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字词书写 1 题,基础知识综合 1 题,名著阅读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对比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作文题 2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18年6月启动以来,全国各地工会、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积极响应。

    B. 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 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D.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荷会让人疲惫不堪。

    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⑤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⑥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 ③⑤④①②⑥ B. ④⑤③①②⑥ C. ⑥⑤③④②① D. ⑥⑤③④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B. 习近平主席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尽显人民领袖爱人民的崇高风范,也是共产党人崇高品格的写照。

    C. 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起来,还重点考虑了诗词文化的意境和表现形式。

    D. 美好生活是我们的追求,这“美”是什么?看到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我们有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大写的人,才最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中,李锐同学首当其冲,率先跑到终点,为我班赢得了荣誉。

    B.春天的东湖,草长莺飞,风声鹤唳。漫步在东湖湖畔,你一定会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吸引。

    C.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D.调查显示,70%的网友对二手房个人税增至20%的新政觉得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政策对于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低收入者不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对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说起玉门关,大家马上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我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耸立在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的一个沙石岗上。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城墙高达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上有女墙,下有马道,不管来着是人还是马,都可直达顶部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A.“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我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的主干是“情绪引发向往”

    B.“不管来着是人还是马,都可直达顶部”这一句是含条件关系的复句。

    C.“悲壮苍凉”“登上古关”“举目远眺”“胡杨挺拔”“泉水碧绿”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相同。

    D.“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中的顿号使用错误,应该改为逗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是(   )

    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B.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耄耋”指八九十岁。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D.史书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书价值,其编写体例较多。其中《资治通鉴》为纪传体,《战国策》为国别体,《史记》为编年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用正楷规范、美观地在田字格内书写相应的词语。

    2019年,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dǔ dìng前行。我们为共和国70年的辉煌成就喝彩,被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震撼。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sháo huá,共同迎接2020年的到来。

    ——摘自《习近平2020年新年贺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基础知识综合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苍桑数千载,磨练百代人。中国书法用它那_____的甲骨文、沉雄的篆书、典雅的隶书、______的楷书、 _______的行书、______ 的草书,陶冶了东方,熏陶了世界,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为炎黄子孙赢得荣光,它是华夏文化的瑰宝,世界艺术的奇葩(   )。

    学习中国书法,就要揣(  )摩那纵横万象的点画,推敲那千姿百态的结构,探索那疏密相称(  )的布局,体会那提按顿挫的律动,摸拜那揖( )让开合的神思,迷恋那诗词曲赋的意韵——让音乐的节奏、舞蹈的逢望、数学的比例、力学的原理、平面的构成……都造化在一起,交相辉映,灵光四射,那该是何等动人的画面啊!

    (1)给文中加点字,依次注音。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_____改________     _______改________

    (3)在文中空白处依次填上正确的修饰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潇洒  狂飞  古朴  端庄     B.古朴  狂飞  端庄  潇洒

    C.狂飞  潇洒  端庄  古朴     D.古朴  端庄  潇洒  狂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按要求填空。

    A.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藤野先生》)

    B.①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②鲁达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1)A语段选自《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出自散文集《________》。语段中“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①这段文字出自《水浒传》的第七回“___________,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填回目名)。从B②语段的言行中,你读出了鲁达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背诵默写

    ①《〈论语〉十二章》中阐明“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诗人李白离别时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④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⑥遥看是君家,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⑦________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

    ⑧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⑨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⑩__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散文,完成后面11-14题

    皱纹里绽出的花

    ①在孩子的心中,母亲的脸是最富内涵、最为生动的。那纵横交错的沟壑是岁月的印记,那曲曲折折的皱纹是爱的线谱,那失去光泽的肌肤是没有养分的土地。我真正认真地看母亲的脸,被母亲的脸触动心灵,源于一次赏花。

    ②那是多年前一次观赏令箭荷花时带给我的美丽与哀伤。粉红的花朵娇嫩清新,如出水芙蓉般光洁鲜艳,可它的母体枯瘦苍白,没有“血色”,与它绽放的鲜嫩、水灵、娇艳的花朵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难以相信它那干瘪甚至显得有些丑陋的母体,竟能生出这般亮丽的花朵。令箭荷花的母体奋不顾身怒放出了自己的花儿,全不在乎自己的美丑,好像它为了花儿的美丽而甘愿牺牲自己。哦,这就是母亲的情怀!

