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51 题,其中:
选择题 48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22 题,困难题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8 题
  1. 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

    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这表明

    A. 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B. 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 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D. “大一统”的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大趋势》作者奈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这表明奈斯比特

    A. 肯定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优势

    B. 认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具有积极作用

    C. 称赞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认为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36年8月15日,共产国际执委会曾致电中共中央:“我们认为,把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相提并论是不对的。这个观点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因为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在现阶段,一切都应服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共产国际的指示

    A. 未认清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

    B. 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 有利于推动中共中央的政策调整

    D. 认识到日本全面侵华的严重后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民主》中说:“除了人民权利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执行权力的当局,这些当局虽不完全独立于人民,但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有一定的自由,因而既要被迫服从人民大多数的一致决定,又可以抵制这个多数的无理取闹和拒绝其危险的要求。”美国宪法中体现出这一意图的规定是

    A. 民族主义原则

    B. 天赋人权生而平等

    C. 权利分享原则

    D. 人民权利高于一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史料记载:来自萨拉米的外邦人赫拉克利德斯,因其在公元前330—329年雅典粮食危机中的善举,成为雅典人的“恩人”而被授予“特权外邦人”身份;银行家帕西昂和佛尔米昂因对雅典城邦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雅典公民权。这表明

    A. 这段史料不真实,因为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B. 外邦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获得雅典城邦的认同

    C. 外邦人可以通过参与雅典人的政治生活而融入雅典城邦

    D. 雅典外邦人必须与公民共同履行城邦的某些义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法国汉学家汪得迈曾说:“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材料所评述的制度

    A. 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C. 使君臣关系趋向平等

    D. 为官员升迁提供方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学者指出,限定宗法制内涵的前提是肯定宗法制源于原始时代后期的父系家长制,这自然就会将氏族与宗族混同一致来看待。其实,宗法就是宗族之法。该学者意在说明

    A. 宗法制的产生时间相对较晚

    B. 宗族和氏族内涵具有一致性

    C. 宗族的形成是宗法制产生的前提

    D. 氏族是宗法制产生的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

    A. 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 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C. 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材料中“天下一大变局”产生的影响是

    A. 分封制度加强

    B. 官僚政治确立

    C. 宗法制度形成

    D. 井田制度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

    A. 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

    B. 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分开

    C. 权力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

    D. 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他们看来,抽签的整个过程,神都在显示着他的作用,抽签的结果是神意的表达,他们必须执行。古希腊人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这一措施

    A. 彰显了神权在雅典崇高地位

    B. 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C. 便利了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D. 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正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吕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

    B. 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 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

    D. 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依据下列资料可判定出中国历史上“县”最早出现于何时

    资料一、《汉书·地理志》:(秦)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资料二、《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师破白狄,胥臣有功,襄公命(令)先茅之县赏胥臣。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战国之时

    C. 秦灭六国之后

    D. 汉帝国建立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绘兽。到了明朝中晚期,大小官员欺压百姓,百姓视官为匪,于是衣冠禽兽一词有了贬义。该词含义的变化从本质上说明

    A. 明朝封建制度衰落

    B. 明朝中晚期出现了腐败现象

    C. 明朝服饰文化发生变化

    D. 国家加强对官员腐败的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92年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指出:“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这一论断表明《共产党宣言》

    A. 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B. 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大联合

    C. 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D. 顺应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十月革命“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

    A. 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夺取政权

    B. 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

    C.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D.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01年2月,流亡在西安的清朝政府发出上谕,宣布今后的对外方针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还声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这体现出清政府

    A. 以主权换治权

    B. 主动赔款割地

    C. 甘心做傀儡

    D. 失去民心民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拿破仑在回忆录中曾说:“如果华盛顿是个法国人,而又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内处崩演边缘,外遭敌人侵略,我想他就不会是华盛顿;如果他坚持自己所为,我想他只会被认为是傻瓜。至于我,只是戴着王冠的华盛顿。”他的主要观点是

