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8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9 题,判断题 5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21 题,中等难度 1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时说:“约390年以前,我的祖先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给万历皇帝写信,表示希望英中之间贸易能够得到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万历皇帝的态度是:

    A. 实行“通藩禁令”,拒绝中英贸易

    B. 允许英商与中国官方进行贸易

    C. 限制英商在广州一口贸易

    D. 开放广州、上海、宁波、福州、厦门等五口通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9 题
  1. 古代烽火台通信,只有万分危急的时候才点燃烽火以报警。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竟“烽火戏诸侯”,后人在诗中讽刺到:“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姒笑一场!”“可怜列国奔驰苦”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直接反映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家天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始皇在平定长达九年的长信侯嫪毐叛乱后,深深地意识到臣子有了封地之后就可以依据封地大肆招揽宾客,养成自己的势力,以致危害国家。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

    A. 最先废除了分封制

    B. 亟须进行官制改革

    C. 郡县制推行的原因

    D. 君权受到权臣制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丝织业的规模扩大

    C. 生产部门分工细致

    D. 机器生产成为新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儿歌中的“集”在宋代应属于

    A. 城市

    B. 都市

    C. 草市

    D. 夜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B. 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

    C. 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

    D. 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朝初年,商业发展出现了“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现象。这概括描述了当时

    A. 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B.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

    D. 南北方商品流通活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是 ( )

    ①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  

    ②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

    ③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  

    ④如果你考试合格的话,可以到政府任职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茅盾的小说《春蚕》里有这样一段话:“洋鬼子怎样的就骗了钱去,老通宝想不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子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了,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D. 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 废分封,置郡县

    B. 建立法律体系

    C. 确立三省六部制

    D. 实行科举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日: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A. 揉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 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C. 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 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术思想大放异彩,下列言论属于墨家学派的是(  )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C.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D.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

    A. 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 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 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 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继秦而起的汉皇帝……在开头时,他将封地授予他的儿子们和近亲……它们被散置在由国家官员直接治理的州县之间。"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汉初主要分封同姓为王

    B. 汉初实行郡国制

    C. 汉初地方官员由国家任免,不得世袭

    D. 汉初在地方制度上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

    A. “因用兵西北,恐漏泄机密”

    B. “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 “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符合这一任用官员办法的是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一工具,时人评价“用力少而见功多,百姓便之”,在当时它是

    A. 用水力作动力的冶炼工具

    B. 用水力作动力的交通工具

    C. 用人力作动力的灌溉工具

    D. 用畜力作动力的耕作工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代的南京去找工作。不可能经历到的是

    A. 到丝绸手工工场当工人

    B. 到徽商票号做收银员

    C. 创办珐琅彩瓷烧制作坊

    D. 做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大商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虽人手有歧异,旨归都是高扬性理或良知”,两派的见解不同,论辩甚多,但“同宗纲常,同宗孔孟”。这说明二者

    A. 把辩论作为解决分歧的手段

    B. 均以宣扬儒家道德作为宗旨

    C. 完全回归到孔孟的原始儒学

    D. 都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世纪的中国,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下列能够反映中国“学习外国利器”的企业有: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福州船政局

    ③开平煤矿

    ④汉阳铁厂

    A. ①②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分析下列图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A点高潮出现的原因是

    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

    ④“实业救国”思想推动

    ⑤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间

    厂数

    创业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

    1759

    500620000

    557622

    A. 迈进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 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D. 推动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的阶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中国近代某企业“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该企业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

    A. 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 过分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C. 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D. 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有人说:“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下列文献能够见证“起点”历史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861年4月的某一天,赵烈文(曾国藩的幕僚)看到了某书,在其日记中记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景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A. 《天朝田亩制度》

    B. 《资政新篇》

    C. 《天演论》

    D. 《海国图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清军将领邓世昌不畏强寇,直至战死沙场,其牺牲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美国学者丹涅特曾指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他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B. 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

    C. 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D. 中国从此结束了封建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5 题
  1. 下表反映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逐步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民国时期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数

    年份

    1913

    1920

    1925

    1929

    1933

    工厂数

    279

    808

    1457

    2532

    345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两者都是地方制度,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古代许多朝代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老人口述其母亲的经历时说,武昌起义后,母亲曾问守城士兵革命后感觉如何,该士兵回答:“吾人食皇帝俸禄,但知效劳皇上,不知其他。”可见当时革命思想尚未深入人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因时而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末清初)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对儒学的地位有何影响?为此,汉武帝在教育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朱熹的核心思想什么?他又提出怎样的认识论?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材料二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新式织布机为手织机提供了许多改良的启示,结果手工织布的生产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有洋布与国产机织布的强烈竞争,手工织布始终未丧失其为最有利的农村副业的资格。

    ——赵冈、陈钟毅《中国棉纺织史》

    材料三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具体表现,概括近代工业化对农村副业生产带来的有利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并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  “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

    材料三  “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与停滞对立”。

    ——马克思《中国纪事》1862年

    材料四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分别指?

    (2)材料二、三,马克思是对哪一农民运动的评价?材料二、三体现了马克思对该农民运动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指出材料四反映的农民运动的特点。这两次农民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