    ③我由此端详起了母亲的脸。母亲那时50出头,岁月的刀痕已刻在脸上,最突出的是眼角、嘴部的褶皱,像暴晒过的黄土地,渠沟交错。尤其是她嘴角那左右三道皱纹,稍远看,就像三根画上去的胡子,有点滑稽。我开玩笑地对母亲说:“妈很像只长胡子的老猫。”母亲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了,这一笑,皱纹显得更深了;我的心却像刀割一样。

    ④其实母亲的脸在年轻时就皱纹纵横了。家里有一张母亲的半身照,那是在她不到30岁时照的。母亲不丑,而且30岁是一个女人芳华吐艳的年龄,可作为6个孩子的母亲,那时她的脸上已爬满了皱纹。那满脸的皱纹,是随着乳汁被孩子吸干的,是被岁月的风沙吹打雕刻成的。望着照片上的母亲,我的视线模糊了。

    ⑤我们姐弟6人都赶上了那个饥荒和贫困的时代。我刚出生时,家里已无粮下肚,只靠白菜根充饥度日。本就极度瘦弱的母亲,生我后又得不到营养补充,没有奶水喂我,人还浮肿了起来。为了不让我和哥哥姐姐饿死,她拖着病体从亲戚那儿弄来一点小米,藏在隐秘的地方,每餐撒调料似的捏几小撮放在菜根汤里,让我们的碗里有了米。

    ⑥尽管米比珍珠还要贵重,但母亲总是单独给我煮一碗粥,以粥代奶。这粥“奶”,她舍不得吃一口。父亲说,那时候我人小胃口大,能吃,就属我身体好,小猪娃似的胖乎乎、圆润润;全家浮肿得最厉害的人就属母亲了。3年自然灾害熬过去,母亲老了一大截,身体也更差了。从她生我3年后的照片看,母亲比之前衰老了十多岁。

    ⑦孩子多,累的是父亲,更累的是母亲。父母不认字,但他们深知养孩子的责任,要让孩子们成为有文化的人。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家乡,这个愿望是非常高大上的。

    ⑧为实现这个愿望,父母亲拖着病体日夜劳作抚养我们,让我们兄弟姐妹6个都上了学。后来,因家里极度贫穷,除了姐姐主动辍学充当了母亲的帮手外,其他兄弟姐妹都上了学,也读到了大学。村里常有人夸我母亲:“杨菊英你真行,宁可苦死自己,也要让孩子念书!”看到母亲笑得像菊花似的,我默默地别过了头……

    ⑨母亲的皱纹成了我的伤痛,也许是我对母亲的艰辛理解得太深,我总怕端详她的脸,那日渐粗深的皱纹,让我看一眼就酸楚落泪。

    ⑩皱纹是生命燃烧后的残留,母亲脸上这越来越深越来越多的“残留”,难道正在摧灭她的生命之灯?每当想到这,总让我揪心伤痛。如今,母亲已离我远去,留在我心里的是那张笑起来满是皱纹的脸,那一道道纹路里盛着慈母的爱和牵挂,让我每忆起来,心中如划开了道道伤口,那伤口处又绽出爱的花朵。

    1.第②段写“我”观赏令箭荷花时带给“我”的美丽和哀伤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2.第⑨段“母亲的皱纹成了我的伤痛”,从全文看,导致我伤痛的有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母亲那时50出头,岁月的刀痕已刻在脸上,最突出的是眼角、嘴部的褶皱,像暴晒过的黄土地,渠沟交错。(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每餐撒调料似的捏几小撮放在菜根汤里,让我们的碗里有了米。(赏析加点字)

    4.文章以“皱纹里绽出的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议论文,回答下面问题

    说经典

    梁衡

    ①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

    ②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就是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修炼不够,太轻太薄,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阴,一不经意间成了经典。当然,经典也有呕心沥血、积久而成的。像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末日的宣判》,一画就是八年。不管是妙手偶成还是苦修所得,总之,它达到了那个水平,它如铜镜愈磨愈亮,要是一只纸糊灯笼呢?用三五次就破了。

    ③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绝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经典不怕后人重复,但重复前人却造不成经典。

    ④文化的发展总是一层一层,积累而成。在这个积累过程中要有个性,能占一席之地必得有新的创造。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的欧、颜、柳、赵,王羲之的行书、宋徽宗的瘦金书都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因为在这之前没有过,实现了“空前”,有里程碑的效果。它们是永远的参照点。

