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句子默写 1 题,字词书写 1 题,基础知识综合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课外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名著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⑵苦将侬,____________________,殊未屑!(秋瑾《满江红》)

    ⑶成语“鹏程万里”出自道家代表庄周的《逍遥游》,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山流水”,这个典故源自《伯牙善鼓琴》中琴师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的故事:伯牙鼓琴时,钟子期评价俞伯牙之“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⑴被沙漠吞噬(_______)的塞罕坝,现在又成为了一片林海。

    ⑵外出旅游时尽量少带东西,以免成为累赘(__________)。

    ⑶去年冬天,河北省空气质量明显好转,_____(ké sou)的形成和反复发病,明显减少。

    ⑷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我的_______(jí guàn),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基础知识综合 共 1 题
  1. 观察下面四张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⑴图片一和图片二各有一个错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改为_____

    ⑵续写一句话,与图片三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续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图片四中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观察下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为下面的漫画拟写题目(不超过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外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①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未尝视珠玉舆②马之饰,后庭无纨绮③丝竹之音。后宁州尝献虎魄④枕,光色甚丽。时将北征,以虎魄治金创⑧,上大说,命捣碎分付诸将。平关中,得姚兴从女,有盛宠,以之废事。谢晦⑥谏,即时遣出。

    时财帛皆在外府⑦,内无私藏。宋台⑧既建,有司奏东西堂施曲脚床,银涂钉,上不许,使用直脚床,钉用铁。诸主出适⑨,遣送不过二十万,无锦绣金玉。内外奉禁,莫不节俭。性尤简易,常著连齿木屐,好出神虎门逍遥,左右从者不过十余人。时徐羡之住西州,尝幸羡之,便步出西掖门,羽仪⑩络绎追随,已出西明门矣。诸子旦问起居,入门脱公服,止著裙帽,如家人之礼。……故能光有天下,克成大业者焉。

    (选自《宋书·卷三》)

    补充注释:①上:皇上,指宋武帝刘裕。②舆:车。③纨绮:丝绸,指身着丽服的歌儿舞女。④虎魄:即“琥珀”,可作装饰品。⑤金创:指刀枪等物所造成的外伤。⑥谢晦:宋代大臣。⑦外府:国库。⑧宋台:指刘欲封宋王,遂有王府。⑨诸主出适:诸主,指各位公主;出适,出嫁。⑩羽仪:指皇帝出行的仪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 

    (2)上大说 

    (3)宋台既建   

    (4)诸子旦问起居

    2.下列选项中,与“以之废事”的“以”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晦谏,即时遣出。

    (2)内外奉禁,莫不节俭。

    4.宋武帝因何把虎魄捣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你认为宋武帝“光有天下,克成大业”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房与中式生活美学

    韩晗

    ①书房,是传统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之一。书房不但为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读书抚琴的处所,还助力他们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早在汉代,文学家张衡就曾称赞自己的书房可“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②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曾是无数名士的桃花源,而宁波范氏家族的“天一阁”则以规模宏大与海量藏书著称,乾隆的书房“三希堂”收藏了中国最顶级的书画珍品……不同的书房,代表了不同的中式生活美学。

    ③名士们的书房必有另番情趣。最知名的当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这间因千古名篇《陋室铭》而流芳百世的书房,见证了刘禹锡等名士们的生活美学。这种因各种“陋室”而孕育出的名士之美,从魏晋的“竹林七贤”到刘禹锡,再到八大山人、郑板桥,一直延续至今。

    ④与简朴的“陋室”不同,书斋一定要繁复讲究。明清之际有两部书,就是讲书斋的陈列、布置,一部是文震亨的《长物志》,另一部是高濂的《遵生八笺》。在《长物志》中,文震亨认为,书桌应当“设于室中左偏东向,不可迫近窗槛,以逼风月”,而高濂更是要求书斋里要准备“卧榻”,目的在于读书劳累了可以“偃卧趺坐”,宛如今日许多人在书房里放置的沙发。

