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 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 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 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蒋介石日记》中有这样一则日记:“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据此推断,这则日记最有可能记录于

    A. 国民大革命期间

    B. 土地革命战争期间

    C. 抗日战争期间

    D. 解放战争期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 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 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 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荀子、董仲舒

    B. 荀子、孟子

    C. 商鞅、孟子

    D. 韩非子、董仲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 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 十月革命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斯大林模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 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 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 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A. 独立自主

    B. 和平共处

    C. 求同存异

    D. 一国两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以民营化为主的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洋务运动的诱导

    B.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 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B. 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

    C. 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   D. 合作化求同存异三个面向缓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近代美国和法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以后,逐渐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但也各有特色。下列有关近代美国和法国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总统都由选民直接选出

    B. 总统都必须对国会负责

    C. 总统都可以解散国会

    D. 总统都是国家元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某历史著作中有“人类诸种族的混合”“物种从分离到混合”“资本的世界性流动”“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全球化中的世界

    B.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C. 资本主义的侵略

    D.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

    ——《资治通鉴》

    材料二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

    材料三科举制包含着这样几种基本精神:一曰公开平等,二曰竞争择优,三曰量才使用,四曰内行管理。这些精神也是西方现代组织理论所强调的普遍主义与感情无涉原则。科举制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养的行政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相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活动的积极性。

    ——2013年12月4日人才交流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选拔人才的制度和选拔人才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选官用人的制度是什么?其最大的弊端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科举制创立于何时?这一制度体现了哪些原则?具有哪些积极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层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

    ——杨天宏《近代中国自开商埠》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扈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马关条约》

    材料三1840年到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观察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于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屈勒味林《英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展示了,指出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说出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不平等条约。分析通商口岸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马关条约》被迫开放的四个通商口岸。根据材料内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经济上侵略中国进入什么阶段?

    (3)材料三中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并运用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来评价通商口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到:“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的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到1926年时苏联的农业产量已经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在1925年逝世前不久,列宁已经决定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他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最佳道路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的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农民所述的“新的沉重的负担”主要是由当时什么政策中的哪项措施直接导致的?

    (2)材料二中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主要采取了哪项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农业问题?

    (3)材料三中毛泽东主要批评的是斯大林模式中在经济方面的哪种做法?试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阙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提出的主要意义。

    (2)材料二指出了洋务派的哪一致命弱点?郑观应在学习西方方面与魏源相比有什么进步?

    (3)为“拥护这两位先生”,陈独秀发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后期内容主要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