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下列相关史实与元朝的管辖无关的是

    A. 在东南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B. 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C. 在西藏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D. 在北部蒙古边境开设贸易场所“榷场”,进行互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比较重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的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著作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   )

    A.政治清明 B.科举兴盛 C.民族融合 D.经济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建立的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由此可见,隋文帝(   )

    A. 生活奢侈 B. 重视农业 C. 整顿吏治 D. 崇尚节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该诗体现了(   )

    A. 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 B. 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

    C. 行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 D. 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导演想拍一部有关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他选取的下列事件中与该主题无关的是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游

    C.遣唐使来中国学习

    D.文成公主入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唐朝政局可用如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唐玄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太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图),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是

    A. 唐代国家统一

    B. 民族政权并立

    C. 唐代文化繁荣

    D. 宋代民族融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16年2月12日,央视科教频道播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来,激发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学习热潮,某选手抽到2号题目:从下列汉字中重组成一句唐诗名句,指出它的作者是

    A.白居易 B.杜甫 C.孟浩然 D.李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荒灾,无以为生,于是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这段话陈述的是唐末农民起义的(  )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____定赵氏乾坤。”它见证了宋朝建立的一幕。“____”应该填写的是(  )

    A.杯酒释兵权 B.黄袍加身 C.强干弱枝 D.重文轻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教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当时的国耻是指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辽灭金 D.蒙古灭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宋夏和议 B.宋辽盟约 C.宋金对峙 D.宋元对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A. 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B. 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八千里路云和月——外交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蕃何题。

    材料一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威尔斯《世界简史》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三入宋以后,对外交流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虽然陆上对外贸易仍在继续,但规模有限,海上贸易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对外贸易重心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宋代对外贸易重心之所以转向海洋,其因素是多方面的。

    ——《由陆及海:宋代贸易格局的转型及衍生》

    材料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大会讲话

    (1)根据材料一,对外友好往来的活跃是唐朝“开放”、“兼收并蓄”的表现之一,试举两例加以说明。唐朝的这种对外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日本认为“常须达”唐朝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写出两宋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名称,并分析“宋代对外贸易重心之所以转向海洋”的原因。

    (4)综上所述,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等认为唐宋是中国历史变革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写出图片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材料二 

    史书记载,在唐都长安,太阳升起后,击鼓开市,开始贸易活动;傍晚日落前,关门闭市,停止贸易活动。

    (2)依据材料比较,与唐朝相比,北宋城市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

    材料三 

    (3)材料所描绘的纸币,最早叫什么名字?出现在什么时期什么地方?结合所学,它的出现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中前期,北方各民装以“天可汗”称呼唐天子,有视唐天子为北方各民族之共主。而且,唐帝国也册封这些民族的首领为帝国的官吏。如少数民族的阿史那杜尔、契苾何力、黑齿常之、李谨行等都深受唐朝重用,有的还成了驸马。

    ——改编自《唐朝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  唐亡以后,由于国界变迁频繁,边民互审得以发展,文化及政治交流使将牧民族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由于少数民族善战,而汉族又着力文人治军,宋军战斗力常常为政治势力所左右,而宋一味礼让也给了少数民族政权强大的机会。

    材料三  在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中,涌现出了一些杰出的领袖人物,受到本民族人民的爱戴。他们中有的是在抵抗异族进攻的战争中,英勇保护了本民族人民的家园和生命财产,如西汉的卫青、霍去病;宋代的岳飞、文天祥等人,他们都是本民族的英雄。

    ——材料二三选自甫伯费《试述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特点》

    材料四  两宋时期,若干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中央王朝长期并塑。少数民族的历史进程在和战交错的复杂场景中曲折发展。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个少数民族政权建立之初,都主动感受中原封建文化,仿效中原实行汉制,加快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改编自《中国历代战争之两宋烽烟》

    (1)材料一说明了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出体现这种民族政策的一例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强大的原因。

    (3)依据材料四,用史实说明两宋时期,“少数民族的历史进程在和战交错的复杂场景中曲折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治国措施各具特点,政治家们用自己的智慧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但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宋太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有意重用文臣掌扳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用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末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材料三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此后,他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把蒙古人按编制组织起来,平时生产,战时出征;还建立司法机构,创制蒙古文字。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啫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整顿吏治,注重农桑。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材料二、三均摘自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并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方面,概括他的治国举措。

    (2)从材料二中可读出宋朝的治国之策是什么?简述这个政策给国家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中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治国举措有何共同作用?

    (4)你认为上述统治者在治理国家中的共同之处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