    A. 民主共和是必然趋势

    B. 帝国政体是国情使然

    C. 对外战争已不可避免

    D. 法美两国的国情迥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英国革命期间,议会中有人说:“如果我们击溃了国王99次,他和他的后代依然是国王;而如果国王击败我们,哪怕是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定要沦为奴隶。”这种思想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即无论如何,英国不能没有国王,而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王的阶下囚。这说明当时英国

    A. 希望保留君主专制制度

    B. 君主立宪制有群众基础

    C. 欲为革命披上合法外衣

    D.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由此可见,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

    A. 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B. 保证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的权利

    C. 攫取苏州和杭州等通商口岸特权

    D. 保护在议定通商口岸的经济利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周初的这一做法

    A. 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

    B. 容易形成割据混战

    C. 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在中国古代,每当王朝鼎革之时,皇帝对皇族成员的信任或依赖常常会超过其他任何人。因此,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官僚政治易形成对皇权的威胁

    B.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权的重要手段

    C.贵族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宗法制成为王朝延续的政策保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

    A. 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

    B. 相对于察举制具有历史进步性

    C. 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D. 有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意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 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

    B. 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

    C. 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

    D. 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清太祖实录》记载:努尔哈赤曾对自己身后国家政治制度提前作出安排“继朕而嗣大位者,毋令强梁有力者为也……且一人纵有知识,终不及众人之谋,今命尔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同心谋国,庶几无失。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谏,所行非善,更择善者立焉。……”这一安排

    A. 形成了君主与大臣相互制约的局面

    B. 奠定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基础

    C. 顺应了民主取代专制的历史趋势

    D. 遵从了“禅让制”的古代传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

    A. 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

    B. 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

    C. 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

    D. 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评论雅典政治时指出:“我们习惯于指责雅典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我们并不总能意识到,它比起当政府的范围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因为每位公民对一个问题都能够解决。”材料意在说明

    A. 雅典政府危害公民的民主权利

    B. 雅典的直接民主有其合理性

    C. 雅典的直接民主有明显的局限

    D. 直接民主制度具有示范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恩格斯指出,罗马对所有被征服国家的占领破坏了“过去的政治秩序”和‘旧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其办法之一是“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和罗马法制不相符”。这表明

    A. 罗马帝国的对外征服活动极其野蛮

    B. 罗马法曾是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

    C.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

    D. 罗马法中包含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早期罗马法规定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妻子不能拥有任何独立财产,公元6世纪的法律规定,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甚至从“某些方面看,当时的妇女甚至要比当下大多数文明国家法律下的妇女获得了更大的解放”这一变化

    A. 蕴含着自然法精神

    B. 适应了帝国建立的需要

    C. 体现了公民法的灵活性

    D. 使妻子和丈夫分庭抗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14~15世纪中叶,英国议会权力逐渐扩大,下院的地位也在上升。期间充满着国王、下院、上院之间的合作和斗争。有时议会两院联合起来向国王夺权;有时国王又联合下院与上院作斗争;有时国王又与上院合作打击下院。这表明英国

    A. 国王居于权力中心地位

    B. 各派政治势力激烈角逐

    C. 专制政体转向立宪政体

    D. 政治民主传统历史悠久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群体之间相互“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下列说法体现这种“妥协”的是

    A. 参、众两院名额的安排

    B. 总统由选举产生的方式

    C. 立法、行政与司法之间的权力分配

    D. 华盛顿当选第一任总统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威廉·李卜克内西:“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此话反映了

    ①德意志的军国主义特色

    ②军队在德意志帝国中的重要地位

    ③德意志的专制主义色彩

    ④军国主义思想对人民群众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贫富不均

    B. 莠民作乱

    C. 民性懦弱

    D. 吏治败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 “中体西用”思想

    B. 基督教平等思想

    C. “大同社会”思想

    D. “均贫富”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不久,东王、北王、翼王上奏请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这段材料表明

    A. 太平天国真正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

    B. 太平天国的既定政策发生了变化

    C.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后阶级矛盾激化

    D. 体现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史学界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关系的讨论一直十分激烈。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对腐败落后的清政府造成自身维护统治的压力而被动地展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探索,并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从这一方面来看,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下列支持这一观点的选项是

