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资本流遍世界,利润流向西方”是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一种现象,它揭示了

    A. 发达国家控制世界贸易的现实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必然趋势

    C. 区域集团化发展下的必然结果

    D. 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本质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60年代,国际社会积极寻找包括储备货币多元化在内的各种方案来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代表性事件有欧洲货币一体化、日本等国追求本币国际化等。出现这些事件的主要原因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

    B.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C. 美日欧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

    D.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某法案,不仅规定了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则,还规定了工人的一些基本权利。凡是接受该法案的企业,政府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该法案对应的措施是

    A. 整顿财政金融

    B. 调整工业生产

    C. 成立农业调整署

    D.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57年7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的决议规定“从1958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余的农产品。”这一规定

    A. 提高了农庄庄员的生产积极性

    B. 推动了农业的集体化

    C. 根本上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D. 改善了农业生产布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在许多欧洲国家把哥伦布作为英雄进行纪念的时候;在美洲的墨西哥印第安人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行为,他们举行了游行示威,甚至还砸掉了哥伦布塑像的一段手指。这表明

    A. 欧洲与美洲结怨由来已久

    B. 历史的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

    C. 两种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

    D. 世界发展是欧洲文明主导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题文)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其中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是指

    A. 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 率先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C. 创立现代商业金融制度

    D. 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759年,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 社会贫富差别的扩大

    B. 工人运动的兴起

    C. 经济危机的发生

    D. 垄断现象的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56年底,全国已有75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2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其中高级社的户数达1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88%。这种情况表明

    A. 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巨大

    C. 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D.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钱。”导致此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西方对华商品的过度倾销

    B. 清政府对外开放通商口岸太少

    C.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D. 西方商品质量不符合中国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说明

    A. 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B. 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

    C.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 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的经济都发生了变化。由于欧洲与世界的贸易联通,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交换开始了,包括人种、商品、技术、观念,我们将这种变化称为“哥伦布大交换”,以此来纪念克里斯特夫•哥伦布。该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

    A. 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引发了价格革命

    C. 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

    D. 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

    A. 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B. 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

    C. 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

    D. 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A.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B. 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

    C. 拿破仑帝国的兴盛

    D. 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7年出境游超过1亿人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

    A. 进出口贸易增长

    B.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C. 公务出境人数减少

    D. 人民文化水平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世纪末期,英国的家庭人数开始减少。这种趋势先在上层社会和自由职业中开始,不久影响到其他中产阶级,最后影响到工人阶级,工人中也一度出现了节育。这反映了

    A. 大机器时代工人的生育观念得以修正

    B. 工人主观上更愿意少生孩子尽快脱贫

    C. 智能型职员群体成为工业化的主力军

    D.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内竞争日趋激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朝中后期,在苏州地区出现了不少专门进行丝织业生产手工业部门,工场主被称为“机户”,工人被称为“机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现象出现的标志是

    A. 手工业的发展超过农业

    B. 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

    C. 商业的繁荣

    D. 自然经济的解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

    A.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

    B. 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C.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地区的交流

    D. 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经历了几个阶段。1979年至1987年为第一阶段,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放权让利,扩大国企自主权;1987年至1992年为第二阶段,核心内容是实行国企承包制;从1992年起,国企进入第三个阶段,即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经济体制改革从城市开始

    B. 国企改革未突破原有体制

    C. 市场取向是国企改革方向

    D. 国企改革进程已基本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北魏至唐朝中叶,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役、兵役。这一措施表明

    A. 统治者企图借遏制土地兼并巩固统治

    B. 封建国家政权失去地主阶级的支持

    C. 统治者废除了当时基本的土地制度

    D. 当时农民的负担比任何时候都要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53年,在国家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对上海的建设方针是“维持、利用、积极改造”,利用上海的工业为全国重点建设服务,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全国服务的老工业基地。据此可推知

    A. 上海引领国营企业发展走向

    B. 上海已成为新兴工业基地

    C. 新中国工业布局将发生变化

    D. 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起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清末竹枝词《报馆》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 报刊主要以政治言论为主

    B. 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 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D. 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1929至1932年间,美国和欧洲的工业生产跌幅超过35%;德国失业率高达30%;马来西亚的橡胶价格下跌84%;阿根廷羊毛价格重挫72%;从1931年开始,所有拉丁美洲国家都靠举债为生。以上现象表明

    A. 资本主义开始走向衰亡

    B. 经济大危机波及范围广

    C. 经济大危机加深了各国的社会矛盾

    D. 经济大危机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l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与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都市计划、下水道、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

    A. 全面仿行苏联斯大林体制

    B. 缓解了经济滞胀局面

    C. 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D. 建成了发达福利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斯大林创建了巨大的军事工业机构,使苏联进入核时代,并实现了工业化,但他的农业集体化始终没有产生积极的经济效果。“没有产生积极的经济效果”的根源在于

    A. 国家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 苏联农业设施和经营方式落后

    C. 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 苏联农业发展的起点比较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下列有关二战后法国经济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推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

    B.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法国开始了私有化浪潮

    C. 是西方国家中唯一实行明确经济发展计划的国家

    D. 国有化运动使法国经济带有浓厚的国家主导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与西班牙和葡萄牙施行政府严密监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荷兰的私有商业公司有权拥有自己的舰队,有权对外宣战与媾和,同时也有权管辖依附地区。荷兰东印度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东南亚,尤其是东印度群岛。在此,他们又一次逐出了葡萄牙人。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每年能够向其股东支付平均值为18%的红息。

    ——(美)罗宾·W·温克、L·P·汪德尔《牛津欧洲史》第一卷

    材料二乾隆时期,外国商人从事贸易的地点专门局限在广州地区。……外国商人在从事自己所有的交易活动时,都需要和一群被授予对外贸易垄断权的中国商人打交道。公行一般由政府派遣的一名官员来掌控监管,而这些官员一般都能够从这一职位中牟取暴利。每一个外国商船都由一个专门的洋“行”来负责管理,这些洋行不仅管理商业事务,也掌握外来商船的税收,同时也负责让洋人们行为符合规矩。在这一制度下,外国人无权同中国官员直接接触,而在国与国关系层面上,相互之间也没有任何的条款规定。

    注:材料中的公会和洋行均为十三行。

    ——(美)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中国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代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的原因。

    (3)指出上述两个机构的不同属性,并简析二者对本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三 美国罗斯幅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分析该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