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3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导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结束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尚未建立

    C. 新民主主义的过渡尚未结束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智者学派授人以修辞、演讲之术而不论其学习目的之善恶,使他们攫取城邦权力或在法庭上胜诉,受到了很多雅典人的欢迎,但也有些人认为智者学派败坏了雅典的民主政制。这反映了

    A. 民主与专制的冲突   B. 功利与道德的矛盾

    C. 平民与贵族的对立   D. 个人与集体的分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2001年9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会议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我们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台湾情况不同,我们仍将按照同一方针,争取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这个“不同”是指

    A. 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港澳问题属于外交、主权问题

    B. 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后,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而香港和澳门不行

    C. 解决台湾问题有战争的可能

    D. 台湾的文化传统和港澳不一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悼念的是

    A. 孙中山

    B. 宋教仁

    C. 陈独秀

    D. 鲁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

    A. 出现在淮海战役结束后

    B. 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

    C. 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

    D. 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由此可知新中国成立

    A. 使农民阶级上升为领导阶级

    B. 使工人阶级的地位大为提高

    C. 工农的地位没有变化

    D. 使工人不再需要参加体力劳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公元前494年,古罗马面临外敌侵袭的紧张局面,平民因不堪忍受债务奴役掀起了第一次“撤离”运动(即以集体退出公民大会和军队作为斗争手段),这使贵族大为惊慌,只得向平民妥协让步。《十二铜表法》就是贵族向平民妥协的产物。这反映出

    A. 平民斗争使罗马由独裁走上法制

    B. 平民采取有效手段争取自身利益

    C. 平民斗争打破了贵族专制的局面

    D. 贵族在政治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789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的自由: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这说明此修正案

    A. 明确了宗教对政治的作用

    B. 完善了对国会权力的制衡

    C. 意在削弱国会立法权

    D. 强化了对人权的保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以下节录的“叙史”部分,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周武王,   ①   ,八百载,最长久。……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②   ,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唐高祖,起义师,   ③   ,创国基。……太祖兴,   ④   ,号洪武,都金陵。

    A. ①除隋乱②始诛纣③国大明④嬴秦氏

    B. ①始诛纣②除隋乱③国大明④嬴秦氏

    C. ①始诛纣②嬴秦氏③除隋乱④国大明

    D. ①嬴秦氏②始诛纣③除隋乱④国大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王国维:“立贤之利过于立嫡……而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籍,而争之易生,其弊并不可胜穷。”材料意在说明

    A. 宗法制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员

    B. 贵族统治有利于政治垄断

    C. “立嫡以长”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D. 宗法传子有利于社会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他们看来,抽签的整个过程,神都在显示着他的作用,抽签的结果是神意的表达,他们必须执行。古希腊人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这一措施

    A. 彰显了神权在雅典崇高地位

    B. 保证了公民参政机会平等

    C. 便利了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D. 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正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天朝田亩制度》中,从“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银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语,可知太平天国的理想境地是

    A. 共产与民主

    B. 共产与平等

    C. 平等与自由

    D. 民主与科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学者陈晓楠曾说:“这部充满时代气息的著作,既没有能够在太平天国内部化作是征伐江山的动力,也没能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任何的影响,……但依然给这个腐朽的农民起义运动,带来了一抹亮丽的新鲜的时代色彩。”材料所评论的著作

    A. 表达了农民对平等的追求

    B.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C. 为太平天国注入了新动力

    D. 开启学习西方文明的先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我国古代皇权有两个涵义,一个是制度上皇权,这个皇权就是一个符号、一个概念,其本质特点就是专制;另一个是人事上的皇权,即具体皇帝的个人权力,这个意义上的皇权是相对的。据此推知,康乾盛世时期

    A. 制度上皇权加强,人事上皇权削弱

    B. 制度上皇权削弱,人事上皇权加强

    C. 制度上和人事上皇权都不断加强

    D. 制度上和人事上皇权都不断削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自1956年中国与首个非洲国家埃及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始,到1965年,先后同19个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同几内亚、加纳等许多国家签订了友好条约和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无关的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广泛的影响

    B. 日内瓦会议周恩来六点建设性意见的推动

    C. 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

    D. 亚非万隆会议上的“求同存异”产生共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确立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宪法没有赋予议会立法权

    B. 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 宪法授予皇帝巨大的权力

    D. 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37年,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回忆:“吾父在日,无日不思返浙江原籍。吾辈则乡土观念较轻,以为吾中国人自命为中国人足矣,于此中复自画为某省某县人,有何意义?”据此可知,任鸿隽

