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战国时,官员大多颁发俸禄。发放数额依官职高低而有等差,高者万石,低者斗石。俸禄取代封邑,便于国君对官吏的随时任免调动,也有利于官场内部财产分配随官职而相应转移。官俸制的建立

    A. 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客观公平公正

    B. 形成了完整的封建官僚政治体制

    C. 推动了忠于君主的职业官僚出现

    D. 废除了以血缘为纽带的贵族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魏晋时期,在压抑的政治背景下,嵇康的《长清》、《短清》等琴曲寄情田园山水,充分表达了他崇尚清静的艺术境界。材料中嵇康的琴曲

    A. 具有教化功能

    B. 体现儒家艺术精神

    C. 重在揭露现实

    D. 深受道家思想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表为汉唐人事任免的层级状态比较,据此可得出

    A. 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B. 宰相品级有所下降

    C. 人事任免权完全收归中央

    D. 各级官员的职责日趋明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南宋时,临安饮食业盛极一时。《都城纪胜》记载,“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在京师只熟食店挂画,所以消遣久待业。今茶坊皆然”。《梦梁录》中记载“五间楼前大街坐铺中瓦前,有带三朵花点茶婆婆,敲响盏,掇头儿拍板。”由此看出当时饮食经营者

    A.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B. 追求多样化营销手段

    C. 关注市民的文化需求

    D. 注重强化服务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代时,呈送皇帝的题本章奏先由内阁代拟初步处理意见,如果参考意见得到皇帝首肯,则可转到批红环节,下发执行;若皇帝不同意拟办意见,则由内阁另行拟写,直到票拟出皇帝满意的处理意见为止。这一做法

    A. 增强了政治决策的保密性

    B. 严重制约了皇权

    C. 利于减轻皇帝的政务负担

    D. 难以形成正确决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02年,晚清桐城派教育家吴汝纶指出“一国之民,不可使语言层差不齐,此为国民国体最要之义”。他主张向日本学习,在学校推广国语教育。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以京音统一天下音律,以实现语音统一。这表明吴汝纶认识到语言统一

    A. 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B. 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 便于民众接受西方的文明

    D. 利于加强民众对国家的认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38年春,中共领导的山东部队对津浦铁路线进行了交通破袭,使日本华北方面军无法向正面战场进攻,而被迫将主力转向后方施行要点守备,并抽调兵力对五台山等地实行攻势防御。中共的上述军事行动

    A. 有利于争取国民党积极抗战

    B. 配合了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

    C. 说明共产党已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 迫使日军改变侵华战略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表为1957年至1962年中国高等教育部向海外派出和回国的留学生人数统计。

    由表可知当时留学教育

    A. 选择机制比较严格

    B. 学习内容比较单一

    C. 深受外交环境影响

    D. 以官派留学生为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认为,雅典公民大会在理论上享有最高权威,但在实践上陪审法庭可以通过违法法案诉讼程序推翻公民大会的决定,还可以通过检举案件的审理、公职资格审查等公共程序行使部分行政管理权,对政治军事领导人及各级官吏直接控制。该学者意在指出雅典民主

    A. 具有多元分权特色

    B. 法治色彩比较浓厚

    C. 运行成本比较昂贵

    D. 存在权力交叉制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但丁说:“诗和《圣经》一样,也是一种寓言,一样具有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薄伽丘说:“我说神学和诗可以说差不多就是一回事,如果他们用的题材是一样的;我甚至说,神学不是别的,正是上帝的诗。”材料中但丁和薄伽丘的言论旨在

    A. 为文艺的合法性辩护

    B. 贬低《圣经》的地位

    C. 排斥基督教神学

    D. 摆脱宗教的思想束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进入20世纪,西方议会的地位开始相对衰落,行政力量事实上成为了国家权力的主导。这种现象在英国出现于19世纪晚期,在法国出现于二战之后,美国则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时代。这种现象

    A. 反映了三权分立制度被破坏

    B. 满足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

    C. 使议会失去了对政府的监督权

    D. 意味着自由竞争时代的结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67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以求在经济、社会等领域互助合作。到世纪之交,文莱、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以及东帝汶先后加入以后,加快了建立东南亚自由贸易区的步伐。从东盟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A. 东南亚区域国家合作逐渐深入