    ⑤当然,这还不算。文房四宝自不必说,当时文人还要求书斋必备植物,得有一只大水缸养鱼,还必须要弹琴奏乐,甚至常备金樽檀板,演唱当时最为流行的昆腔。有条件的,还需陈列一些金石碑、名家字画等古玩艺术品,经常邀请朋友来鉴赏分享。并且,书斋里的家具一定是紫檀或是黄花梨木料,瓷器必定是哥窑,一切都有讲究。

    ⑥无论是陋室还是书斋,它们最大的差异,是在生活美学上的审美情趣不同,要说藏书,其实都不能算规模宏大,多半收藏一些经史子集的常备书或是少量私刻、坊刻的善本。因为印刷技术有限,古代中国大部分私人书房都不可能有巨量藏书。

    ⑦但在中国历史上总有一些真正对得起“汗牛充栋”这个词的书房。那就是兴起于明清时期江南的藏书楼。它们以动辄几十万卷的藏书量再加上与之相辅相成的园林、水法及木质建筑的藏书楼,共同反映了中式生活美学中的另外一端:极致之美。

    ⑧前述三种书房,皆为民间书房,宫廷书房与民间书房大不相同。这类被后世统称为“上书房”的书房,除了藏书、读书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收藏重要的文物、字画,另一个就是谈论国事。

    ⑨乾隆帝有个书房,叫“三希堂”,源于“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这句话,位于故宫养心殿西暖阁里,是为乾隆皇帝的上书房之一。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古代字画珍品如王珣的《伯远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及数千册珍贵的宋版书皆为三希堂所藏。这使得三希堂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皇家博物馆与图书馆。乾隆帝还将其作为谈论国事的场所,因此三希堂与其母体紫禁城、颐和园等皇家建筑一道,成为中式生活美学的一个重要典范:崇高之美。

    (选自《青年文摘》2019.2)

    1.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要介绍了书房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2.“无论是陋室还是书斋,它们最大的差异,是在生活美学上的审美情趣不同”一句中的“最大”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短文第3~9 段说明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茉莉

    白落梅

    ①我对茉莉的喜爱,缘于儿时的记忆。外婆的庭院里,种了一些花木,春桃秋菊,夏荷冬梅。当然,还有她最爱的苯莉。茉莉花季很长,从暮春开到深秋,这些时日,茉莉花就那样悠然绽放不曾间断。外婆种植的茉莉,茎短而粗,稳稳地挺起枝叶和花朵。花瓣层层分明,润如玉,白如绢,轻如纱。繁密的绿叶中间,点缀着一些白花,如碧玉上的颗颗明珠,又如夜空中悬挂的点点繁星。 每至晨昏,茉莉的淡淡幽香,飘过黛瓦白墙,弥漫至整个村庄。

    ②犹记得,外婆晨起打扫完庭院,便提篮采摘菜莉,泡上一盏茉莉香茗,坐于庭前石几上;穿针引线,串起的茉莉手链,给自家小姑娘佩戴,若有多余,则送与邻人。那些个夏天,外婆每日头上都簪着一枝茉莉,尽管如此,依旧遮掩不住她不断新生的白发。

    ③乡间老妪,本没有戴花的习惯,但茉莉与粉桃不同,不艳丽,不张扬。别一朵茉莉,不分年岁,只为装点心情,还有那耐人寻味的淡香。后来想起刘姥姥游大观园时,曾说她年轻时也风流,爱戴些花儿抹些粉儿的。而外婆亦有此番情肠。试想每个女子,谁不珍爱自己的容颜?谁不愿与繁花相守一生?幼年总听外婆说起,她本是富家小姐,也算得上是村里的大户。祖上修建的大宅院,福泽后辈,亭台楼阁,回廊水榭,叠石成山。而庭园里,花木成荫,折花插瓶,簪花佩戴,则成了她少女时代最美的回忆。

