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 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B. 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的统治

    C. 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D. 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4 题
  1. 1876年,发昌机器厂在《申报》刊登广告,称该厂“专造大小轮船机器,已造起数艘,快马如飞”。1893年该厂生产的“汉阳号”轮船卖给朝鲜商人。这表明近代中国轮船行业

    A. 已经完全实现了生产的自主化

    B. 与西方轮船行业展开竞争经营

    C. 成为近代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D. 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昼出耘田夜绩麻(“绩麻”意为把麻搓成线),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诗反映

    A.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 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

    C. 家庭手工业艰难经营   D.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近代史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把天主教会作为斗争对象,这主要是因为(  )

    A. 教会是欧洲封建势力的主要代表   B. 教会势力发展严重损害世俗政权利益

    C. 罗马教会势力的扩张损害各国民族利益   D. 当时多数西方国家实行政教合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A. 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 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

    C. 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D. 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了( )

    A. 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B. 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C. 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潮

    D. 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进入高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评论道:“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萧公权在此认为黄宗羲

    A. 具有近代民权主义思想

    B. 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

    C. 彻底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D. 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 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 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

    A. 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 B.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 法国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举总统 D. 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立法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

    A. 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请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这说明

    A. 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B. 美国已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C.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 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发生动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法国制定的“研究开发基本法”以信息技术为首要开发领域,西德实施为期5年的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计划,英国则开始了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上述现象表明

    A.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B. 政府干预思想影响深远

    C. 两极格局即将被瓦解

    D. 欧共体的合作貌合神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人说:“孔子是东方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西方的孔子,作为代表性的先哲,他们都是一种文化符号。”苏格拉底之所以具有如此的历史地位是因为(  )

    A. 他开西方人文主义的先河   B. 他与孔子一样成为历史上的先哲

    C. 他是雅典民主改革的先驱   D. 他挽救了沦丧中的雅典城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他安抚四邻,持续发展与美国的外交,并修复与苏联的关系。在国内……建立自由贸易区,放弃吃‘大锅饭’的人民公社体制、引进外国资本,这标志着某种意识形态的转变。”材料中的“他”(  )

    A. 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   D. 在遵义会议上成为党的领导核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   )

    ①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

    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④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棉纺织企业迅速增加,但从1860年到1894年,全国的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只增加了2.4%。这种状况说明(  )

    A. 外国棉纱具有价格优势   B. 中国种棉业发展滞后

    C. 外国棉布在中国畅销   D. 中国人排斥机器制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即使从政治实践看,这种平民化的特色也远甚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从“政治实践看”,下列制度更能体现出“这种平民化的特色”的是(  )

    A. 郡县制的推动   B.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C. 科举制度的实行   D. 内阁制度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  )

    A. 中国科技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B. 符合中国国情实际

    C. 攻坚重点始终不变   D. 苏联模式影响较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学者指出,虽然罗斯福与胡佛都是垄断资产阶级代理人,但两人有显著的区别。胡佛是一个维护一般垄断资本主义的总统,罗斯福则主张联邦政府以“总资本家”的身份协调美国社会各阶级的关系。据此可以推知(  )

    A. 美国政党政治决定两者代表不同利益   B. 胡佛坚持自由资本主义政策

    C. 罗斯福更加代表广大大资本家的利益   D. 二者就处理政府地位问题存在异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民国初年,人民开始在公开的场合畅谈国事,对政府的决定、法令进行监督,“无分伦类,皆托义于公民。辄日,共和政体,用人行政,上官不能专也”。这反映了(  )

    A. 中国已经建立了民主的政体   B. 全国人民参政议政意识高涨

    C. 革命后民主思想渐入人心   D. 人民主权在中国已基本实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 民族主义者   B. 专制主义者

    C. 自由主义者   D. 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下列关于其形成过程,表述正确的是(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B. 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

    C.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各成员的出口贸易经营者不得采取不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或扭曲国际贸易竞争,尤其不能采取倾销和补贴的方式在他国销售产品。”材料体现了世界贸易组织

    A. 非歧视原则

    B. 关税减让原则

    C. 公平竞争原则

    D. 透明度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整个18世纪成为理性的时代和批判的时代。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思想家的思考更侧重于(    )

    A.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B.反对宗教神学体系

    C.倡导现世生活幸福  D.宣扬人的地位和价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19年5月的《蔡元培复政府慰留电》中说,“大总统、总理、教育总长钧鉴:……学生举动,踰越常规,元培当任其咎。政府果曲谅学生爱国愚诚,宽其既往,以慰舆情,元培亦何敢不勉任维持,共图补救……”由此可见蔡元培(  )

    A. 否定五四运动   B. 认为学生运动虽不合法但合情

    C. 认为爱国应该理性   D. 认为五四运动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南互保指中国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之役期间,中国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同外国开战的事件。

    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使帝国主义在华的权益受到冲击。英国在长江流域投资最多,因此,一面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一面策划独占长江流域、分裂中国的“东南互保”,并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积极响应。英国的如意算盘引起其他帝国主义的反对,英国被迫让步,策划中的“东南互保”由英国独家经营变为各国共同“保护”。

    1900年6月,由上海道台余联沅与列强驻沪领事会议,东南各省代表出席,炮制了《东南保护约款》9条,《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10条,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使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督抚保护”,互保局面形成。接着,闽浙总督与列强订立《福建互保协定》,互保范围扩大到广东、四川、陕西、河南、山东等10余省。中外互保以刘坤一、张之洞为盟主,李鸿章、袁世凯为支柱,盛宣怀积极串联,与列强相呼应,表明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请结合史实,评价东南互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欧洲人开始真正侵入中国为止,这整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伟大时代之一:传统的制度和习俗——一农业经济、儒家生活方式、选拔政府官员的考试制度和身居北京的天子的受人尊敬的统治——一直在顺利地、令人满意地继续着。假如在普通的时代,这种秩序和持久性或许可看作是件幸事。但是,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在这样一个时代,稳定成了可咒诅的东西,而非幸事。相对地说,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是静止的、落后的。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观念,尽管那时在西方被认为理所当然,但依然不合中国人的思想。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了新的国际分工,世界经济体中的核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三个部分的区分更加清晰,新兴工业国和现代工业文明处于生产技术含量高、资本密集、高工资产品所在核心区,传统农业国和古典农业文明则被迫接受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其农业依旧在原始技术的低效率基础上停滞与徘徊。越来越多的传统农业国被外来的现代生产力造成低度发展和边缘性发展,工业革命拉大了各大文明区的差距。……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性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过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是决定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础,你怎样看待这种稳定的“幸”与“不幸”?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形成的影响。

    (3)以明清时期和西方工业革命后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三中世界历史纵向、横向发展的相互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