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19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5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9 题
  1. 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原因的有

    ①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

    ②舍农桑,趋商贾……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

    ③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④生之者其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A. 全面内战揭开序幕

    B. 战略态势明显转

    C. 内战局势已然明朗

    D. 北平即将和平解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贼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一宣言

    ①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愿望

    ③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④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由此可知军机处

    A. 大臣须由专人担任

    B. 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

    C. 分化了内阁的权力

    D. 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人把太平天围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政策筑梦”是指

    A. 永安建制,分封诸侯

    B. 定都天京,军事全盛

    C. 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D.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 人之初,性本善 B.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实行“仁政”

    C. 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 )

    A. 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 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等。其中“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主要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清道光末年梁廷枏(楠)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终以众喙汹汹,人持一见,遂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将决焉,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该记述反映出作者对

    A. 英国政治体制已经有相当了解

    B. 场景的描述与事实相一致

    C. 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

    D. 英国社情民意有清醒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材料表明

    A. 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

    B. 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

    C. 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孟子·告子》曰:“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奖赏),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贪官)在位,则有让(责罚)”这说明

    A. 中央集权已经确立

    B. 周王权威至高无上

    C. 奖赏诸侯以地为据

    D. 考察监督维护分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C. 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

    D.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朱子语类》:“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辩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知行合一”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存天理,灭人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明清史志资料显示: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由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出

    ①江南市镇经济繁荣

    ②纺织业显著发展

    ③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④存在自由劳动力市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第十款规定:“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该规定反映出

    A.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至于我们民国的约法,没有规定具体的民权。在南京订出来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孙中山批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原因是其(   )

    A.没有体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B.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

    C.没有实现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没有贯彻五权分立的制宪理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转到探索民主社会在欧美为何可能,而在中国又为什么屡屡失败。先是戊戌,紧接着是辛亥,这种悲剧的一再重演,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这主要表明当时“他们”

    A. 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认知和反思

    B. 对欧美文明成果的肯定和赞扬

    C. 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刻思考和探索

    D. 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

    A. 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 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 “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A. 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

    B. 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 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D.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表是我国1957—1960年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由此中共中央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A. 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 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 实施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 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5 题
  1. 古代中国不断创新的官吏选拔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之末叶,桓、灵之世,柄去帝室,政在奸臣。……抑清德而扬谄媚,退履道而进多财。力竞成俗,苟得无耻。或父兄贵显,望门而辟命。……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抱朴子》

    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

    ——《后汉书·袁绍传》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选举二》

    材料三  科举制大事年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末年选官制度存在哪些弊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涉及的选官制度及标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人才选拔制度的基本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农业社会,农村市场既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依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三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草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文学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中国百年来的现代化之路显现出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中国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朝中后期,在复兴古学(经学)的潜流中,从封建社会的母体中产生了一股在批判宋明理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实学思潮……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

    ——王杰《明清之际:思想的冲突、批判与创新》

    材料二  文化观念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基础,但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而没有从制约“器物”与“制度”的思想观念文化上入手反思,而若没有这些文化基础就不可能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相应的社会政治制度,这点却被我们最广大的人们所忽略了。由此以后……都不断地遭到挫败,这实在不能说是没有其深刻原因的。

    ——刘惠君《试论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三  近代儒家文化缺乏一种在西方挑战面前,进行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难以实现从传统观念向近代观念的历史转变,从而只能继续以传统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陈旧的认识思维框架,来被动地处理种种事态与危局。由于观念与现实的严重悖离,近代儒家文化从而陷入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

    ——萧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近代士大夫与中西文化碰撞)》

    材料四  社会转型背后是更为深刻的文化转型问题。文化机制作为社会转型现象背后的深层结构性逻辑,深刻影响着社会转型的方式,是社会转型的本质。而文化转型则以社会转型为动因和表征,实践着文明进程意义上的变迁。

    ——周大鸣《文化转型:冲突、共存与整合的意义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典型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根源。

    (2)材料二中“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变革却始终都在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实学思潮”在近代又先后增添了哪些新内容和新发展?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变革都不断地遭到挫败的深刻原因。试结合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期的史实,举一例加以说明。

    (4)“文化机制……深刻影响着社会转型的方式”,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请你谈谈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化转型对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有哪些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对付长期的作战,当将以前对华处理办法明确修改……攻占汉口、广东(州)作为行使武力的一个时期。然后,主动地指导新中国的建设,特别防止急躁。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其内部进行基本工作——恢复治安……治安地区大体包括从包头连接黄河下游、新黄河、庐州、芜湖、杭州一线以东的地区。……为了迅速达到治安的目的,当固定地配备相当的兵力……除上述以外的占领地区,则作为作战地区。……根据敌我形势而配备的兵力,要限制在必要的最少限度内。……亲日政权的扶植,特别是有关亲日政权的统一,其主要目标是使之逐步稳健地发展。

    ——摘自1938年12月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昭和十三年秋以后对华处理办法》

    材料二  每当学校举行朝会或逢到日本什么纪元节、明治节、天皇诞辰纪念日的时候,全部学生被命令向太阳旗致敬,唱日本的国歌,向天皇所在地方的东方遥拜,并听“日满不可分”、“日满一心一德”、“民族协和”以及“忠君”、“服从”等反动训诫。……在伪满的修身教科书上,日寇尽量赞美与宣扬中国封建时代一套吃人的旧礼教,如什么“尊孔”、“忠君”、“以服从为伦理的第一要件”……

    ——摘自l943年9月《解放日报、东北沦陷十二周年纪念特刊》

    材料三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四  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概括归纳日本对华作战方针政策与战争初期阶段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材料二揭露了日本怎样的侵华政策?日本大力宣扬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理解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

    ——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什么主张?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试分析其“创新”有何现实意义。

    (2)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