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基础知识综合 1 题,语言应用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句子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对比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基础知识综合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周庄古镇是江南水乡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东方的“威尼斯”。她清纯、娟秀、古典、精美,充满A(古老 古朴)的风情和现代生活的韵zhì(   )。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yōu(   )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lán(    )的光点,迷离B(闪烁  闪耀),犹如风中yàng(    )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而炫目的花纹……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韵zhì(______)   yōu(______)然   斑lán(______)  yàng(______)动

    (2)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前面的横线上。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有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

    ①“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②这项活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③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④是新学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国近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⑤有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之源,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是教育主旨“以人为本“的回归。 

    (1)第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育才中学将举行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各项任务。

    (1)(板报我来做)为了让同学们对民族文化有更多了解,学校要出一期宣传板报。请你参照示例,为板报设计两个栏目。

    示例:民族音乐知多少

    栏目一: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

    (2)(专家我来请)育才中学的学生会主席张华将邀请我市民族文化研究专家李晓冬教授参加此次研讨会,假如你是张华,见到李教授后,你会怎样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古诗文名句

    (1)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望岳》)

    (2)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3)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

    (4)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已亥杂诗》)

    (5)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6)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竹里馆》)

    (7)《登幽州台歌》中表现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晚春》中写暮春时节,花木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片段阅读。

    读《骆驼祥子》片段,回答后面问题。

    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都使他觉到满意。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耍无赖。起初人家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一来,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他竟变成这个样子。

    (老舍《骆驼祥子》节选,有改动)

    (1)选文从三方面写祥子的无赖,依据提示,补充内容。

    爱占小便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划线的词,表现了祥子什么性格特征?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

    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更随手儿花去。

    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颔联“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诗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比较阅读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

    ——欧阳修《归田录》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 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无他,惟手熟尔________

    ②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

    ③老翁手一短柄斧________

    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________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划一处。

    (1)吾射不亦精乎

    (2)乃遣吏持币往

    3.翻译下列句子。

    (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4.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

    5.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无人捡拾的柴禾(蒋殊)

    ①一到秋天,一见落叶,柴禾就映现在脑子里。

    ②柴禾点燃,升起一团火焰,让人在温暖中无限欢喜。火焰之上,是满满一铁锅沸腾的小米粥,依次放入南瓜、红薯、豆角、面条,然后是盐,起锅前再烹些葱蒜。一锅和子饭,便洋溢在冬日的夜里。吱呀一声,将漆黑与寒冷关在门外。一家几代围在燃着柴禾的灶台边,就着明明灭灭的火焰,吃饭,闲话,间或孩子央大人说些故事。

    ③柴禾像小山,整齐地码在不住人的窑洞里,有些就堆靠在院中墙边。小山般的柴禾安放在眼前,踏实了整个冬天。

    ④秋叶落下,秋假来临。刚刚放学的孩子,进门扔下书包便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一人一只箩头撒丫跑进大大小小的树林里。一时间,满沟满岭撒满了孩子。他们不再俏皮,顾不得淘气,仔细拨开厚厚薄薄的枯叶,拨拉出一根根行走到生命极限的枯枝。秋日的假期,孩子们最累,要帮家里收秋,更要完成学校的任务——拣柴禾。学校会按年级给每个学生分配,谁五斤,谁十斤,一杆秤公平地不偏不倚。冬日的教室只有极少的煤,要保暖,就得自己动手,依赖一摞摞柴禾熬过漫长冬季。

    ⑤在拣柴禾的问题上,孩子们从不偷懒应对。在完成任务之前,连睡个懒觉也小心翼翼。大人们一掀被子,便打着哈欠乖乖坐起。箩头就等在门口。迅速扒几口饭,提起箩头,一边出门一边呼唤心仪的伙伴。而被唤的人,也在慌乱地做着出门的准备。一阵风过后,两只箩头,两个或搭肩或牵手的伙伴,便直奔村中树林而去。连续几天的不松懈,学校的柴禾像小山一样坚守在各自的教室外边,井水不犯河水。

    ⑥冬天里的每个家庭也需要柴禾。于是提起刚刚在学校倒空的箩头,再次跨过田野,跑向林间。没了硬性任务,孩子们有些松懈。累坏了的他们让自己舒展在落叶里,望着高高在上的树枝。一帮牺牲了玩耍时间的小孩子们,总是期待更多的树枝死去。急了便爬树,把要落不落的枝条折下来,悄悄压在箩头底。每一根枝条被不同的箩头,提回不同的院落迎接冬天,等待燃烧的时刻。

    ⑦多年后,在城市里偶尔会看到落地的枯枝,怦然心动,然而此时已不再需要华丽的火焰。无人拣拾的枯枝,如同被倒掉的黄灿灿的小米,是一场奢侈的浪费。没有去到一个院子,没有经历一场燃烧,枯枝便失了存在的意义。

    ⑧去年秋季,我回到故乡,回到小时候一到秋天就漫山遍野寻找枯枝的村庄,路过学校门外的一排枣树,横七竖八的枝丫落满地。村人说,漫山遍野拣柴禾的岁月,早已成了过去,现在人们都是用电、用煤气了。更重要的是,人少了。

    ⑨村庄,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村庄。那时候,每个门里都住满了人,每个炕上都挤满了大人孩子,每个院子都鸡鸣狗叫,人声喧闹。满村的人,满屋的嘴,要吃饭,要取暖,要度过漫长的冬季。每个或精致或粗陋的灶台上,都要热烈地燃起跃动的火焰。火焰逼去严寒,让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有火焰的冬天,不再冰冷不再漫长,火焰会让人从头暖到脚,从前心暖到后背。因此,冬天的柴禾总是不够用,孩子们会在长长的秋季跑遍每一个有树的角落,拣回每一根脱落的枝丫。第一场雪来临时,孩子们跪在窗台边,脸挤脸贴在玻璃上,看雪一层层落在堆起的柴禾上。有时候,他们的母亲会跑进雪中,匆匆抱一捆柴禾进屋。带着雪的柴禾,在火里燃烧得更加欢快。

    ⑩如今,学校还在那里,只是没了念书的孩子。许多院落空空,或者只剩了老人。老人们的冬天,单是脱了玉米粒的棒芯也烧不完。曾经稀少的玉米棒芯,堆了半院,等待幻化成细细的炊烟。拣柴禾的年代,一去不复返。柴禾总是与炊烟相关联。柴禾少了,炊烟自然也细了,绵软了。做饭的时间到了,村庄才零零落落、慢慢悠悠地燃起几缕炊烟。老人们常常做一锅饭分几顿吃,因此他们的炊烟,往往是不等燃直,就又落下去。

    (11)枯枝无人拣拾,寂寞成了镜头里的风景。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

    (选自《光明日报》)

    1.请根据文中内容概括作者围绕“柴禾”写了哪些场景。

    2.联系全文,说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文章结尾说“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根据《无人捡拾的柴禾》中的相关内容,为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提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链接材料: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特别是大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并逐渐从人口空心化演化整体空心化,一些农村经济社会陷入整体性衰落与凋敝,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更甚。

    (选自《光明日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枯萎的蒲公英

    ①冬日的年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株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地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慢慢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它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儿。”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盈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动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得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很不丰裕的口粮。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它是想探寻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株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文章以“枯萎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作用?

    3.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4.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5.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呵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 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个足球……也许有人渴望得到……

    请以“渴望      ”为题,补全题目,完成一篇作文,写出你的内心世界。不少于6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