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8 题,其中:
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按要求填空。

    (1)白云回望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2)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一文中,用来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进行对比论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按要求选择

    (1)下列选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_______)

    A.一次语文工作会议上,王教授说:“那我就抛砖引玉,先说几句吧。”

    B.评委会的成立得到了各位的鼎力支持,专家们纷纷颔首允诺,忝列其间。

    C.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D.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实在不能莅临贵校参加座谈会,深表歉意。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_____)

    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_______________,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____________,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又称之为“中和”,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中”,恰当之谓也

    ②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③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

    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③④⑤①②        B.②⑤③①④      C.②③⑤④①     D.④⑤③②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提升文创竞争力有必要“两头走”

    ①故宮又上了头条——因为预约“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的人数过于火爆,故宫官网被网友“瘫痪”了。近年来,故宫在文创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比如,故宮文创携手世贸以“快闪店”的形式登陆上海,独特的展览形式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故宮的做法给上海打响文化品牌、提升文创竞争力,可以带来不少启示。

    ②21世纪,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从综合竞争力演变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构建城市品牌成为挖掘城市内在价值、在城市竞争中实现差异优势的重要举措。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拥有独特的文化特质和资源,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在此汇聚。改革开放以来,也创造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文化产品。但冷静来看,上海现有的文化产业链是不完整的。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文化与品牌断裂、文化与大众割裂,导致上海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上缺乏足够多的核心竞争力。

    ③如何做出真正有内涵、能推广的文化品牌,如何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城市文化品牌?结合现实挑战,有必要“两头走”:一头做精做深,尊重传统,提升文化文艺价值;另一头与市场对接,把传统和当代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老百姓更接近艺术,更愿意体验文化。

    ④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需要尊重传统,并将其内涵进行充分阐释和挖据。这就需要通过作品、人、环境三大要素来实现,即通过作品本身内涵的挖掘、文化工作者思想引领的加强、科技文化融合手段的环境支撑三个要素来实现。

    ⑤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并以建筑、路名、符号等形式将各种故事隐藏于上海城市的各个角落。这正是精品创作的直接源泉。同时,对经典作品再创作也是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可以看到很多致敬经典、追缅先烈的作品。

    ⑥古往今来,文化都是靠匠人精神传承的。匠人精神之于文化,是引领和指导,更是生根发芽的根基。杨致俭古琴制作技艺工作室就是一个例子。

    ⑦从深层次来看,全球范围内正在发生的技术革命与200多年之前的工业革命有着本质区别。它是建立在互联网逻辑基础之上的信息革命,而信息态的虚拟价值恰恰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价值。文化与科技融合,本质上是创意与创新融合,是以科技推动创意的质量和产业化。技术能够提升文化创意设计的表现力和创作力、提高创意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这在影视制作、游戏、会展、广告、主题公园、建筑设计等行业尤为明显。

    ⑧文化品牌的另一头应该与市场对接,把传统和当代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海存在一批质量过硬的文化品牌,如许多老字号产品过硬,但缺乏将产品推向更大市场的契机;不少演出院团拥有好的文艺作品、文创产品,却缺少能够帮助这些好作品、好产品实现产业化的人才,更缺乏能够挖掘和提供这类人才的机制和平台。

    ⑨文化品牌的打造,在关注内涵提升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市场、受众的需求及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加何将文化创作与现代文化消费整合是文化领域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从对外传播角度来看,大部分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依然停留在“京剧和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如果想扩大文化品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影响力,离不开文化的现代化、产业化:要实现文化上的自我突破,也离不开文化的现代化、产业化。

    ⑩日前,文化产业化的首要发展目标是使文化产业回归市场本位。而要让文化产业回归市场本位,首先要靠人才、不仅要引进好的创造型人才,而且要培养和引进具有营销、广告、中介、经营等相关能力且能把传统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源转化为畅销产品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是文化和市场需求的纽带,是文化产业大众化的关键。

    ⑾平台也是一个关键要素。平台是将创作、表演、企业、媒体、受众嫁接在一起,生产出市场喜闻乐见又兼具实用价值、审美价值的产品,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关所在。在这一方面,上海民营院团的发展正在提供借鉴和经验。它们的创作活力和创作质量深刻带动了艺术潮流,体现出强劲的市场爆发力。特别是,一些年演出场次破万的数据,更说明它们受到了不同群体的喜爱。

    ⑿就发展模式而言,平台资本的多元化也是成功的基础要素。国家艺术基金的注入、大企业的投资和众筹赞助,多元化的“输血机制”使得民营院团的发展拥有强劲势头以及后劲。

    ⒀文化要活起来,还需实现不同文化资源之间、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等的嫁接,这就要有完善的机制作为保障。上海的张江文化创意园区就是典型的机制带动文化产业发晨的案例。在张江文创区,探索、钻研、合作是三个明显特质。前两者意味着对市场的把控与前瞻,后者则是文化资源的整合与重构。

    ⒁在做活做新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不能把精品化和大众化割裂开来。精品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只有具有真正文化内涵的作品,才能被老百姓所认可;大众化是精品化的检验,只有老百姓易于接受的文化作品,才能长久地流传下去。我们要通过精品化将当代作品转化为经典作品,再通过大众化、市场化将经典作品转化为大众易于接受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带来经济价值,又能满足老百姓的精神追求,从而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选自《解放日报》2019年2月26日)

