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27 题,选择题 2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7 题
  1. 当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作出如下结论:“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优越贡献,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材料认为四大发明

    A. 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

    B. 改变了西欧社会发展的趋势

    C. 在西欧才开始发挥其应有价值

    D.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李贽说:“人所同者谓礼,我所独者谓己。”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

    A. 独具个性,大胆挑战正统思想

    B.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本质

    C. 以天下为己任,道德自律

    D. 恪守修身齐家的儒学理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 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 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C. 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

    D. 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 缺乏理性精神

    B. 求善而不存真

    C. 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 落后于西方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汉书·夏侯胜传》中写道:“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

    B. 儒学在政治上确立统治地位

    C. 儒家思想吸收各派学说形成新体系

    D. 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夷待访录》之《原法》篇是黄宗羲法律思想的结晶。他认为:“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 这里的“法”是指具有现代意义和具体的法律条文

    B. 该观点颠覆了传统社会中君主和民众的地位和关系

    C. 集中体现了作者国法家法同构实现治世的大胆设想

    D. 在他看来天下共治和理想的君主原型只存在于三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 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77年4月,邓小平致信党中央,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邓小平此举的实质意图是推动党中央

    A. 用改革开放取代阶级斗争

    B. 用毛泽东思想否定“两个凡是”

    C. 清除主观主义思想的影响

    D.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奠定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以下对联刻画的对象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是

    A.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B.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C.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D.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学者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为新颖的,但亦有落伍之处。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只是在一定的限度内是一致的,过此以往,便相冲突。法家不知此义,误以为两者始终是一致的。所以说法家的思想,也是落伍的。”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A. 揭示了法家国家社会利益并重的实质

    B. 批判了法家的专制思想

    C. 辩证分析了法家在统一国家中的作用

    D. 否定了法家的进步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 )

    A. 《论语》 B. 《道德经》 C. 《墨子》 D. 《韩非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

    A. 五四时期

    B. 国民革命时期

    C. 井冈山时期

    D. 延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中提到“十分之九的多数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德国人高喊‘罗马教廷该死!’”这段材料不能反映

    A. 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已经不能维持下去

    B.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 德意志各阶层与罗马天主教会的矛盾尖锐

    D. 路德的宗教改革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愿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北宋学者李靓著《常语》三卷,对孟子极力贬斥。他提出:孔子之道是君君臣臣,孟子之道是皆可以为君,因而造成诸侯争霸,天下大乱。他从抛弃训诂发展到公然诋斥孟子,却为宋儒自称继承孔子传统之风开了端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北宋时期破旧立新的学风形成

    ②为适应社会需要学者提出新见解

    ③学者为陷入困境的儒学开拓了新路

    ④随着经济发展,一种全新的思想——理学创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历史条件包括

    ①知识分子队伍的发展壮大

    ②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

    ③五四运动的洗礼

    ④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局面。”其中的“新局面”是指

    A. 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

    C. 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弗兰克·萨克雷在他的《世界大历史》一书中说道:“启蒙思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据此可以判断,启蒙思想

    A. 推动了人们观念的解放

    B. 与科学革命互相促进

    C. 摈弃了天主教的教义

    D. 开启了理性主义之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取得这一成就的措施不包括

    A. 对旧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造,确立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

    B. 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 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

    D. 制定颁布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建立起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文中说过:“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材料中的“其书”最可能是下列哪本著作?

    A. 李贽《藏书》

    B.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C.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D. 王夫之《读通鉴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汉字从甲骨文以来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改革和自然流变。汉字的变化好像路的变化一样。路是人们走出来的(自然流变),路走出来之后,人们隔一段时间就得修缮一次(改革)。下列主要属于自然流变的是

    A. 繁体字到简化字

    B. 小篆到隶楷

    C. 大篆到小篆

    D. 秦始皇“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朱熹的父亲朱松曾请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这个传说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有人说把朱熹比喻成“孔夫子”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

    A. 朱熹是教育家,也被奉为“圣人”

    B. 朱熹的为人处世、思想品德类似于孔子

    C.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

    D. 由于朱熹的努力,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中国古代思想界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涌现的众多思想巨匠中,有着类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A. 伏尔泰

    B. 洛克

    C. 孟德斯鸠

    D. 卢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度’‘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A. 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 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

    C. 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

    D.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这句话反映出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A. 反对民族压迫

    B. 反对君主专制

    C. 反对满洲贵族

    D. 反对帝国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2012年l2月4日发表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中写道:“20年前的初春,深圳蛇口工业区竖起一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醒目标牌,摆脱了一场姓资姓社的无谓争论……”党和国家摆脱“姓资姓社的无谓争论”后的突破性探索是

    A. 拨乱反正,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B. 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融人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是郭沫若对哪部古典小说的高度评价?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春秋决狱比》中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拿棍子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官府认为儿子犯了殴打父亲的重罪,要按律处死。但董仲舒根据孔子的观点,认为儿子的动机不是打父亲,所以应免罪。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

    B. 原心定罪、以礼入法

    C. 德主刑辅、以人为本

    D. 纲常为主、刑法为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科技发明成果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文化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B. 闭关锁国政策

    C. 重农抑商政策

    D. 封建自然经济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

    A. 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

    B. 实事求是的原则

    C. 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

    D. 全面改革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作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即《兰亭序》。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材料二  颜真卿所作楷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他创制的“颜体”,是丰裕的盛唐气息、忠贞的个人品格以及高超艺术手段的完美统一,成为后世师法的楷模。

    材料三  苏轼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一说王羲之的书法特点。

    (2)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颜真卿又渗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其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宋代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的是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的变化。王官之学衰落代表的是旧学术的退场,私学兴起则包含着新学术的酝酿,私学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材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又认为法家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足?

    (3)据材料三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刚健”“有为”,《象辞》所说的“自强不息”,其实正是孔子生命主题的写照。他主张“时变”,应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与时偕行”。《孔子家语•五帝德》载:“治民以顺天地之纪…‘仁厚及于鸟兽昆虫”“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春夏秋冬育护天下”之类都提及应对自然的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迭人”作为世界政治生活中的最低共识,用孔子一样对他人充满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庶几人类可以实现“有道”的大同社会。

    ——程嘉宏《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

    苏格拉底的信息永远被人们用来尽可能地派各种各样的用场。尽管那些审判者想强迫他无言,这个在雅典响起已有2300年的声音从未沉寂过。

    ——克西季《苏格拉底的新申辩》

    材料三:

    有人说:孔子是东方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西方的孔子,作为代表性的先哲,都是一种文化符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对当代社会仍具指导意义的思想。

    (2)材料二提到“苏格拉底的信息”被人们“派各种各样的用场”,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作为代表性的先哲,都是一种文化符号”这句话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