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

    A.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

    B. 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

    C. 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

    D. 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南宋时,明州(今宁波)港呈现出“城外千帆海舶风”、“船舶往来,物货丰衍”的繁荣景象,当时有人称“贩海之商,无非豪富之民,江淮闽浙处处有之”。这说明当时

    A.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重农抑商政策弱化

    C. 海上丝路贸易兴盛

    D. 民间长途贩运发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古希腊人心目中,酒神狄奥尼索斯象征着协调、融合和统一。梭伦改革前后,酒神的形象大量地出现在瓶画等艺术作品上。在雅典民主政体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城邦对狄奥尼索斯崇拜活动进行了细致的管理。这一现象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形成过程的突出特点是

    A. 以宗教活动为纽带

    B. 建立在不断妥协的基础之上

    C. 以文化认同为基础

    D. 通过城邦的公共活动来促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为汉代政治家提出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体现出的共同的治国策略是(  )

    时期

    政治家

    主张

    汉文帝时期

    贾谊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令海内之执,如身之使臂,臂之所指,莫不制人

    汉景帝时期

    晁错

    昔高帝初定天下……大封同姓……分天下半……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汉武帝时期

    主父偃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于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A. 无为而治   B. 强干弱枝

    C. 郡国并重   D. 重视儒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载,从1748年始,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  )

    A.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减少了决策失误

    C. 确保了政治清明

    D. 削弱了中枢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美国具有独特的立国经验,无论是在建立邦联体制和根据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体制的过程中,立国者在作出某种重大决策时,都把地方利益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这主要是由于

    A. 美国先有州府后有国家的特殊性

    B. 启蒙思想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

    C. 对欧洲各国立国经验的批判借鉴

    D. 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在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由此可见苏联政府

    A. 修改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 已意识到发展轻工业的重要性

    C. 扭转了轻重工业发展失调局面   D. 对计划经济体制做出重大调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欧出现了一次市场革新,人民不仅开始大量花费他们的工资,还开始用信用卡购物,花他们还没有挣到的钱。此次革新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国家干预深入到个人生活

    B. 美国为西欧提供大量经济援助

    C. 人们对政治稳定充满信心

    D. 西欧国家开始走向经济一体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五四运动前后,“改造中国”成为非常流行的政治口号。孙中山在上海发表了题为“改造中国的第一步”的演讲,梁启超等创办了名为《解放与改造》(后改称《改造》)的刊物,新民学会的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源于 (  )

    A. 辛亥革命的推动   B.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 社会变革的需要   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关于丰岛海战的发生时间,据日本海军司令都编写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载:“七时五十二分……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应战。”我国史学研究者根据中文记载,尤其是《济远航海日志》,考定:首先发炮的是吉野,时间为七时四十五分,济远发炮时间确是七时五十二分,却是为了自卫还击。史学界的这一考定

    A. 揭示了日本蓄谋已久的侵华企图

    B. 说明了日本是甲午战争的真正挑起者

    C. 反映出中国是甲午战争的受害者

    D. 论证了日本在海战中占据优势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为1875-1894年上海等三口洋(工业制成品)土货(土特产品)净进口货值(五年平均)的数据(单位:千万辆)。该数据表明

    年份

    上海

    汉口

    广州

    进口洋货

    进口土货

    进口洋货

    进口土货

    进口洋货

    进口土货

    1875-1879

    12660

    7634

    8653

    4974

    3886

    5538

    1880-1879

    13667

    7601

    12440

    6841

    4178

    8189

    1885-1889

    16727

    6966

    11549

    5953

    8140

    8219

    1890-1894

    19480

    8099

    11341

    5319

    12519

    13057

    A.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较为缓慢

    B. 商品输出始终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C. 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逐渐消失

    D. 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财政经济的有关政策。该政策的实施

    时间

    政策

    1950

    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规定绝大部分财政归中央财政部“统收统支”

    1951

    将“统收统支”改为“划分收支,分级管理”即中央、省(市、自治区)县(市)三级财政,由中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绝大部分资金集中在中央

    A.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

    B.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 充分调动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D. 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春秋时期的政治基本上是贵族化的礼乐政治。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以富国强兵、兼并土地为主要目标,辩士、变法者和职业将领等能给国家带来利益的人受到各国国君的青睐。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

    B.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 宗法制淡出历史舞台

    D.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的显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学者总结了汉初的经济政策,如下表所示。这些政策

    时期

    经济政策

    汉文帝

    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

    “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汉景帝

    复收田租(“十五税一”)之半,即三十税一

    A.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确立

    B. 促进了盐铁官营的实施

    C. 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

    D. 协调了农工商业的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宋代,在养亲法令的保障下,官员履行养亲义务拥有较多的选择。他们可以迎侍祖父母、父母,也可以申请闲职解决养亲问题,同时还可以致仕、辞官养亲。据此可知,宋朝统治者

    A. 以养亲作为考核官员的主要标准

    B. 重视官员的忠孝一体化

    C. 弱化了血缘亲情对社会的影响力

    D. 意在强调官员知行合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体,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其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反映了

