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辨析题 1 题,综合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A. 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B. 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C. 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D. 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A.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B.对宗教权威的认同

    C.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D.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关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

    A. 认为抽签选举危害性很小 B. 高度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C. 揭示了雅典民主的弊端 D. 没有人愿意通过抽签参与政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展现的古代文明是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它是两河流域诞生的最伟大的不朽作品之一。它定义了古巴比伦王国全体居民的权利和义务。“它”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法国民法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47年某国宪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而受歧视,废除“不可接触制”。“某国”是

    A.埃及 B.希腊 C.印度 D.英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2019年法国巴黎圣母院的大火中,十字架和耶稣的荆棘王冠等珍贵文物幸免于难。与这些文物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 C.道教 D.伊斯兰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法兰克王国的每位农奴可以获得30亩土地,并以个人劳役支付租金。劳役包括犁地、耕种、除草、修路、建桥、伐树、洗剪羊毛、喂狗、采摘坚果等。农奴常常在月夜或雨天才能耕种自己那一小块土地”。材料描述的是

    A.古巴比伦的奴隶生活 B.西欧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C.俄国的农奴生活 D.美国的黑奴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世纪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这说明大学

    ①具有司法特权  ②课程设置受到教会影响

    ③具有免赋税特权  ④课程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并以罗马帝国自居的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7世纪,日本试图以唐朝为模式,把自己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事件是

    A.大化改新 B.幕府统治 C.王政复古 D.倒幕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既对阿拉伯生活和习俗进行解说,又为世界文学增添了不朽作品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3—15世纪西欧社会出现的新生产和经营方式有

    ①庄园  ②租地农场  ③集中手工工场  ④现代工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迭戈于1509年继承了父亲哥伦布‘航海司令’的头衔,作为总督管理‘印度’多年”。材料中的“印度”位于图中

    A.A B.B C.C D.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他的船队航行历时三年,耗费了极大的人力财力才得以完成,不过由此确立了地球是圆的。“他”是

    A.郑和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奴隶贸易频繁的两个世纪(1600—1800年)里,大多数非洲人被捕获并从西非港口运过大西洋”。这句话描述的是

    A.文艺复兴 B.三角贸易 C.启蒙运动 D.鸦片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英国迈出了政治转型的第一步,也就是克服了专制王权,把国家权力从一个人手里转到一群人手里,实现了权力的第一次扩散”。“转型”的标志是

    A.查理一世被处死 B.克伦威尔建立共和国

    C.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D.《权利法案》的颁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法国著名史学家米什莱说:“要解释法国,世界史绝非多余。”这说明

    A.世界史就是法国史

    B.法国史就是世界史

    C.只有将法国史放到世界史中研究,才能更好的理解法国史

    D.只有了解包括法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历史,才能理解世界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以前人们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国王有理由说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做得很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的真相,统治人民更困难了”。材料未涉及法国大革命的

    A.背景 B.过程 C.性质 D.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如图所示的人物是

    A.但丁 B.贝多芬 C.达尔文 D.马克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英雄人物是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圣马丁 D.章西女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开棉、清棉、摊棉……这一切工艺都是放在厂房里由蒸汽机提供动力的机器完成的。60年前要200—300人来干的活,现在只要一个人和机器就能完成。”为此最应感谢

    A.瓦特 B.斯蒂芬森 C.富尔顿 D.爱因斯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某个科技成果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如图中A—B区间内能源消费比重的变化。该成果是

    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计算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诗人拜伦在《唐璜》中写道:“牛顿与亚当,一个解决了物体的坠落,一个解决了精神的堕落,而且都源于一个苹果”。“解决了物体的坠落”的原理是

    A.光学分析 B.微积分学 C.万有引力定律 D.进化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巴尔扎克的巨作由近一百部作品组成,是从首都巴黎到偏远乡村的法国现实的再现。这部“巨作”是

    A.《最后的晚餐》 B.《蒙娜丽莎》

    C.《罗密欧和朱丽叶》 D.《人间喜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辨析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三代目广重《东海道名胜:变革进程纪实》(1875年绘制)

    (1)如图的“变革”指哪一历史事件?

