化风俗。更重要的,乃是有‘天下’,一套普遍主义的价值,天下价值高于国家的价值。”中国在近代以前,有着悠久的家、国同构历史;而包括周边少数民族在内,超越于家庭、家族、血缘、国家范畴的,则是天下观念,由此产生古代中国自我认同的两面性:一方面,存在家国一体、夷夏之辨或华夷之辨,非我族类其异必诛的华夏中心主义观念;另一方面,以天下意识来包容异族、以夏变夷、化夷为夏、四海一家、天下一家。这里有《孟子》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有《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先齐家者,必先修其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有岳飞的“忠君报国”,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家国天下》

    材料二  实际上,中国近代最重要的思想变化,就是个人、家国、天下观念的变化。一方面,以中原文化为标准的夷夏之辨异化为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为中心的种族优劣论,以华夏文明为核心的天下主义蜕变为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世界主义;另一方面,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到陈独秀、毛泽东的家国天下情怀,则逐渐把家族制身份制为核心的古代国家主义改造为契约制民主制为基础的真正的近代国家主义,进而提出具有世界主义视野、人类平等意识的真正的近代国家观。梁启超晚年断然抛弃强权主义与极端国家主义,强调“我们的爱国,一面不能知有国家不知有个人,一面不能知有国家不知有世界。”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发表《我们究竟应该不应当爱国》,提醒国人爱国不是盲目的、无条件的,要以理性、自由、平等作为感情冲动的基础和价值选择的尺度。他说:“要问我们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摘自“爱思想”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家国天下情怀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家国天下情怀产生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