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单选题 20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按照英国《权利法案》的设计: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这表明当时英国

    A. 国王依然掌握实权   B. 下院成为权力中心

    C. 资产阶级主导政权   D. 形成三权分立机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美国学者芬利指出,在雅典“国家的权力在理论上是不受限制的,没有任何行动或个人行动的范围是国家不能合理干涉的——只要公民大会认为这一干涉是正确的。自由意味着法律的统治和参与决策过程,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这表明雅典

    A. 国家权力制约个人自由

    B. 主张法律至上

    C. 公民大会保护个人权利

    D. 强调主权在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法规定,在期限到来之前,除期限为债权人的利益而设立的外,债权人不得诉请对方履行义务,否则就将因“先期索债”而败诉。除此之外,债权人还会因“一事不再理”的原则而丧失了在期满后对位务人再追索的权利。材料中罗马法的规定

    A. 强调契约关系对双方的约束性   B. 体现程序繁琐且缺少灵活变通

    C. 强调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特点   D. 反映公民范围扩大的利益需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民国时期,中山装上部小口袋的笔架形袋盖,暗喻中国革命需要依靠知识分子才能获得成功。它坚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合进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一种精神焕发、阳刚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中山装设计风格反映了

    A. 近代民主思想的不断成熟

    B. 国人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C. 辛亥革命加快了经济融合

    D. 部分国人的科学意识开始觉醒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0 题
  1. 唐代门下省对中书省草拟的文书,具有审查权,如果认为文书中的建议、方案和处理方式不妥,就可以封驳奏还,将文书退回中书省重新拟定。这反映出

    A. 门下省掌握着中央监察权

    B. 唐朝政府重视提高决策水平

    C. 门下省和中书省相互对立

    D. 唐朝中央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的自强运动,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材料表明

    A. 自然经济解体加快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 洋务运动成效明显   D.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巨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自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诸王纳士,著书立说,文化思想还比较活跃,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是继承《楚辞》的传统,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之作。这主要反映出汉初

    A. 文学多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

    B. 百家争鸣局面得到持续发展

    C. 诸候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D. 统治者对思想控制尚不严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31年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日军侵华的形势制作了“日本帝国主义并吞中国的地图”,要求将地图画于学校、学习俱乐部等公共场所,并吸引附近的群众前来观看,向群众解释地图所包含的意义。这一做法

    A. 扩大了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基础

    B. 为红军战略转移提供了条件

    C.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 促进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一银”对流。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A. 中国处于对外贸易的中心   B.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 西方开始了殖民扩张   D. 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联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以专家组调解为中心,以争端解决机构审议、批准专家组建议或裁定为常规,以在特殊情况下争端解决机构授权和监控的贸易报复为强制实施的最后手段,日益取得了发展中国家的信赖。这表明争端解决机制

    A. 推崇贸易报复,不具建设性

    B. 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C. 重程序建设.忽视法律功能

    D. 有助于国际经济秩序有序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A. 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 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 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 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免于匮乏的自由,用世界性的术语来说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这是罗斯福总统在国会演讲时说过的一句话。在当时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理念的新政措施是

    A. 通过立法建立社保体系   B. 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C.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

    A. 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 等级政治走向消亡

    C. 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 宗法礼制逐渐崩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36年法国作家纪德写了《从苏联归来》一书,书中有一个苏联大学生在回答他关于外语学习问题时说,“几年以前,德国和美国还有几点可以给我们学习,但现在我们无须向外国人学习什么了。那么,说外国话有什么用处呢?”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 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的民族自豪感

    B. 高度集中体制下民众的盲目自满心态

    C. 减少对深陷经济危机的西方世界的依赖

    D. 成功地突破了西方世界的经济封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唐高宗、武后之世,国人日益弃武就文,风气所趋,民族尚武精神已经是日渐消失。这主要是由于

    A. 私学教育的广泛兴起

    B. 门阀世族势力的衰落

    C. 三省六部制度的完善

    D. 科举制度的日益推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49年4月,周恩来说:“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

    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周恩来这一言论的目的是

    A.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B. 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

    C.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 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表是1978年12月、1997年8月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表中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类别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1997年

    25.5

    38.1

    17.9

    18.5

    A.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 中共“十五大”精神的推动

    D. 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西周夷王时,纪侯在周王前进谗言,致使齐哀公被烹杀。传九世之后,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出兵灭了纪国,为齐哀公报了仇。这反映出

    A. 西周中央集权的加强

    B. 西周奴隶制统治衰落

    C. 春秋时分封制被破坏

    D. 春秋时出现诸侯争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各类产品产量的增长,其中各经济部门的产出指数(1750年或1800年为1)。由下表可以推知,1750年到1900年