    (2)小鹭认为如图可以作为研究“文明开化”的史料,他的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期以来英国最贫困的兰开夏,到19世纪初成为最有活力的经济区。其重要城市曼彻斯特到1830年人口由原来的9.4万跃升到27万;纺织加工中心布莱德福在飞梭和珍妮机的推动下工厂产量增加600%。一些工人步入中产阶级行列,工业家的子女开始进入名牌大学。

    ——(美)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材料二  1882年爱迪生在纽约市建立了一家发电站,开始提供照明电流。不久,发电站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白炽灯照亮了城市的黑夜,使法律的执行变得更容易,也使工厂和商店能够在入夜之后继续生产和营业。这使原本不同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开始同步发展并形成合力,渐渐地将美国从农业债务国转变为富裕的制造业国家。

    ——摘编自(美)马克·卡恩斯《美国通史》

    材料三  贝恩斯写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曼彻斯特、布莱德福、纽约等城市尽管存在着不可争议的丑恶、污染的天空和骇人听闻的贫民窟,但这里更是智慧摇篮的组成部分,这些智慧的发明正极大改善着人类的生活。

    ——(美)利斯《城市观察:1820—1940欧洲和美国的城市社会生活》

    (1)依据材料一概括城市的变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造成美国这一时期变化的主要原因依据材料指出这些变化给美国带来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贝恩斯对城市化的态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他下令所有贵族都要着西式服饰,剪掉俄罗斯式的大胡子。他实施义务教育,还派遣贵族子女留学海外,像他当年一样学习西方的知识技术。他首次成功地把俄国带上了西方国家的路子,使其成为18世纪强大的帝国。对于改革路上的绊脚石,他总是毫不留情地——铲除,自己也参加了杀戮行动。

    ——(英)马丁·西克史密斯《铁血之国千年史》

    材料二  他上任之初,推行教育、税制等多项改革,颁布《法典》,统一了法国的法律制度,法治成为治国的基本原则,体系化的统治结构取代了封建旧制,他还凭其傲人的军事才能,将西欧大部分地区纳入法国领土。然而战事持续了20年,死者逾600万。

    ——(英)西蒙·蒙蒂菲奥里《大人物的世界史》

    材料三 

    人物

    事件

    结果

    林肯

    1862年颁布法案,宣布自1863年1月1日之后,所有反叛地区的奴隶“将在那时、并从此、而且永远自由”。

    只要北方军队一靠近,南方的奴隶就放下犁和锄头,成群结队地跑到联邦防线。

    1863年颁布《征兵法案》,规定富人交纳300美元或雇人顶替,可以免服兵役。

    补充了兵源,但引发了白人工人的暴动。

    ——据(美)霍华德·津恩《美国人民史》编制

    (1)材料一“改革”指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概括该事件对俄国的影响。

    (2)材料二“他”指的是谁?依据材料概括“法典”的价值。

    (3)写出材料三中1862年“法案”的名称。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案的影响。

    (4)归纳三则材料中的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共同作用。简要评价三则材料叙述历史人物的方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十五位代表,平均年龄不到四十三岁,来自十二个立场各异的州,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激辩四个多月,有人出言威胁,有人离场抗议,连主席华盛顿都写道:“我真懊悔跟这档子事沾上关系。”面对大会几欲解体的局面,宾州代表威尔逊痛心疾呼:“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当初革命初起时所说的话:‘不再有弗吉尼亚,不再有马萨诸塞,也不再有宾夕法尼亚。'我们已经成为同胞一国,埋葬掉所有的地方私利和倾轧。”疲惫不堪的代表们在盛夏的酷暑中一天又一天地争论着,试图找到合适的折衷办法。大家普遍认识到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美国试验的共和制独立国家将走向穷途末路。最终代表们的确“都做了一些让步”,达成了一致的意见,缔造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直到今天,这部宪法依然深刻影响着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的运行。

    ——摘编自(美)凯瑟琳·鲍恩《民主的奇迹》

    (1)写出材料中“宪法”的名称。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