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材料分析题 4 题,单选题 1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2018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8年江苏卷文综历史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

    ——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

    材料二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冶”。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

    ——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德斯鸠(1689—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遍游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力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与惩罚”。

    ——摘编自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

    材料二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刑、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张在哪些方面与孟德斯鸠相同,有何主要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教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

    ——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2 题
  1. (题文)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A. 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 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 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 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 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 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下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

    A. 现实主义流派

    B. 浪漫主义流派

    C. 印象主义流派

    D. 现代主义流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A.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 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 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水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A.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 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 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 君主无为而治

    B. 实行严刑峻法

    C. 推行礼乐仁政

    D. 强化血缘等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 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B. 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 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 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

    A. 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 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 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D. 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 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 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 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 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 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 农业生产衰退

    C. 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 工业发展滞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