    年份

    棉织品

    生铁

    汽船

    毛织品

    人口

    1750

    1

    1.0

    1.0

    1.0

    1.0

    1800

    24

    2.1

    6.7

    1.0

    1.4

    1.5

    1850

    267

    10.6

    83.3

    56.0

    2.2

    3.1

    1900

    788

    53.2

    337.2

    2402

    7.2

    5.6

    ——摘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A. 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作用明显

    B. 新兴工业是人均产出增加的主因

    C.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

    D. 工业超过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面是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官办和商办企业情况登记表。据此表可知,商办企业

    1872—1894年

    1895—1913年

    设厂数(家)

    资本额(万元)

    设厂数(家)

    资本额(万元)

    官办和官商合办

    19

    1619.6

    85

    2947.6

    商办

    53

    469.7

    465

    9081.2

    合计

    72

    2089.3

    550

    12028.8

    A. 面临的发展阻力逐渐减小

    B. 仍未摆脱官办企业的束缚

    C. 成为当时近代社会主导力量

    D. 其规模逐渐超过官办企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二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复这个社会。”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的修复是

    A. 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B.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指导,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C. 福利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立

    D. 政府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模式的推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与西方国家进行了多次交涉,承诺保证它们在中国的利益,甚至向英国保证不在上海地区用兵。这反映出日本

    A. 希望西方国家配合作战

    B. 充分利用了列强间矛盾

    C. 企图从外交上孤立中国

    D. 大肆出卖中国国家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农民要除去穷困和痛苦的环境,那就非起来革命不可。而且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成功。”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B. 决定联合农民阶级,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C. 把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进行革命

    D. 提出由国民革命向土地革命转变的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是1912—1947年中国22省农民的身份变化情况表(单位:%)。据此可知

    时间

    合计

    自耕农

    半佃农

    佃农

    1912年

    100

    49

    23

    28

    1931年

    100

    46

    23

    31

    1936年

    100

    46

    24

    30

    1947年

    100

    42

    25

    33

    A. 土地集中,农民无地化趋势增强

    B.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C. 战争等因素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D. 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主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墨子(约前479年—约前381年)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其著作《墨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总结了力学、光学、几何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知识,最早解释了小孔成像的科学原理。墨辩和印度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22年)曾创办吕克昂学园(Lykeion)。他几乎在每一学术领域都有研究,著有《工具论》《物理学》等科学著作,最早论证了大地是球形的。创立了形式逻辑学,提出著名的三段论。英国科学史专家贝尔纳曾说:“现代科学是直接从希腊科学导来的,并由它备下了一个大纲、一种方法和一套语言。”

    材料二: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墨经》中的抽象科学知识与古希腊的理论科学的大起大落,则是人类历史上一切超越时代的早熟文化的共同历史命运。在两千多年前的生产水平与社会发育水平下,经历深远的精神发展路程而开出的远离社会生活的灿烂纯粹的思想之花,必定是极其脆弱的。”……墨家学说的思想渊源较为深广,他们具有儒家、道家等没有的优势,一开始就与生产实践十分接近,因而从客观上决定了他们的思想与科学结下不解之缘。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中最正确而无片面性的思想。如果避开墨家与周易、老庄的分歧不谈,墨家思想恰好将三个方面的积极面融为一体。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基础:经验、直观、逻辑、人工语言、现实检验,这些正是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须包括的环节。

    ——摘编自《墨家科技产生的背景及其湮没原因》等

    材料三  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至少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在经历了上世纪初至四十年代,“中国科技史研究工作的开创时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中国科技史研究工作迅速发展的时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中国科技史研究深入发展并日趋成熟的时期”。伴随着研究阶段的深入,当前中国科技史的研究需要从思想源头上来获得解决许多悬而未决问题的答案,……“不搞清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科技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就不可能得到彻底地解决。正如科技史家胡道静所说‘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应是科学史研究的核心层’”。

    ——摘编自昊智《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子和亚里士多德在科学贡献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墨家科技思想湮没的原因。并分析以墨家为代表的古代科技思想对现今中国科技发展的借鉴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启动经济改革计划。1932年8月,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制定的兵工整理计划,一方面,对全国的兵工厂提出了三个原则:对地处沿海的兵工厂进行迁移;对靠近前沿的兵工厂亦应迁移;其位置颇适于国防之地位的兵工厂则加以扩充。另一方面,“济南、金陵二厂,以国防上见地,固应移于安全地点,以因迁移而致绥靖所需的弹药减少供给起见,除必要者外,暂不迁移。”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就是创办与国防有关的工矿企业。1936年3月,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

    ——根据《抗战前国民政府经济备战的军事价值》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经济改革的主要活动和目的。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上述经济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16~18世纪

    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物质生活丰富。

    19世纪

    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败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堕落。

    20世纪初

    传教士、军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贫困、肮脏、混乱、残暴、危险的地狱。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

    ——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历史变迁——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