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

    A. 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 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

    C. 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 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A. 农本思想被否定

    B. 重商主义盛行

    C. 传统义利观废弛

    D. 抑商观念削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任期间发表的一次演说中说:“我们将结束大家都了解的那种福利。我将一劳永逸地抹掉福利的恶劣名声。”克林顿所说的“那种福利”

    A. 背离了资本主义制度

    B. 是解决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

    C. 必然导致高税收和高赤字

    D. 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的财政压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开辟了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间的商业航线,史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了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美洲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输往中国。这对中国的影响是

    A. 促使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B. 进一步拉大与西班牙贸易逆差

    C. 促进了明清农业与江南工商业的发展

    D.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材料统计,1937年川陕等西部地区共有工厂237家,还包含一些作坊工厂。到1940年,西部地区工厂合计达1354家,仅重庆就有429家。这说明了

    A. 西部优越的资源条件有利于企业发展

    B. 重庆是抗战时期的经济中心

    C. 国民政府为持久抗战做准备

    D. 西部的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镑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元代替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 世界市场体系的完善

    B. 战后世界经济的新变化

    C. 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

    D. 国际金融制度的优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6世纪,伊丽莎白女王授予吉尔伯特“去发现,探测、寻找未被任何其他基督教君主或人民占有的土地、国家和领地”。当他们接近西印度群岛时,船员们只顾抢劫满载财宝的西班牙商船,而将殖民计划抛之脑后。这一现象

    A. 反映了英西两国矛盾尖锐

    B. 表明了早期殖民扩张征服和掠夺并举

    C. 论证了英国世界殖民霸权的兴起

    D. 体现了殖民者对财富的渴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在苏州,棉布业市镇有南翔镇、新泾镇、月浦镇、江湾镇等;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黄溪镇、濮院镇等,这说明当时

    A. 商业分工越来越细致

    B. 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C. 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 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41年1月6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提出了著名的“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下列新政法律中最直接体现保障民众“免于匮乏自由”的是

    A. 《农业调整法》

    B. 《全国工业复兴法》

    C. 《社会保险法》

    D. 《全国劳工关系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美国吉尔伯在《美国经济史》中写到:“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约从二十亿美元增为二十五亿美元,由此可见其增长率大得惊人。毋庸置疑,采用分期付款的赊销办法,增加了小汽车、收音机、家具、家庭电气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对上述经济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B. 提高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

    C. 刺激了经济虚假“繁荣”   D.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44年7月1日, 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

    A. 35美元稳定等价于1盎司黄金

    B. 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 美元与黄金挂钩,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D. 美国拥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厚的黄金储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记载,明万历年间,原本不易贩运的“蛙、蟹、鳗、虾、螺、蚌之属”在北京城大量出现,一些珍稀水产如“蛤蜊、银鱼、蛏蚶、黄甲”也“累累满市”,人称“腥风满市應矣”。这反映出当时

    A. 北京人居环境急剧恶化

    B. 长途贩运贸易非常发达

    C. 北方商业经济得到恢复

    D. 新兴商品市场开始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49年,中国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的学生占33.1%;到1953年,文科学生的比例降为14.9%;经过1956年前后的进一步调整,这一比例下降为9%;1962年,这一比例最低,仅为6.8%。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 国民经济计划影响教育布局

    B. 新中国教育仿照苏联的模式

    C. 管理人才较多,科技人才缺乏

    D. 改变了近代重文轻理的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史记·河渠书》里记载:汉武帝时“发卒万馀人穿渠,自徵城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馀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东至山岭十馀里间。”对此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A. 其中的竖井是为了把暗渠中的水引上来

    B. 西汉时期已经创造了“井渠”

    C. 体现了中国古代新疆人民的智慧

    D. 为四川地区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史仲文的《世界全史》提到:英国18世纪初期,制铝、制盐等行业已成为资本集中的工业;1750年,在煤铁工业中雇用数百人的大规模生产比比皆是。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和技术的平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自行扩展的程度。据此可知,英国