    B.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各个领域

    C. 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成立联盟

    D. 东盟国家的合作发展到政治领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该理论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重商主义者认为得到这种财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实行商业保护主义,其主要内容有:一,呼吁政府出面扶持国内新式工商业发展,包括政府为新式工商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参与企业重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减免税收等等。这种官府扶持的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理想形式就是“官督商办”。二,在中外贸易方面,主张政府出面整顿丝、茶、桑、麻等传统出口物品的生产,引进西方机器设备,仿制西方工业产品,并呼吁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调整税则,重征进口税,减轻出口税,等等。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扩大出口,减少进口,阻止中国利权外溢。这一思想与欧洲的重商主义理论有着相似或相近之处。

    ——摘编自《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在矛盾与误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出近代英国积极运用重商主义发展经济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重商主义与近代中国有识之士提倡的商业保护主义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并分析二者出现的背景有何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1953年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各省区可根据各自情况自行安排粮食计划供应的实施,标志着城镇居民迈进了凭票购粮的历史时代。1955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专栏位置公布了“全国十一月起使用通用粮票和地方粮票”的消息。粮票作为粮食供应制度的证券,充当一定的货币职能。从此,开启了计划经济时代粮票规模化、制度化的发行流通历史。在《全国通用粮票暂行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粮票的统计管理,即建立完善的粮票统计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逐步迈进,计划经济体制寿终正寝。1993年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文件要求争取在二三年内全部放开粮食价格,这就标志着国家正式取消全国范围的粮食统销。随着全国范围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依次逐步取消,与此相随而生的粮票制度也走向解体并消亡。从此,粮票就在新中国经济领域谢幕了,粮票制度也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张艳国、彭白云著《简论新中国粮票制度的兴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粮票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粮票制度实行的原因和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阿登战役,是指纳粹德国于二战末期在欧洲西线战场比利时瓦隆的阿登地区发动的攻势。德军试图通过欧洲西线战场的最后一次攻势,迫使盟军从德国本土撤出,重新夺回西线主动权。战役的计划由希特勒亲自设计,是在极度秘密,无线电几乎完全静默的情况下完成。虽然“Ultra”(盟军破译德国秘密无线电通讯的组织)和美第三军的情报人员显示有迹象表明德军会发动进攻,盟军仍忽视了此次突袭的可能性。此外,盟军盲目自信、忙于进攻计划、空中侦察不足、在西线总司令伦德施泰特指挥下,于1944年12月16日拂晓在风雪中开始进攻。此时,美军在阿登地区只部署了4个师,且无工事依托。12月17日,美军第106师和第28师的阵地被突破,两个团投降。至12月25日,德军向西突入纵深达百余公里,形成突出部。在此次战役中德军损失12万人,盟军损失7.7万人。1945年1月28日,在盟军的一路追杀下,德军被全部赶回了阿登战役发起前的位置。至此,整个阿登战役结束。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德军发动阿登战役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战役初期德军取胜的原因和阿登战役产生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陶弘景,生活于南朝。他一生爱松,有时仅一人进深山,专去山野谷壑听松涛。他继承老庄哲理和葛洪的仙学思想,糅合进儒家、佛教观念,并进一步整理道教经书,对道教颇有贡献。曾先后出任巴陵王等诸王侍读,三十六岁时,仍任六品文官“奉朝请”,心甚怏怏。

    陶弘景十分喜爱医药学。辞官隐居句容茅山后,他读了很多书,也不拘于书中的言论,亲自走到自然中去寻找药物,并以实际的观察来印证书中的内容。陶弘景将当时所有的本草著作分别整理成《神农本草经》及《名医别录》,并进而把两者合而为一,加上个人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著成《本草经集注》,共收药物730种。《本草经集注》在《神农本草经》365种药物的基础上又加入了365种药物,合计730种,大大扩展了可供使用的药物种类。陶弘景开创了一种新的药物分类法,药物的记载是按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等七类进行划分的,既便于使用者的查询,又便于对药物的总结。在其后的一千多年中,这种方法被一直沿用着。另外,经过系统的归纳和总结,陶弘景还第一次提出了“诸病通用药”的概念,将药物的功用主治和疾病特点两个方面相结合进行。这种方法的创立为临床医学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摘编自《陶弘景中医世家》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促成陶弘景坚决辞官归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陶弘景能成功著述《本草经集注》的原因和对后世的贡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世界一部历史》

    从上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