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4 题
  1. 战国时期,或由匹夫而为将相,或朝贫形而稃公侯,或起自刑余,或出于盗薮,不论新旧,不问亲疏。这种现象表明

    A. 士农工商结构趋于瓦解

    B. 礼崩乐坏加速王室衰微

    C. 世卿世禄制度遭受冲击

    D.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政府之文官,受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之弹劾与定谳时,应受免职处分。”这表明1787年宪法

    A. 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力

    B. 强调对官员经济犯罪的监督

    C. 所有官职都是由民选产生

    D. 注重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与联邦众议院议员由直接选举产生截然不同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参议院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这种选举方式

    A. 协调了南北方的利益

    B. 抑制了民众对政府的影响

    C. 违背了权力制衡原则

    D. 消解了联邦与各州的矛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政治家在其著作中写道:“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理念是

    A. 重工业的高速增长

    B. 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

    C. 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 注重思想政治说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著名史学家何忠礼先生曾指出:“在唐朝选官制度中,除科举制外,公卿大臣也有权公荐举人,考试成绩好坏,并不能成为做官的唯一标准。”据此可推知

    A. 科举制没有改变平民的等级观念

    B. 士族门第的特权有增无减

    C. 科举制初立时考虑协调政治矛盾

    D. 科举取士不能满足人才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 提倡民本

    B. 呼唤仁爱

    C. 强调理性

    D. 倡导美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71年,作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印度与苏联签署了《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规定在任何一方遭到进攻威胁时,双方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和平与安全。该条约

    A. 凝聚了不结盟运动力量

    B. 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C. 影响了美苏“冷战”态势

    D. 促成了中美关系改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时英国拒绝加入,因为它认为同欧洲大陆的亲密关系与自身利益相悖。直到1973年它才成为欧共同体成员国。仅仅两年后,就发生了脱欧公投,当时留欧派在投票中以67%获胜选择继续留在欧共体中。这反映了

    A. 英国与欧洲国家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B. 英国的政治走向取决于民众的意愿

    C. 英国的自身利益影响着政治走势

    D. 经济全球化获得了发展的根本动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洪武十二年,明朝颁布《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 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B. 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 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D.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清朝,康熙帝改变按人口征收丁税的传统做法,宣布推行“固定丁税,永不加税”政策,雍正帝随后把固定的丁税并入土地税统一征收。上述政策

    A. 放弃了丁税收入

    B. 引发了税制混乱

    C. 刺激了人口增长

    D. 解决了人地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不仅是19世纪下半叶先进中国人的基本共识,更是洋务派在中西文化碰撞后采取的文化选择模式。此“文化选择模式”

    A. 有利于对中国文化的改造

    B. 表明“崇洋”思想非常流行

    C. 反映了文化侵略的隐蔽性

    D. 批判了封建儒学的落后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13年第一届国会选举中,虽然以年轻士绅、知识分子为基础的国民党和进步党获得了多数席位,但是实力最强的北洋派系和地方实力派却几乎没人参加选举。这一现象表明

    A. 国内政治格局与选举无关

    B.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C. 选民素质制约了选举结果

    D. 文治传统影响深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统计,直到1946年11月,中国西部的15个省市仍拥有金融机构2045家,占全国总数的38.7%。若以全国金融机构平均数计,西部15个省市平均数为136.3家,东部24个省市平均拥有134.5家,西部略高于东部。这反映了

    A. 东西部经济水平具有均衡性

    B. 东部金融水平稍微低于西部

    C. 持久抗战影响国家金融分布

    D. 金融发展与解放战争的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南朝画家张僧繇善画佛道人物,如图是其作品(梁令瓒临摹),画面凹凸,有立体感,画中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这反映了当时

    A. 中外宗教、艺术交流融汇

    B. 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

    C. 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D. 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表是1953-1959年内地基本建设投资统计表:

    A. 沿海地区成为大跃进运动的重灾区

    B. 内地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沿海地区

    C. 全国工业重心实现了向内地的转移

    D. 国家重视改变经济布局不合理状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罗马帝国初期曾明令禁止主人判处奴隶与猛兽搏斗;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117-138年在位)废除了奴隶主把奴隶卖给角斗场的权力;君士坦丁大帝(272-337年在位)将故意杀死奴隶与杀人罪同等对待。出现上述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

    B. 罗马国家的不断扩张

    C. 自然法理念的深刻影响

    D. 民主政治的逐渐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货币。出现这一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B. 中国古代城市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C. 封建政府抑商政策的负面效应

    D.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到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唐朝中期,学者杜佑在《通典》中说:“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是以食货为之首。”材料反映出唐朝亟需变革的社会问题是

    A. 教化不修动摇封建秩序

    B. 藩镇割据导致边患不断

    C. 改革财政制度整顿经济

    D. 重农抑商阻碍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面两图是19世纪中后期晚清进口洋棉、洋纱、洋布情况变动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洋纱和洋布进口量持续呈上升趋势

    B. 洋布价格变动与进口总量趋势完全不同

    C. 洋纱进口总量与价格变动完全一致

    D. 洋棉进口总量增加,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897年梁启超首次提出地方自治的设想,“故为今日计,必有腹地一二省可以自立,然后中国有一线之生路。”这表明地方自治的设想是