    A. 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B. 已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国家

    C. 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D. 机器大生产已居主导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英国是第一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家,紧随其后,欧洲大陆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这是工业文明的第一轮扩张,其对象是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这说明

    A. 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B. 文化传统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C. 制度已成为完成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D. 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世纪中期,中国产茶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福建武夷山开荒栽茶“漫山遍野,愈种愈多”,杭州於潜“仰食于茶者十之七”,湖南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表明

    A. 国内需求扩大使茶叶生产增加

    B. 通商口岸附近的农业逐渐破产

    C. 出口数量增加扭转了贸易逆差

    D. 开埠通商加速农业生产商品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一份国际文件中有如下表述:“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通过实行最终包括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该文件描述的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亚太经合组织

    C. 不结盟运动

    D. 北美自由贸易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明代以白银为缴纳赋税的主要形式,这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 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 推动了农产品的商业化

    C. 使白银成为市场上的主要货币

    D.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新航路开辟的成功和西方殖民时代的开始,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主要是指

    ①欧洲开始了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  ②殖民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③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④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84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文件中规定:凡是属于企业自销的工业生产资料和完成计划数之后的“超产部分”(所谓“计划外”),一般在不高于或低于国家定价20%的范围内可以由企业自行定价,或者由供需双方在规定的幅度内协议定价。这反映了

    A. 经济体倒改革正式启动

    B. 企业自主权得到了扩大

    C. 市场经济模式开始确立

    D. 市场价格体系日益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斯塔大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全部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和1966年的20%;其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上升到1939年的87.4%;在1913年到1961年间,外科医生从2.3万人增加到42万人人均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材料主要反映

    A. 苏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迅速

    B. 苏联新经济政策作用大

    C. 斯大林模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D. 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为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A. 国家政权和国内外私人资本合作

    B.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C.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D. 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21年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生产力是我们党纲规定的紧迫的基本任务”。该政策之所以会“同下层脱节”,客观上是因为俄国当时

    A. 地主富农反抗强烈

    B. 工业化道路脱离国情

    C. 小农经济尚占优势

    D. 撇开市场搞集体农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代替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面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这说明

    A. 西欧国家试图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

    B. 东盟国家试图从政治合作走向经济合作

    C. 欧洲煤钢共同体即将发展成经济共同体

    D.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试图加强反恐合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英国人约翰·塞尔登1635年在回答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的《公海》而写的题为《领海》这一论著中,引经据典地提出两项主张:“第一,海可被视为所有物;第二,海当然是英国国王的所有物。”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出入英国及英国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顺治十二年(1655年),浙闽总督屯泰上奏请求“沿海省份,应立严禁,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得到清廷允准。次年,清廷即公开颁布《申严海禁敕谕》,“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指郑氏集团)贸易者……俱行奏闻处斩,货物入官”。

    ——黄顺力《海洋迷思:中国海洋观的传统与变迁》

    据中国与英国在海洋问题上的不同态度给两国带来的影响,提炼观点,结合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迄今(乾隆)居民百倍与昔。绫罗之聚亦见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此类江南亦不止一地。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尝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织机;到189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玉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  :17世纪,曼彻斯特由军事要塞发展为工商业城市小镇。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据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8世纪60年代起,随着纺纱业和织布业的机械化,成为英国エ业革命的摇篮。1760年,开通了通向附近煤区沃斯利的英国第一条运河1830年又建成通向重要港口利物浦的铁路,率先实现了交通运输革命。在此期间城市经济和人口高速增长。18世纪20年代底,它的人口仅12000,1841年底猛增至40万人,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1848年,沿曼彻斯特向外延伸的公路把附近的奥尔德姆、海德等城镇链接起来,使整个集合体的人口达到106.3万人。

    ——摘编自王章辉《近代英国城市化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州和曼彻斯特在经济性质上的差异,并概括指出曼彻斯特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