    1.第⑿段中的“输血机制”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上海有一批老字号文化品牌尚未与市场对接。

    B. 提升老字号文创竞争力的关键就在科技人才。

    C. 现有机制对老字号文创竞争力的提升有待完善。

    D. 打造文化品牌必须及时关注市场的需求与变化

    3.下列选项中,根据最后一段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具有真正文化内涵的作品老百姓也有可能认可。

    B. 当代作品精品化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C. 只要有文化品牌的精品化就能实现文化产业的价值。

    D. 提升文创竞争力必须先走大众化,然后再走精品化。

    4.结合文意,列举一个“文化产业回归市场本位”的成功例子,分析其成功的主要因素。

    5.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①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②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③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④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⑤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的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⑥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⑦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令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的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的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的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⑧徐先生之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的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的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的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得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

    ⑨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有删改)

    1.分析文章第③段刻画国文老师形象的用意。

    2.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赏析。

    3.文章第⑨段意蕴丰富,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4.评析本文的语言风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诉衷情

    (宋)仲殊①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初归。钟声已过,篆香②才点,月到门时。

    (注)仲殊,俗姓张,名挥,仲殊为其法号。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曾住苏州承天寺、杭州宝月寺。②篆香:又称百刻香,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

    1.下列关于本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1-2句描写春风吹衣,杨花飞舞的美好景象。

    B. 上阕3-4句写水波荡漾、绿树掩映、黄莺齐鸣的喧闹景象。

    C. 下阕1-2句描写晚上刚回寺院看到的清幽寂静的院落屋子。

    D. 下阕第3句描写月亮朗照的背景下作者撞钟、焚香的情景。

    2.对本作品的评价恰当的一项是

    A. 清婉自然 B. 深沉含蓄 C. 凄清落寞 D. 空灵深沉

    3.本词中出现了两次表示时间的词“晚”(春晚/晚初归),请结合具体语境作赏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王守仁传

    ①王守仁,宇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②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②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③,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③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④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④。忽悟格物致知⑤,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信不疑。学者翕然⑥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注释)①王守仁,别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②蔑:无。③胶浅:搁浅。④日绎旧闻:每天研究以前所学。⑤格物致知: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⑥翕然:一致。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华性孝,士论多之(_____________)(2)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_____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孝宗甚眷之(   )

    A. 关心 B. 宠爱 C. 眷念 D. 器重

    3.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B.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C.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D.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5.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6.第①段“守仁抗章救被廷杖四十被贬贵州”和第②段“不救安庆而攻南昌”两个事例分别反映了王守仁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醉乡记

    (清)戴名世

    ①昔余尝至一乡陬①,颓然靡然,昏昏冥冥,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目为之眩,心为之荒惑,体为之败乱。问之人:“是何乡也?”曰:“酣适②之方,甘旨之尝,以徜以徉③,是为醉乡。”

    ②呜呼!是为醉乡也欤?古之人不余欺□。吾尝闻夫刘伶、阮籍之徒④矣。当是时,神州陆沉⑤,中原鼎沸,而天下之人,放纵恣肆,淋漓颠倒,相率入醉乡不已。而以吾所见,其间未尝有可乐者。或以为可以解忧云耳。夫忧之可以解者,非真忧也;夫果有其忧焉,抑亦必不解也,况醉乡实不能解其忧也,然则入醉乡者,皆无有忧也。

    ③呜呼!自刘、阮以来,醉乡遍天下;醉乡有人,天下无人矣。昏昏然,冥冥然,颓堕委靡,入而不知出焉。其不入而迷者⑥,岂无其人者欤?

    (注释)①乡陬(zōu):偏僻的地方。②翻适:畅快舒适。③以徜以徉:安闲自在。④刘伶、阮籍:俱为西晋人,名列“竹林七贤”。刘、阮纵酒放诞,蔑视封建礼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常以醉酒保全自己。③陆沉:指国家陷于灾祸。⑥其不入而迷者:不入醉乡并且不昏迷慌惑的人。

    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矣 B. 焉 C. 也 D. 耳

    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首先写“我”到醉乡时的醉酒的真实感受。

    B. 第①段首先写“我”看到的醉酒之人的醉酒表现。

    C. 第①段具体描绘了醉酒对人的生理、心理的伤害,奠定了情感基调。

    D. “醉乡”是一个可以痛快喝酒、大饱口福、安闲自在的地方。

    3.对文中②、③段的“呜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的“呜呼”承接第①段的醉乡之说表达了强烈的惊讶之情。

    B. 第②段的“呜呼”承接第①段的醉乡之说表达了豁然开朗的喜悦之情。

    C. 第③段的“呜呼”表达了对“醉乡遍天下”的强烈震撼和无奈之情。

    D. 第③段的“呜呼”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强烈的担忧之情。

    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而荒感败乱者,率指以为笑,则真醉乡之徒也己。

    A. 第①段末尾 B. 第②段末尾 C. 第③段末尾 D. 第③段开头

    5.分析第②段划线部分的论证思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根据以下材料写作。

    有人说,理解是对人的最大的善举,也有人说理解是对人的最大的纵容。现实生活中缺少理解,人们热切地呼唤理解,但什么是真正的理解,如何把握理解的尺度是需要作一番审视的。

    看了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