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喻指自己的刚烈不屈与世俗难合,因为这是自古圣贤的处境;用“_________”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因为这是前贤所推重的。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先喻写依山而筑的楼阁的布局特点,后慨叹高耸楼阁的密集之状。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早晚晴阴烟云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致。

    如果您是国宝档案的揭发人,文物修复的传承人,书画瓷器的藏匿人,文玩市场的投机……请与我报“天下收藏”栏目联系。本栏目定期开发互动话题的讨论版,欢迎广大读者朋友介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与有恻隐之心的孔子相遇,可得“仁爱”精神。

    材料:

    义勇  超然  辩证

    玄妙之智的老子  浩然之气的孟子  通透之慧的庄子

    忧乐天下  福祸依伏  有无相生  清静无为  舍生取义  任性逍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表彰了100名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孔繁森、邹碧华、杨善洲、郭明义等多名优秀模范共产党员人选,马云、马化腾、李彦宏、柳传志等多位企业家上榜,袁隆平、厉以宁、姚明、郎平、屠呦呦、钟南山、鲁冠球、潘建伟、霍英东、李谷一、李雪健等知名人士也在列。

    你生于改革开放,长于改革开放,一定听闻过他们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也一定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做人做事的智慧。请选择其中2-3位表彰对象,并结合他们的相关事迹写篇文章,表达你在新时代中该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才能不负时代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节选自《赵鑫珊散文选》)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我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C.散文用朴实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D.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2.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如何理解?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3.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先秦两汉时期,就诗礼文化中的诗教与礼制的互动关系而言,两者或离或合,大略经历了五次历史性演变。

    先周时期,诗教与礼制天然遇合,生成诗礼文化的初级国家形态。诗教争礼制最初经历了从自然状态,过渡到舜以来初级国家形态的漫长历程。当原始部落社会迈进初级国家的门槛时,朴素自然的民间礼俗一变而为初级国家形态的礼制。于是,礼制建设向诗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命汝典乐,教胄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舜典》)这是帝舜发出的对子弟开展诗教的命辞。从此,诗教与礼制相结合,共同启动了诗礼文化建构的历程。

    西周时代,诗教与礼制水乳交融,生成诗礼文化的高级国家形态。西周初创,即十分重视诗礼文化建设。在周太师整理规范前代已有诗作的基础上,以周公旦、成王诵为代表的诗人群体创制了大量新诗,以施于王室与公室典礼。其中,以“五礼”为核心的礼仪制度规范,重在明等级;以“六艺”为核心的贵族教育内容,重在调人情。于是,诗教与礼制二者相互倚重,相与为用,紧密结合,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春秋时期,诗教与礼制渐次分离,制度之教演变为文化之教。平王东迁,王室渐次衰微,原本以和合礼制为主要任务的诗教,逐渐从礼制系统中淡出。转而演变为儒、墨、名家的道德修身和言辞进身手段。此时开始盛行的歌《诗》、引《诗》以“言志”的文化活动,显示出诗教脱离典礼轨道的倾向。此时的《诗》已不再仅仅是一种艺术化的礼制,而是独立的大学文本了。诗教因西周传统礼制的变革崩坠而趋向没落,诗教对建构诗礼文化的影响力自然就减弱了。

    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相互乖离,《诗》成为少数经师传习的文学文本。当时,七雄争霸,礼崩乐坏,就连儒家在传播《诗》上也有心无力,其他学派如纵横家引述《诗》句完全是出于论辩术的需要,法家则危言耸听地说如果用诗、书、礼、乐治国,“敌至面削,不至必贫”(《商君书·去强》)。秦王朝建立后,更是以焚书坑儒的极端手段毁灭诗礼文化,《诗》既在被灭之列,诗教自然也无施展空间,这样它就从国家和民间两个领域完全退出。只能奄奄一息地苟活于少数经师之手了。

    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礼文化上升为皇权制国家的政教样板。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诗教走向了它的终极形态——政教化。当时,上有官学,下有私学,形成了诗教彬彬之盛的局面,国家政教道德得到了强化。当时的学者翼奉说,《诗》和《易》《春秋》一样,“皆列终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汉书·吴奉传》)。足见《诗》和其他儒家经典一道,参与了汉代国家礼制的建设。

    从诗教与礼制关系的离合与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诗》与礼共生互动的基本类型;进而从诗礼文化的起落兴衰中,既可透视出历史文化的运行与演变规律,也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提供历史借鉴。

    (摘编自郝建杰《诗教与礼制的离合》,原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处在原始社会的帝舜要求对子弟开展诗教,标志着诗教开始与礼制相结合。

    B.西周时代周公旦等人创制新诗用于王室和公室典礼,诗教与礼制已水乳交融。

    C.春秋战国时期诗教与礼制渐行渐远,秦朝时达到极点,诗教从全社会彻底消失。

    D.汉武帝时期官学、私学都重视诗教,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诗教走向了政教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开宗明义,概括说明先秦两汉时期诗礼文化中诗教与礼制互动的总体情况。

    B.中间五段结合不同的时代特征,具体论述诗教与礼制离合关系的五次历史性演变。

    C.文章末段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本文所作研究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D.文中引述《尚书》《诗》《春秋》《商君书》《汉书》等古典文献,有力支撑了作者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诗教与礼制离合的五次历史性演变中,第一次是开端,经历了最漫长的过程。

    B.诗教与礼制的离合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第五次完全又回到了第二次的状态。

    C.从诗教与礼制离合的不同状态来看,诗教只有与礼制相结合,才有其历史价值。

    D.两汉时期诗教与礼制完美结合,这种状态后来应该一直持续,直到清王朝灭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自5G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C技术跟传统的3G 、4G技术有什么区别?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3G、4G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式,而5C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问题,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5G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冲浪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