    A. 皇帝好恶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 B. 读者猎奇心成为文学创作动力

    C. 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 D. 古典文学呈现世俗化发展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为1872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图文广告(成衣机器出售)。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新式广告促进社会价值观更新

    B. 西方文明助推社会生活变化

    C.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近代中国服装业已经西方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表为1909年全国大学生分布表。这反映出

    A. 民主革命斗争的区域分布不平衡

    B.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控制范围不同

    C. 清末改革对各地的影响程度有别

    D. 新文化运动在各省发展存在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38年初,日军为了打通津浦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扩大侵略,采取南北对进的方针。为此国民政府组织了会战,如下图所示。该会战

    A. 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 阻碍了沿海地区民族工业的内迁

    C.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

    D. 迟滞了日军南下进攻武汉的速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79年7月,中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方案:一是给企业一定比例的利润留成;二是给企业一定的生产计划、产品购销和资金运用的权力,以打破企业是政府机关附属物的体制。该方案实际上是

    A. 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B. 放权让利以调动企业积极性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把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在古代罗马法中,人是分三六九等的。不同等级的人拥有不同的公权和私权,其评判根据是法律人格。而要成为具有完整法律人格的人,需要具备自由、市民和家族三种身份。这表明罗马法

    A. 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 界定了公法和私法的范围

    C. 明确了身份和权利继承的关系

    D. 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8世纪的英国,首相就某些事务必须征询国王的意见,但决定权在首相和内阁;国王可以授予相关人士封号、勋章,爵位等;如果国王认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不妥,可以发出警告。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A. 君主与首相形成制衡局面 B. 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C. 《权利法案》原则遭到破坏 D. 内阁权力极度膨胀局面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法国百科全书派代表狄德罗论证了除去物质宇宙之外再也不存在任何别的实体,物质实体是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这表明

    A. 路德教“因信称义”论受到质疑 B. 理性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C. 百科全书派主导了启蒙运动进程 D. 近代科学革命对启蒙运动影响巨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二战后,发达国家全球性资本过度积累,发展中国家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明显不足;同时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压低初级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市场价格。这反映了

    A. 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加强

    B. 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形成

    C.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D. 发展中国家未实现民族独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这一时期美国也提出了建设纵贯全国连接各州的州际国防公路战略构想。1956年国会通过的联邦资助公路法案公布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工程——建立全国州际和国防高速公路系统。同时出台法案建立了“公路信托基金”,接受专用于公路目的的税收。此条款打破了美国国会不将税收专门用于指定目的的惯例。艾森豪威尔在德国目睹了高速公路对部队高速移动的情景,认为建设州际公路是提高军队机动性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大力支持该法案。此后经40余年不懈努力,终于建设完成了7.7万公里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这个系统支撑着这个世界强国的经济繁荣和国民的荣耀。

    ——摘编自刘瑞波、赵宁《欧美国家高速公路融资模式及其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州际高速公路得以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253亿元,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公里。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世界银行对此做出评价:在构建现代化高标准的国家公路网、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促进社会团结方面,中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摘编自徐丽、贺菲菲《缓解制约支撑发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其考课制度日臻完善,在中国古代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大唐六典》规定:“考功郎中之职,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除了郎中以外,考功司员外郎、主事、令史、书令史、掌固等40余位职官参与考课分工事宜。唐代对流内官员和流外吏员按照不同标准实行分类考课。其中针对流内官员的考课标准可以概括为“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政府着眼于官德品行,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则是根据官员职位职能特点的不同而提出的二十七条相对具体的要求。各地各部门先行考课并将考课结果编制成册形成“考簿”,然后逐级检勘、汇总、上报,最后上报至尚书省考功司以待会考。最后由皇帝确认后生效,作为官吏俸禄增减、品阶升降甚至职务变动的重要依据。

    ——摘编自殷文明《唐代官吏考核与监察制度的互洽逆转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考课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考课制度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神魔小说《西游记》的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现象,下表是其中三个情节。

    内容梗概

    情节一

    孙悟空无视天庭玉帝,自称“齐天大圣”,偷吃蟠桃,搅了王母的蟠桃宴;玉帝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降旨请来如来佛祖,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情节二

    唐僧、孙悟空师徒继续向西天前进,来到了西凉女国,女王见唐僧仪容俊美,情愿以身相许,让位于唐僧,这下可急坏了唐僧。幸亏孙悟空机灵乖巧,用计稳住了女王,并乘机得到了通关文牒,师徒四人终于逃离了西凉女国。

    情节三

    六耳猕猴不甘心失败,三番五次假扮孙悟空,迷惑了唐僧。唐僧中计,在大念了一通紧箍咒后将悟空赶走。孙悟空遭此冤枉后,忠心不改。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他不得不去求助于观音菩萨、玉皇大帝,直到在如来面前,六耳猕猴才原形毕露。

    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内容梗概中提取两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事件),并进行简要说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