    A. 较之先辈乡土观念较轻

    B. 有“中国”观念无乡土意识

    C. 志在抗日无暇顾及乡土

    D. 认为省县户籍管理没有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历史学家陈旭麓提出,在近代中国“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是统一的”。下列理论或口号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三民主义

    C. 工农武装割据

    D. 扶清灭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梁启超对甲午中日战争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 促进了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

    B. 导致了戊戌政变的发生

    C. 启迪了民众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

    D.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个坎坷的发展历程。其中,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

    C.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 实行“一边倒”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反映出

    A. 宗法制度是执政的基础

    B. “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 官员都具有爱民的思想

    D. 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关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最重要成果,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

    B. 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否定,表明国家主权在民

    C. 它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通常以议会作为代表民意的机关。

    D. 考核任命制是它的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美国1787年宪法在制宪会议而非邦联国会的框架下制定。美国宪法的修改方式有两种,一是参众两院通过宪法修正案,二是重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新宪法。这样做的主要用意是

    A. 协调各方利益分歧

    B. 维护三权分立体制

    C. 树立宪法无上权威

    D. 确保民主共和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夏、商王位的传承多实行兄终弟及或父子相传,而周代强调“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变化说明

    A. 宗法观念开始形成

    B. 宗法体系逐步完备

    C. 贵族政治走向衰落

    D. 集权体制已经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法国政治制度优于德国

    B. 法德两国面临的任务不同

    C. 德国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D. 法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时期,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氏族的称号。而氏则出现于后来的父系氏族社会,是姓衍生的分支,是古代贵族特有的标志。春秋战国时期,贱民和奴隶才获得了“姓氏”。

    刘姓,源自尧的后裔刘累。祖根于河南鲁山,后代以刘为姓,此为刘姓主源。春秋时期,周匡王封小儿子于刘邑,号刘康公,其后以刘为姓。西汉初年,刘氏子孙分封各地,形成望族;“娄敬劝高祖都关中……赐姓刘氏”;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冒顿姓孪,但按照匈奴贵者皆从母姓的习俗,孪氏子孙皆姓刘。北魏孝文帝时,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姓。

    ——摘编自陈建魁《中国姓氏文化》

    材料二洪秀全称王后,在其长子“天贵”的名字后加了一个“福”字,希望其永保社稷、代代为王。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被视作封建传统的“字”、“号”遭到摒弃,人们纷纷响应“一名主义”。文学经典也常作为取名的来源,如“林徽因”,取自《诗经》“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新中国’成立后,不少人用“斯、基、娅、莎”等俄文音译字为孩子起名,“卫国”、“跃进”、“忠红”等名字屡见不鲜;改革开放后,除“丽娜”、“杰克”等洋名不断涌现以外,更多的人给名字赋以文化意蕴,如“勇、伟、超、倩、颖”等;一些用字逐渐演变成男女通用字,如:“鑫、晓、洁、聪、亮”等;四字非复姓名字出现,极大地减少了重名率,也进一步体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和特立独行的时代特征。

    ——摘编自张军红《从姓名用字透析21世纪以来国民思想变迁》

    材料三中国长期以来,姓氏随男,从遗传学角度来说,许多遗传疾病只在同样姓氏的人群中传播,因此形成了“同姓不婚”的现象。姓氏起着明血缘、追溯源、连宗连支的纽带作用。修族谱、建祠堂、扶贫济困、互助守望,增进了同姓氏之间的血缘亲情。海外华侨纷纷寻根认祖、捐资助学、兴办实业,投身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近年来,海峡两岸多次共同举办祭祀黄帝、炎帝的相关庆典活动。

    ——摘编自肖锐《论中国姓氏文化研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贱民和奴隶获得姓氏”的原因;简析“刘姓”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人取名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姓氏文化的社会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丞相经历了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独相”阶段,到常常七八个宰相在一起议事的“群相”阶段,再到兼相——丞相没有了。这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历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更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读史札记》

    材料三:万民法是“市民法”的对称。又称“各族人民的法”。罗马法中调整非罗马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在法的渊源上,主要采取裁判官告示或司法文件、法学家解答、皇帝敕令等形式。在内容上,更多的涉及财产关系和商业关系。体系较市民法更加完备,程序上较为简便灵活,更适用于维护罗马奴隶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具有某种国际法和自然法的性质,现代国际法的语源就直接来自万民法,产生于公元前242年。

    材料四: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各创立的政治制度。并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罗马《万民法》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