    ④那些闲逸的光阴,被时代的浪潮冲散,一去不复返。外婆嫁到了邻村的农家,几片青瓦,几亩薄田,她从千金小姐成了平凡妇人。她的嫁妆,除了一双红绣鞋,还有几株曾外祖父栽种的茉莉。那掀开红盖头的男子,将与她开始未知的人生。

    ⑤外公是个书生,与农田相伴,一生没有改变其乡野村夫的命运。却总在夜阑人静之时,点烛读书,而年轻的外婆,则为他红袖添香。有时,泡上一盏茉莉清茶,静坐于他身边,裁衣缝衫,共守朝霞。

    ⑥外公一生爱酒,喜茶,亦好交朋友。他每年都要取自家的粮食酿上几大坛好酒,兴起时则邀约几个邻翁,于庭院喝酒闲聊。乡村月色明净,茉莉花开,暗香袭人。灵巧的外婆,下厨做几道农家小菜,虽不见荤腥,却是下酒的佳肴。最为别致的一道莱,是茉莉花炒鸡蛋——白日新摘的茉莉花,用井水洗净,打上几个鸡蛋一起烹炒,清香可口,回味无穷。

    ⑦外婆自制的茉莉花酒、茉莉花茶,一时间远近闻名。镇上曾有商铺老板慕名前来,询问秘方,被外婆婉言回绝,其实自酿花酒、花茶只是一种心境,并无秘方,亦无须资本。自家栽种的粮食、茶叶、花木,巧妙地相容,便生了风雅。

    ⑧乐善好施的外姿,对平日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或天南地北的江湖艺人,总会殷勤留客。虽是粗茶淡饭,却给了风餐露宿的他们无限温情暖意。想来,外婆当年的乐施,皆是种下的善因。如今她九十高寿,前尘往事已然忘却,成了流水浮烟。那双红绣鞋也不知下落,唯留几树茉莉年年开合,不说别离。

    ⑨我与外婆相处的日子,越发得短少。每年看到茉莉花开,便知我们的缘分,已薄如春梦。外婆已经不折茉莉簪头了,她两鬓的发,一如茉莉那样银白。以往只觉时光太慢,我的世界,总离不开那个小小村庄。而今我漂泊天涯多年,方知岁月催人老去,那些阔别已久的音容,都不再年轻。

    ⑩每次与外婆临别之际,她总会拉着我的手絮说几句珍重的话。她说她已朝不保夕,而我的人生,则如那一窗的茉莉,开谢了一季,还会重来。我竟无言以对,只转身拭泪,任凭她目送我的背影渐行渐远。

    ⑾这些年,无论我身在何处,我所居住的地方,皆种植茉莉。它曾陪我走过年少时光,又随我人世迁徙,如今和我一起安于江南某个旧院。也许这不是我最终的归宿,有一天我还会遭遇流转的命运,但茉莉亦会与我清淡相守,情深意长,在许多个苍茫无依的日子里,慰我孤独寂寥。

    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文题“茉莉”的理解。

    2.外婆一生钟爱茉莉,请根据提示,梳理外婆与茉莉的往事。

    泡茉莉香茗→ ①_______→②_______→烹炒茉莉佳肴→③_______。

    3.结合语境,任选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

    繁密的绿叶中间,点缀着一些白花,如碧玉上的颗颗明珠,又如夜空中悬挂的点点繁星。

    4.品读第⑩段中的画线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我”流泪的原因。

    5.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2 题
  1. 《骆驼祥子》中祥子为三个人拉过包月,这三个人分别是谁呢?其中对他最好的是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洛伍德学校,学校督监勃洛克赫斯特先生当众诋毁并惩罚简·爱,然后谭波小姐是如何帮助简·爱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5月4日是青年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五月如火,五月也似歌;五月是决战考场前的冲刺月,五月也是同窗好友之间的毕业季。五月留给我们难忘的回忆,五月挥洒我们拼搏的汗水,五月给予我们未来的憧憬……

    请以“一个五月的旱晨”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