    ⑤经典又是绝后的,你可以重复它、超越它,但不能复制它。后人时时的想起、品位、研究经典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借鉴它,以便去创造自己新的经典。就像爱因斯坦超越牛顿,爱因斯坦和牛顿都不失为经典。齐白石谈到别人学他的画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因为每一个经典都有它那个时代、环境及创造者的个性烙印。你只能创造你自己的高峰。唯其这种“绝后”性,才使它高标青史,成为永远的经典。我们对经典的重复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一次新的挖掘。

    ⑥经典所以总能让人重复、不忘、总要提起,是因为它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价值。凡经典都超出了当时实践的范围而有了理性的意义,有哲理的内涵,唯理性才可以指导以后的实践。只有理性的东西才经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证,而它又总能在新的条件下释放出新的能量。如天然放射性铀矿一样,有释放不完的能量。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说:“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都是永远的经典,早超出了当时的具体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就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小提琴曲《梁祝》中爱的旋律,还有毕加索油画中的哲理,张旭狂草中的张力也都远远超出自身的艺术价值而有了生命的启示。

    ⑦总之,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是因为它丰富的内涵,每一次重复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像一块糖,因为有甜味人才会去嚼。能经得起人反复咀嚼而味终不淡,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风一吹雨一打就碎,而一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

    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经典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第⑤段换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其作用

    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能经受住一遍遍、一代代的重复,而不会被可怕的重复之斧劈碎。

    B.要让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就要设法提高自己的的修养和水平,还要有个性,有新的创造。

    C.后人品味、研究经典,都是为了创造他自己的高峰和新的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

    D.经典都是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对经典的每一次重复,不是表面的阅读,而是一次新的挖掘和印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诗赏析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高适隐身渔樵数十年,刚做了几年县尉又不堪吏役辞掉了,可谓饱尝世途的艰辛。此次赴陇右幕府,心情复杂。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④更:经历。

    1.这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属于___________诗, 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___________ 、湍上急流、____________的金城美景。

    2.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D.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①焉,日:“请以此修②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予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③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

    [注释]①致邑:给一座城,邑,封地。②修:整治。③不我骄:宾语前置句,即“不骄我”。骄,傲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

    (2)曾子衣敝衣以耕(_______)

    (3)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

    D.孔子闻之/闻寡人之耳者

    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为宫室之美

    A.人皆有之 B.无丝竹之乱耳

    C.辍耕之垄上 D.醉翁之意不在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5.曾子为什么不肯接受鲁君的赏赐呢?请用文段甲中的语句回答。

    6.请你从甲、乙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7.你认为甲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牵动全国,大家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共同战“疫”。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是由病毒生物学规律所决定的,目前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主要的作播途径是呼吸道的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定传措和密切接触传播,尤其是在没有安全防护情况下与病人和传染源的接触,比知摸到污染的物体的表面,然后通过污染的手又接触到了嘴巴、鼻子、眼睛等。

    (材料二)

    平常生活中不喜欢运动锻炼,平日里长期久坐、吸烟、饮酒,很容易就会被旁边的人传染感冒,说明“抵抗力相对较低”,这类人群也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这类人群需要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模式,多锻炼,吃动睡平衡安排,增强对病毒的防御能力。

    ——以上两则摘自新华网2020年3月21日专题《战“疫”专家说》

    (材料三)

    董卿在《主持人大赛》中点评选手王嘉宁时说:“一切都在追求平衡。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那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概括你从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2.下面是我国一些地区的宣传防控肺炎疫情的标语口号。请你仔细斟酌,从语言得体和用语文明的角度,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今年过年不串门,来串门的是敌人,

    B.疫情防范不到位,传染肺炎活受罪。

    C.一人传染全家倒,财产全跟亲威跑。

    D.今天少聚一顿饭,明天亲情不会淡,

    3.仔细观察右面这幅图,结合(材料三)谈谈此次疫情, 除了让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外,还引起你怎样的思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按要求作文

    换一种眼光,你也许会有新的发现;换一种心情,你也许会有新的感悟;换一种思维,你也许会有新的的收获……

    请以“换一种______”为题目,补充完整题目并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600字。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如需出现,可用虚拟名称替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也许,你在家里,父亲一个欣赏的眼神,母亲一声关切的叮咛,慈爱的阳光就会充满你的心房;也许,你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满怀困惑,倾听着老师的柔柔絮语,关爱的阳光就会驱散你心灵的迷茫;也许,你倚在教室窗旁,捧着书本,读着名著,引用唐诗宋词,文学的阳光就会照亮你成长的方向;也许……

    请以“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2)中心明确,采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写出人物的精神;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