    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这些变化刚一出现,便将带来革命,科技创新无疑会使这场革命加速。2019年将是5G元年,也将是5G竞争真正开始的一年。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彭木根表示,“人-机-物”互联未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根也提醒,5G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摘编自人民网《全国两会“联姻"5G:科创引擎轰鸣强国未来可期》)

    材料二:  

    类别

    特点

    规模

    1G语音时代

    1987年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正式启动,标志着移动语音通话的1G时代到来。

    不详。

    2G文本时代

    具有通话和简单的文本传送功能,无法直接传送电子邮件等信息。

    截至2012年底,用户达8.7亿。

    3G图片时代

    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可无限漫话,处理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提供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等信息服务。

    截至2014年,用户达4.85亿。

    4G视频时代

    速度更快,通信灵活,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在移动终端随时观看网络视频,能满足用户对无线服务的需求。

    截至 2018年底,用户达11.7 亿。

    5G物联网时代

    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万物互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3月6日)

    材料三: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消息)  近期,西班牙、德国、奥地利、阿联酋等多国业界相继表示,不会排斥中国企业的5G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将向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当前,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正面临从4G向5G过渡的关键时刻。5G具有速率高、反应快、容量大等特点,有助于大幅提升沟通效率,在与其他行业结合后,能够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5G的到来,将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变革。目前,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5G商用的国家。为了抢占先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在这个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落后。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排斥中国企业可能导致自身5G普及的速度变慢。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所谓因“安全原因”而对中企采取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安全的未来应该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欧盟委员会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80年代末国内出现的移动电话属于1G时代的产物,可移动通话,不可发送短信。

    B.从1G时代到3G时代,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传送速度越来越快,传送内容越来越丰富。

    C.由于4G技术可以传送视频、智能性更高、费用更便宜,其用户数比3G时代的两倍还多。

    D.5G技术与前几代通信技术相比,不仅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而且可实现万物互联。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5G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显著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能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追赶此轮技术进步潮流,就可能占据先机。

    B.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5G商用的国家。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中国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C.2019年是5G元年,拉开了5G竞争序幕,面对技术革新、互利共赢的潮流,海外各国纷纷对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

    D.5G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带来的信息安全和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也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诟病。

    3.5G时代为什么被称为“物联网时代”?5G时代来临,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自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①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①蟠木:弯曲的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表达效果。

    2.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

    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今之叔孙通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惧,顿首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世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帝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曰,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B.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共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C.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D.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顿首是古代一种礼节,以头叩地而拜,也常用于书信表奏,表示致敬的客套语。

    B.外戚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文中窦氏家族在汉朝和后魏都贵为外戚。

    C.凤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文中代指后宫,与“归去风池夸”中的意思相同。

    D.关东在古代说法不一,通常指函谷关以东地区,近现代主要指山海关以东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威偏好文史,通晓礼仪。他喜爱文史,被讥为“书痴”,著有文集十卷;他参与制定朝廷典制,被称为“今之叔孙通”。

    B.窦威行事执着,坚守原则。虽然个人做法受到兄长们质疑,但他却笑而不答;杨秀征召他,他因杨秀常不讲礼仪称病归田。

    C.窦威位高权重,深受宠信。他贵为皇亲国戚,官至内史令;博学多识,奏事时仪态大方,多引古事,高祖常与其促膝而谈。

    D.窦威为官谨慎,深享哀荣。因外戚身份,他小心为官;在他患病时,高祖亲临探视,去世后,高祖让太子及百官前去送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

    (2)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主旋律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好看了”已经成为近年来文化消费市场的共识。究其原因,创作者开始俯下身子,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自身使命的感召,更加注意到题材内涵层面。主旋律题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由________的元素变为作品的灵魂。它带着历史和时代赋予的深邃命题,裹挟着现实主义的磅礴力量,扭转了其近年来过于娱乐化的倾向。

    多年来,影视作品对如何消弭宏大主题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感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过分严肃,失却观众缘;过度煽情,对主题来说又会________。经过不断尝试,创作者终于发现了一条平衡态度与温度的可行之路,那就是要讲“好故事”,更要“讲好”故事。要讲的“好故事”,就是以小见大的故事。经过精挑细选的“好故事”,(     ),呈现的是大时代、大格局、大情怀,既能代表一群人的一个时代,又闪耀着________的人性微光。相比选择好故事,“讲好”故事更为复杂。完全以纪实影像呈现固然不失为良策,但都采用这种方式未免略显单调。而好的艺术形式则将细节从历史中唤醒,将英雄人物还原成________、可见可感的鲜活生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究其原因,创作者开始俯下身子,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响应自身使命的感召,更加注意到题材内涵层面。

    B.究其原因,是创作者开始俯下身子,适应了市场需求和自身使命的感召,更加注意到题材内涵层面。

    C.究其原因,在市场需求和自身使命的感召下,创作者开始俯下身子,更加注意到题材内涵层面。

    D.究其原因,在市场需求和自身使命的感召下,创作者开始俯下身子,更加注意挖掘题材内涵。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画龙点睛    喧宾夺主    无与伦比    活灵活现

    B.锦上添花    反客为主    无与伦比    有血有肉

    C.画龙点睛    反客为主    独一无二    活灵活现

    D.锦上添花    喧宾夺主    独一无二    有血有肉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讲述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命运

    B.切入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命运

    C.以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命运为小切口

    D.小切口地展现时代洪流与个体命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