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

    A. 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

    B. 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

    C. 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 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他则倡导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共和”。这种转变说明

    A. 孙中山民族国家构想逐渐丰富

    B. 民权主义内涵发生变化

    C. 孙中山提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 民族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评价

    学者

    新政没有解决下列根本问题:如何使巨大的自然财富和令人吃惊的生产潜能为所有美国人造福。

    霍华德·津恩

    新政留下了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甚至引起了一些麻烦的新问题。它不曾证实它能在和平时期实现繁荣。……它(却)增强了自称为千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

    落克腾堡

    罗斯福新政是失败的,因为它保护(美国)信用(制度)胜过保护其人民。

    桑托斯

    上表为不同学者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是,罗斯福新政

    A. 最终以失败告终

    B. 没能挽救资本主义制度

    C. 具有阶级局限性

    D. 有成就的同时也有失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

    A. 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B. 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

    C. 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D. 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这反映了

    A.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 美国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C. 大国一致原则得到认可

    D. 国际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据此可知

    A. 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

    B. 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

    C. 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

    D. 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 东部沿海的自然条件优势更加明显

    B. 列强对南方的破坏甚于北方

    C. 经济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的趋势

    D. 农业经济阻碍了近代化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13年和1833年,英国先后废除东印度公司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20年代,英国同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率降低到平均30%的水平,取消了丝织品的进口禁令,降低了生丝、羊毛、煤等的进口率税,废止了包括机器在内的所有输出品的限制。这表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B. 自由贸易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C. 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D. 殖民掠夺稳固了英国的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清代人口由清初的不足一亿,到1850年已达到约四亿三千万。对于科举考试而言,从清初的顺治年间到清末的光绪年间,乡试的举人名额一般都在1000到1500名之间波动。这表明清代

    A. 人口总数的持续增长

    B. 科举制度逐步完善

    C. 科举制没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D. 社会的流动性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42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查盐为日用必需品,关系国民经济至巨,业经中央决定实行专卖,所有过去原有专商引岸及其他关于私人独占盐业之特殊待遇及权益,应即自专卖实行日起一律废除。”这一政策

    A. 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B. 其目的是适应抗战的需要

    C. 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D. 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的势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执政期间,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该制度规定,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别是资助戏剧演出、修建战舰。此外,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这表明古代雅典

    A. 形成了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

    B. 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

    C. 强调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

    D. 社会阶级对立得到消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534年欧洲天主教会成立了耶稣会组织,该会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扩大天主教的影响。耶稣会维护教皇和经院哲学的传统权威,却反对追逐世俗权力,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的素养,特别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耶稣会的这些做法

    A. 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

    B. 着力于天主教世俗化

    C. 为了应对新教的挑战

    D. 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一般情况下,如熊彼特所言,“当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冲突时,它总得屈服。……在一定的时候所使用的每一种生产方法,都要服从经济上的恰当性”。没有其他要素的配合,技术进步本身并不能导致经济发展。这种情况,最清楚地表现在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方面。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革命的象征,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来看,蒸汽机并非18世纪的新发明。

    ——摘编自李伯重《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围绕材料,結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工业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的转变。工业化“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越来越多地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取原枓,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赖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荷兰在17世纪曾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是本国不产煤,其他燃料也很少,必须从国外进口煤,这使荷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且使本国经济置于外国商业政策支配之下。法国在1763年以前,商业并不落后于英国,1780年时铁产量3倍于英国。然而法国本身所产煤不能自给,需要从国外大量输入,这给法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同的产业结构对于能源的需求影响不同,重工业要比轻工业和农业对能源的需求更多。15世纪以来,英国出现了重工业增长迅速的局面。1650年起,煤炭开始成为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第一大能源,到1700年,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一半。从以有机能源为主到以化石能源为主,英国经历了人类近代史上的一场能源革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材料二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明清江南使用的燃料,主要有薪炭、芦苇、秸秆和煤四大类。工业中主要的燃料消费部门为五金加工,烧窑和煮盐,其次则为榨油、铡烛、染色、食品加工等。农业中主要的燃料消费部门则为蚕业。各部门对燃料种类的要求不同,五金加工要用煤或硬木炭,而烧窑则用煤或柴或炭均可,煮盐多用芦苇或茅草,蚕业则要用小木炭,其他行业大致以柴薪为主。五金加工业中,消费燃料较多的是铁业,江南地区虽然本上不生产生铁,但铁器制造业仍具一定规模。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煤资源已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发,仍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需要从湖南、江西、湖北等地输入煤炭。但总的来看,煤炭在燃料消费中所占比重并不大。

    ——摘编自李伯重《明清工农业生产中的燃料问题》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与中国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在能源消费结构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能源与近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中叶,土地兼并的情况相当严重。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贵族大地主疯狂掠夺土地,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有“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的民谣。此外,政府的财政危机日渐加重。明洪武年间,夏秋二税米2473万石,麦471万石。但到嘉靖后,税收则降到了米1822万余石,麦462万余石。官员冗腐现象也日益严重。明宪宗成化时(1465~1487),明政府文武官员已达10万人,至嘉靖时(1522~1566),更是“岁增月益”;官员“无功可以受赏,有罪可以逭诛”,官风极坏。张居正为扭转这种局面,从整顿吏治着手,裁汰冗官。同时,对有才能之人,一概以“功实为准”,大胆提拔。万历元年,他修订“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内阁控制六科,凡各项法令、章程的实施情况都必须在簿册上加以注明。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逐月进行检查;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考成法”是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此法实行后,当时朝廷命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政治改革的背景及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范旭东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东渡日本留学。他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愿望,1908年,他进入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主修应用化学。虽然他对日本在中国的侵略行为十分痛恨,但对日本民族那种奋发图强的精神也有很深的感受。由于学行兼优,他在1910年毕业后一度留校担任专科助教。在辛亥革命爆发前后,他毅然回国,准备一展“工业救国”的宏图大志。1914年,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中华民国的副总统黎元洪、著名军事将领蔡锷也都入股。20世纪20年代初,他创办了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永利化学公司碱厂,突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与侯德榜等成功地解决了制碱过程一系列化学工艺与工程技术问题。抗战期间,他在大后方先后创办了久大川厂和永利川厂,推进了大西南建设,支援了抗战。1945年范旭东突然身患急性肝炎,于10月4日与世长辞。

    ——摘编自《化工之父范旭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旭东“工业救国”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旭东的主要贡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5年—1975年,美国反战运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席卷了整个国家,甚至余震还波及西欧,形成了反战国际联盟。反战运动开始于1965年,反战人员“超越政治见解、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年龄、肤色的差别”最初参与和平运动只是一些知识分子与和平团体,如1965年《纽约书评》的编辑们曾发起过一次反对约翰逊总统战争升级的请愿活动,之后学生群体以开展宣讲会与抵制征兵的方式参与和平活动。1968年,越战导致的美国士兵死亡人数达到两万两千人,厌战情绪蔓延到军队内部,数千名越南退伍老兵在国会大厦的台阶上高喊“胡志明,民族解放阵线必胜”的口号,并扔掉了他们在越战中获得的勋章。受反战运动影响,新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庄严宣告“我要结束这场战争”。

    ——朱美娣《越战时期美国国内的和平反战运动研究》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反战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六七十年代反战运动兴起的背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