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0 题
  1.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 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 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

    A. 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

    B. 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

    C. 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 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 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 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 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 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 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 反对奴隶制度

    B. 主张权利平等

    C. 抨击贫富差别

    D. 具有人文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题文)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

    A. 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 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

    C. 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 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加试题)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多是否定的。胡绳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帝国主义服务而镇压人民,尽着为侵略者开辟道路的任务。军事工业“只是为外国的军火商人开辟了市场”,“民用工业则成为阻止民间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的镣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述观点开始改变。如徐泰来就认为,洋务运动“首先开始创造新社会的物质条件,并且还开始为新生产力的建立开了一个头”,“它为中国历史提供了标志一个崭新时代具备的几乎所有新事物”。上述变化说明

    A. 史学家历史评价标准的缺失

    B.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皆为一家之言

    C. 后者的观点比前者更为合理

    D. 社会环境影响了史家的历史解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关于毛泽东在各个时期撰写的著作及其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著作

    解释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写于井冈山时期的重要著作

    B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指出“认清中国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D

    《论十大关系》

    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加试题)罗马教廷对教堂的形制有严格的规定,而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建筑师采用“异创教徒”手法,反映出建筑师看似妥协,实则不屈而斗争的精神。此处的“异教徒”精神主要体现于

    A. “天堂之门”

    B. 椭圆形广场

    C. 屋顶壁画

    D. 大圆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题文)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 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 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 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 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 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题文)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A. 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

    B. 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

    C. 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

    D. 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

    A. 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

    B. 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

    C. 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

    D. 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左传》记载“(齐国大夫庆封)奔吴,吴句余(吴国君主)予之朱方(吴邑)。聚其族焉而居之,富于其旧。”这主要反映了

    A. 受封土地是建立宗族的条件

    B. 宗法关系是推行分封制的基础

    C. 分封强化了宗族内部的等级

    D. 国君直接掌握封国土地和人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题文)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公元前214年,秦平定了岭南并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观察下图,其中南海郡位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图黑色线框部分①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形势图,据此判断该图反映的主题是

    A.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发展

    B.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

    C.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燎原之势

    D. 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控制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图为1956年的一副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杜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 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 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 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

    A. 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

    B. 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

    C. 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

    D. 瓦解了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发生显著变化。下列事件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首次“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召开

    ②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③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定期会晤的机制形成

    ④中国“复关”谈判转为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③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加试题)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D.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加试题)詹天佑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受政府派遣出国留学的成员。在美国学习期间,他

    ①目睹了铁路在近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②得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

    ③通过国际无线电报与国内家人沟通信息

    ④考入耶鲁大学铁路工程科时,“吴淞铁路”已经被拆除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加试题)在国家统一和发展过程中,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材料二康熙皇帝曾说:“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

    ——《清朝民族政策解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处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中如何体现这一政策的。

    (2)阅读材料二,请用一句话概括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后人对康熙帝的评价大致有两种:①康熙帝是一位“盛世圣君”。②康熙帝有才无识,因循误国。您更侧重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从处理蒙藏民族关系的角度予以阐述。侧重分析②,请从康熙执政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外交四个个角度予以说明(只作选择不作阐述,不得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雇员应拥有组织起来的权利和通过自己选择的代表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雇主应遵守由总统批准的或陈述的最高工时数、最低工资额和其他就业条件。1935年5月27日,《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宣布无效。……尽管如此,《全国工业复兴法》仍然幽灵般游荡在美国的社会生活当中。

    ——据《全国工业复兴法》等资料整理

    材料二  联邦德国的经济模式较好地兼顾了“效率”和“公平”两大团税人类发展的难题,它同其他各种因素一起,推动联邦德国经济较快地发展。从1951年到1971年,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平均每年增长6.1%。……被国内外誉为“经济奇迹”。

    ——摘编自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全国工业复兴法》的直接影响。为什么说《全国工业复兴法》“仍然幽灵般地存在于美国的社会生活当中”?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写出联邦德国的经济模式的名称,并说明该经济模式是怎样做到“兼顾了“效率”和“公平”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既要搞好顶层设计,又要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在过去长期的探索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

    ——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摘编自网络

    (1)阅读材料一,分别指出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在“顶层设计”和“群众基层首创”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2)分析材料二,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哪些特点?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加试题)不同的维护国家利益方式对国家利益的实现有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签订的某协定的附件(节选)

    联合王国陛下政府和法国政府是在坚持9月19日英法建议第6款所规定的提议的基础上参加上述协定的缔结。前项建议第6款是涉及对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新疆界面临无端侵略时的一项国际保证问题。当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波兰和匈牙利少数民族问题已告解决时,德国和意大利方面将对捷克斯洛伐克给予保证。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教学参考》

    材料二  两个不同时期欧洲各国关系图示

    (1)依据材料一,指出该协定的名称及其体现的英法两国的外交政策。结合相关史事,从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的角度简评该政策。

    (2)概括材料二中欧洲各国处理国家关系的策略变化,并简述这一变化给成员国带来的政治收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