    A. 民族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B. 梁启超救国思想出现重大转折

    C. 戊戌变法改革措施的延续

    D. 应对列强瓜分狂潮的救国策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如图所示香烟在1931年底的上海风靡一时,就是不吸烟的人也买几包回去留作纪念。这反映当时

    A. 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B. 民族意识已经觉醒

    C. 香烟消费成为社会风尚

    D. 上海成为全国抗战中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53年国家规定,私营企业每年结算盈余,其利润分配依照“四马分肥”的方式,即将利润分为国家税收、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本家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资方红利大体只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这种规定

    A. 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

    B.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C. 调动了国有企业的积极性

    D. 有利于完成国民经济恢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古希腊各城邦在宗教节日期间举行的各种祭祀、娱乐、竞技和饮宴等活动,使古希腊人心中充满了对神的感激和作为城邦公民的自豪感,增强了城邦的团体凝聚力。材料旨在说明

    A. 雅典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B. 宗教活动不利于民主发展

    C. 公民是希腊城邦的主体

    D. 宗教在城邦中的重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59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指出,从美国国库中获得黄金比重最大的国家,恰恰是美国派出军队予以保护的国家,他们几乎要“吸干”山姆大叔。这反映了当时

    A. 美国有意停止对欧洲的援助

    B. 美国不愿意为北约承担更多责任

    C. 军备竞赛拖垮了美国经济

    D. 汇率制度不适应经济格局的变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33年,国民政府为衔接浙赣线与沪杭线拟建钱塘江大桥,茅以升任工程处处长。当时,建桥需要500万元,浙江省只筹得200万元,工程直到1934年勉强凑齐经费才开工。……钱塘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势受山洪、海潮以及台风影响,江底流沙厚41米。对此,茅以升发明“射水法”、“沉箱法”及“浮运法”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建桥末期,淞沪抗战正紧,为抗战需要,茅以升及其施工队冒着敌人的轰炸加速施工,1937年9月及10月铁路、公路相继通车,这是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建桥期间,茅以升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同年底战局恶化,12月23日茅以升从全局出发,深明大义,亲自指挥炸毁大桥。大桥自通车至炸毁,尚不足3个月,但抢运国家的物质到后方为数甚巨。仅杭州沦陷前3天,就有数十万难民通过大桥疏散至后方。

    ——据项海帆等《中国桥梁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茅以升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遇到的困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塘江大桥从修建到炸毁过程中茅以升的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面对满目疮痍的法国经济和社会状况,戴高乐政府选择了一条与西德自由经济政策不同的道路。他试图通过国有化、结构改革以及经济计划,使国家有效地干预国民经济活动恢复生产,稳定社会。戴高乐表示,“国家的最高使命在昨天是作战,而今天是生产。今天和任何时候都一样,使国家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天能否强盛取决于经济。……这便是我的政府采取国有化、国家监督和现代化措施的主要动机。”

    1946年法国宪法宣布“所有一切已经具有和将要具有为全民服务或事实上具有和将要具有垄断性质的财富和企业必须全部成为全社会的财产。”此后,法国国有经济继续向其他行业和领域渗透,创建了大量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控股公司和公私合营企业等。在西方国家中,法国的宏观调控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指导更有力。从1947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法国政府先后实施了11个经济发展计划。当时,法国重点发展的汽车、航空、通讯、原子能等产业,都是国有企业唱主角,它们的规模和实力,在国际上都居领先地位。法国的国有企业大多组建成集团,中央政府只管理总公司,分公司由各集团自行运营,以提高管理效率。

    ——摘编自唐逸如《法国二战后国有化浪潮解密》

    材料二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凡属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计民生的事业,均应由国家统一经营。”1951年,国家开始实行棉纱统购;1953年10月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计划供应;以后统购统销扩大到粮、棉、食油、糖、烟、茶、生猪、桐油、木材等农副产品。……实际上是通过工农产品间的价格“剪刀差”为工业生产汲取了大量的农业剩余。

    ——摘编自王橙宇《60年中国经济曲折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法国经济“国有化浪潮”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中国的统购统销政策,并指出中法两国经济建设的不同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3编欧亚大陆文明的中世纪文明(公元500-1500年)内容的目录摘编

    比较两份目录,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东西方文明的主要特征,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汉以来,“刑罚类杂、频异,且严酷”。《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北齐律》废除宫刑,北周进一步废除肉刑。……北魏之前的缘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妇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北魏孝文帝以诏令特加缩小:非犯干名犯义之重罪者,缘坐处死皆止其身。北齐、北周更多次明令轻罪“重教化、轻刑罚”。……此外,自先秦以来,大刑之间就缺乏过渡、差等较大。如罪重于徒,不至死,怎么判定?……从北魏开始,大刑之间出现弹性,北齐时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进而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据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北朝刑法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朝刑法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处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控制之下。受民族主义思潮影响,1912年上半年,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等组建了巴尔干国家反土同盟,1912年10月,巴尔干同盟对土宣战。盟军在民族解放和独立目标的鼓舞下痛击土军,土军溃败,1913年5月战争结束。战争使巴尔干各族摆脱土耳其的压迫,但半岛各国因领土问题矛盾加剧。……1913年6月,欧洲大国出于自身利益怂恿保加利亚与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组建的联军进行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年7月,保加利亚在联军的进攻下宣告投降。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罗马尼亚等国与协约国靠近,保加利亚则加入同盟国,这些都成了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两次巴尔干战争中,飞机开始用以实施轰炸,装甲车和无线电技术大量使用,这些对现代机械化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俄)扎多欣、尼佐夫斯基《欧洲的火药桶:20世纪的巴尔干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次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