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30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 题
  1. 马丁·路德认为人在世间的一切工作,包括社会劳作和家庭生活、教会服侍和国家公务以及士兵作战等,都是神圣的天职,渎职即渎神。马丁·路德的实质目的是

    A. 维护世俗君主的权威   B. 将世俗生活神圣化

    C. 否定教会的权威   D.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他们(智者学派)的一切学问,无论伦理学也好,修辞学也好,论辩术也好,都蕴藏着一个哲学的原则,一个思想体系、意识形态的原则”。对于该“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发现“自我”,探究哲学意义上的“人”

    B. 倡导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原则

    C. 获得人本身的解放,构建符合人性的社会

    D. 个人主义,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0 题
  1. 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清廷的上述做法(  )

    A. 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

    B. 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

    C. 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

    D. 客观上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空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毛泽东在1958年6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10年工夫完全可能。”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

    A. 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

    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 美苏等国家对原于弹的垄断

    D.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79年6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放开手脚大胆去写—三谈批透极左路线,贯彻“双百”方针》,1956年以来的双百方针得到恢复。下列适合双百方针主旨的口号是

    A. “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

    B.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C. “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D.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法国启蒙思想家写作的大多是历史、小说、喜剧、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而不是正规的哲学论文。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A. 批判教会并宣传理性思想

    B. 避免天主教会的迫害

    C. 实现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

    D. 更多地致力于启迪民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汉元兴元年(前134年),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天人感应”与“罢黜百家”等主张。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的思想,从根本上违背了孔孟儒学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是

    A. 人性本善

    B. 礼法并施

    C. 对鬼神敬而远之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贝多芬用人们难以忘怀音调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信念。据此判断,贝多芬作品主旋律是

    A. 古典主义悲剧情结

    B. 文艺复兴人文关怀

    C. 现代主义批判意识

    D. 启蒙时代理性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杨宁一教授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里写道:工业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大致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第二阶段的工业革命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取得了比第一阶段更多、更重要的成果。这说明

    A. 科学理论推动技术发明

    B. 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C. 社会根本矛盾发生变化

    D. 技术发明英国一枝独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题文)明清之际,我国文学成就斐然,涌现出大量追求个性解放的名作,如《西厢记》、《牡丹亭》、《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西游记》、《红楼梦》等。对此现象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社会普遍开展个性解放运动

    B.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倾向

    C. 专制下思想解放的理想诉求

    D. 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相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土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由此可见,他

    A. 认为变法会得到西方国家的支持

    B. 正确认识到维新变法的群众基础

    C. 没有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复杂性

    D. 对中国的国情有正确深刻的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伏尔泰认为: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启蒙的基石是“进步”。卢梭则认为:“文明是道德的沦丧,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他们观点的不同说明

    A. 卢梭质疑理性和科学

    B. 启蒙运动的深化

    C. 两人主张的政体不同

    D. 人文主义的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 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成就

    B. 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 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D. 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三字经》成书于宋代,全文用典多,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是中国古代典籍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的出现反映了

    A. 宋代儒学无异于孔孟儒学

    B. 宋代儒学走向普及化

    C. 宋代儒学发生了根本变化

    D. 宋代儒学走向思辨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马丁·路德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 彻底摧毁了罗马教廷统治

    C. 实现了世俗世界与宗教世界的和谐

    D.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 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 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 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A.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 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 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曾国藩十分推崇王夫之和魏源的思想,曾全力支持《船山遗书》的大规模刊刻,又多次研读魏源著作,并于1868年专折奏请魏源入祀江南名宦祠。由此推导,曾国藩主张

    A. 经世致用

    B. 师夷长技

    C. 中体西用

    D. 世道必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 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 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 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中世纪的女人们认为,在私人领域以外,必须把头发藏好,要用帽子、头巾保护起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人们则用白色或黄色的蚕丝做成假发装饰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整天在露天中度过。这表明文艺复兴的重要特征是

    A. 宽容的心态

    B. 人性的复苏

    C. 高雅的追求

    D. 理性的崇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塑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据材料可知

    A. 都在科学领域具有突破性

    B. 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 “西学东渐”历程开启

    D. 宗教信仰影响科技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 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 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 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 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A. 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 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C. 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D. 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宋史》记载:徽宗宣和三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明代施耐庵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创作了《水浒传》,讲述北宋宋江等人由被迫落草、替天行道,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新型史料介入有助于厘清历史事实

    B. 古代史家扬善抑恶的传统影响历史解释

    C. 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

    D. 不同的史家对同一历史现象有不同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永乐九年(1411年)规定:“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违者杖一百”。“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规定的实施

    A. 强化了正统伦理道德观念

    B. 促进了官民平等的实现

    C. 抑制了戏曲事业的发展

    D. 取消了市民文化的娱乐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

    A. 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 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C. 开启了留学教育的先河

    D. 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题文)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应是

    A.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 朱熹的《四书集注》

    C. 李贽的《焚书》《藏书》

    D.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

    A.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

    C. 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D. 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还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

    A. 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 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 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

    D. 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B. 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尖锐

    C.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得到反映

    D. 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某学者指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只是在学术思想界很有名,而法家却是在当时的政治影响上独步天下。”法家能“独步天下”是因为

    A. 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

    B. 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

    C. 迎合了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

    D. 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分水岭,它标志着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说不应该放在15—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

    ——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家国同构(情怀)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董伸舒)利用“天”的观念和“家国同构”理论,对忠、孝的合理性做出了新的解释,使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伦理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为汉代以后的中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民的伦理信仰。

    ——李佳哲《董仲舒的忠孝理论与汉代忠孝伦理制度》

    材料二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材料三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1)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利用“家国同构”等理论为后世提供的“伦理信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提升儒学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构建“理学思想体系”的出发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家加强个人“道德伦理规范”的两种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我们发觉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因素,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晚期西方工业生产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