    A. 《天朝田亩制度》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吸收了西方宗教思想

    C.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秩序

    D. 《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9. 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

    A. 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B. 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

    C. 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

    D. 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0. “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至于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

    A. 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

    B.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C. 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

    D.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1. 下图是近代西方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去北京》的漫画。此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A. 是清政府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

    B. 致使中国更多的领土主权丧失

    C. 客观上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D. 是清政府对外束手待毙的结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2. 1834年,在与英国首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有关往来文书、通商等问题的交涉中,两广总督卢坤得出这样的认识,“该夷船止有两只,所持铜炮之利,可以及远摧坚……且该夷素性凶狡,向来持其船坚炮利,蚕食诸夷,一旦创之太甚,必不甘心,以后势必狡焉思逞”。这表明卢坤

    A. 对西方的认识停留在表象层面

    B. 已经摆脱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 夸大战争威胁为妥协制造借口

    D. 认识到中英差距产生防范心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3. 美国企业家百森(1875—1967)就中国近况谈道:“西方普遍认为这场起义取得的胜利是暂时的,我认为这不正确。革命从一开始便进展顺利,起义军展现出了良好的战略判断力。这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很好保护……事实上,各国一直在等待借口进行干涉,以此造成中国人最惧怕的事情,即瓜分中国。”文中的“起义”

    A. 希望推翻清政府,建立太平盛世

    B. 带有盲目的排外倾向

    C. 使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D. 基本上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4. 1912年9月30日,袁世凯签署大总统令:“参议院议决国庆纪念日案,兹公布之。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又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为纪念日,是日均放假休息。”这一规定

    A. 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胜利

    B. 满足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的诉求

    C. 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D. 符合黎元洪为代表的湖北派的意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5. 下图是中国不同历史时代的两面国旗,其变化反映出的政治发展趋势是

    A. 从贵族政治到民主制

    B. 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

    C. 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

    D.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6. 近年来,史学界有学者认为南昌起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你认为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 无产阶级政党诞生

    C. 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革命领导权

    D. 新型人民军队的创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7. 颂扬淞沪会战的歌曲《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歌词所反映的事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②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③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④反映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8.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该材料最能说明(   )

    A. 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 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在继续抗日

    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

    时期

    录取数量或方式

    考试内容

    考试程序

    唐代

    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字、算学等

    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

    宋代

    录取名额大为增加

    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

    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全由皇帝直接掌握

    明代

    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主

    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专制”二字在中国古已有之,但近代意义的“专制”来自西方。清末,西方的“专制”、“君主”(立宪)、“共和”等政体理论通过梁启超、严复等人传入中国。他们指出,中国之所谓法.乃君主用以束缚臣民的工具,完全没有民主共和之意,虽历史上有明君贤相,成宪家法,也无法改变中国专制制度的总体属性。梁启超将中国专制归结为历史传统,有先秦“封建制度之渐革”.导致封建衰而专制起;也因秦汉以降“贵族政治之消灭”,历代社会等级间虽有流动,但民众的自由平等意识很薄弱;此外,“权臣”被“次第摧毁”,相权逐渐沦为帝王的“留声机”与“写字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开明专制论》等

    材料二 近代学者钱穆一直批判“中国专制论”之说,他在抗战时期所著的《国史大纲》中指出,中国政制的演进,首先历经先秦去“封建而跻统一,后有汉代‘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之政府’,到隋唐,‘士族门第再变为科举竟选’”。他认为传统政治本就富于理性,政府与社会关系紧密,与民众也并非如西方社会那般对立,他还强调,士人本来受教于农村,通过“选贤与能”进入政府,代表民意去实现“天下为公,士人主导”的政府也起到了限制君权的作用。

    ——据钱穆《国史大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梁启超、钱穆所持的观点及其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梁启超、钱穆所持观点的主要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本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急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材料四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还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今天,我们重温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更能体会到他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4)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