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材料作文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4 题,语言应用 1 题
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文化历来有“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现代教育中,看到更多的却是孩童校内舞台争妍竞上,课外培训“百般武艺”,透着“不让”的自信。

    体育世界,中国曾有“为大局让球,为友谊让球”的风气和争议,也有今日“争强不让,放手一搏”的公平和奋进。

    现实生活,有车流交汇,因一车“不让”而拥堵数里的陋习;也有职场竞聘,让位一步而错失先机的懊悔。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加以阐述。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被称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周,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变动最激烈的时期。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士人和私学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最值得注意的现象。

    士人和“士”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周代,士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其地位居于大夫之下、庶人之上,和其他的贵族一样,接受《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教育。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他们极易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少数人幸运地上升到卿大夫的阶层,但大多数人则降入庶民的行列。士地位下降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四民”这一说法的出现,士民、商民、农民、工民的划分至少在战国时期就非常普遍了。

    士开始大量沦为士人,是在孔子前后。与此前的士相比,他们地位下降了,从贵族降为庶民,但也摆脱了对某些特定贵族的依附,成为自由人。这意味着在社会结构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的阶层。除由士而来之外,士人的产生还有两个途径:王官的下降和庶民的上升。前者如《论语•微子》中所记载的太师挚等乐官散落民间,成为士人。后者则与私学的兴起有关,庶民因此可以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从而进入士人的行列。士人没有贵族的权力和地位,可是也不像其他庶民那样从事耕作等固定的职业。他们最重要的特长是知识和技能,多以此往来于各国,寻求赏识自己的君主。

    士人的兴起与诸子学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诸子之学,其实就是士人的学问。和王官之学不同,它出现在民间,因此也可以叫做私学。所谓私学,可以从教育和学术两个方面来看。教育意义上的私学是指民间的教育,学术意义上的私学主要指诸子的学术。中国古代的知识和学术,原本为官府垄断,是所谓的王官之学。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但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流落到民间,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而另一方面,士人的兴起和活动,使得培养士人成为社会的需要,这也是教育上私学出现和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

    与官学相比,私学可以使知识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使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知识。这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史乃至整个文明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大事。但其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私学聚徒讲授之风的孔子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他收授弟子,没有门第的要求,所以很多弟子如颜渊、子张等都出身寒门。孔门教授的内容,主要仍是《诗》、《书》、礼、乐,但他已经把新的精神注入到了旧的文献中。譬如他把“仁”作为礼的基础,就与过去对于礼的理解不同。在这种教育中,新的学术和知识其实已经诞生,这就是诸子学。

    诸子学的自由和创造性是官学无法相比的。对于王官而言,知识仅仅是职业,他们的态度是“不知其义,谨守其教”,没有反省的精神,因此也就没有创新的基础。但士人不同,流动不居的身份使他们可以摆脱某种权力的束缚,从而对知识以及当时的政治进行反省,进而发展出新的思想。这些思想当然不是单调的,而是多元的,春秋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得益于此。

    (摘编自王博《士人和私学的兴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士”在周代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拥有专门的知识技能,但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其地位出现了上升和下降两个方向的变化。

    B.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一方面打破了原来稳定的社会秩序,让时局动荡不安;另一方面也让思想文化发生新的变化,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C. 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不像农民、工匠和商人那样有固定的职业,他们大多来往于各诸侯国,凭自己的学问游说国君,居无定所,仕无定主。

    D. 士人虽然社会地位下降了,但他们在失去贵族身份的同时,也因摆脱了对特定贵族的依附而获得自由,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特殊知识阶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诸子之学与王官之学不同。前者是士人的学问,代表当时新的学术和知识,自由而富有创造性;后者是被官方垄断的学问,因袭传统,守旧僵化。

    B. 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贡献极大。他开创了聚徒讲学的私学教育,促进了知识的普及,而且在授课中赋予传统文献以新意,使诸子学得以诞生。

    C. 春秋战国时期,官方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诗》、《书》、礼、乐等,授教对象为贵族;私学教育虽也以教授这些内容为主,但学生包括了庶民。

    D. “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的,既可指与官方教育相对的民间教育,也可指来自民间的诸子之学。私学的兴起,是东周时期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私学和士人之间,实际上呈现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士人的兴起促成了私学的出现;另一方面,私学也促进了士人阶层的壮大。

    B. 私学的兴起不仅让寒门子弟有机会通过接受教育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也有利于知识的普及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C. 百家争鸣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士人摆脱权力的束缚之后,以自由独立的身份,对传统知识和现实政治进行了反省,发展出了新的思想。

    D. 王官是指在周朝政府中掌管各种学问、技艺的文化官员,但随着王权的衰落,一些王官流落民间,进入私学,对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③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④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 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1.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 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 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到好处。

    D. 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2.作者描写故都的秋景,为什么要详写故都旧院的秋?

    3.第④段有关秋的诗文的议论,有哪些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度热词,“怼”(duì)字当之无愧。这个几乎已入土为安的历史词汇,一夜之间就火了起来。《说文》曰:“怼,怨也。”语言学家说,“怼”字在清代之后的书面文献中就很鲜见了,因此对于现代人来说,把“怼”归为历史词汇、文言词汇都不为过。如今,“怼”这个泛动作性文字,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排行榜,好像什么热门事件都能跟“怼”扯上关系。经过网络语境的熏陶,“怼”的意思已与最初大不相同。今天我们对“怼”的理解,可以是批评、斥责,在一些地区方言里,也有捅、捶、搡、挤兑、冲撞的意思。

    (摘编自《澎湃新闻》)

    材料二

    “怼”是一个汉语字,拼音为duì,会意字,《说文》“心”部,从“对”声。“对”,相持也,意为互相对峙,底下加“心”,表示心里抵触,对抗。引申为怨恨,故而怼,怨也。

    北方方言中表达“用手推撞”或者“用语言拒斥反驳”的意思并且读音为“duǐ”的字,应当为“㨃”。“㨃”字从手部,本意是“排、推”的动作,引申为“拒斥、反驳”的行为。东北方言中“㨃咕”、“㨃搡”即是该字用法的例证。大众媒体中使用“怼”来表达该含义和读音是一种错误。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怼”,看似简单,却能解释当下许多冲突的状态。“心”的“相对”,那是一种情感的碰撞——“不爽了就要怼”,单个字直捣黄龙,情绪十分饱满。就字形来看,和“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蔺伟认为,值得注意的是,“怼”这个词所体现出的攻击性或较劲的意义在不同语境下会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当双方处于严重的敌对立场时,“怼”具有很强的攻击性,甚至伴随肢体冲突。这种“怼”往往有非理性的成分。当双方立场并不构成严重对立甚至关系较好时,“怼”的攻击性较小,甚至很多时候是一种无伤大雅的轻松、友爱互动,这就为其进入年轻人主导的网络交际系统提供了可能。

    除了和与“怼”在一起产生的各种词组配搭成口头禅,多数年轻人的手机收藏夹里,都有几个经典的“怼人”表情包。“就喜欢你看不惯又干不掉我的样子”“看在你丑的份上,就当你是对的吧”,还有人用英文、日文来助阵。

    社会学家认为,“怼”作为一个从方言中演变而来的流行语,有代替网络用语“撕”“掐”的趋势,“怼得好”比“骂得凶”更有话语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网评人“竺子”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向来有明哲保身的哲学。不少人的人生轨迹,都会经历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到“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演变。我们不否认,这种处世哲学与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发展到极致,则未免显得平庸。

    当“怼”作为一种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现在年轻人中时,不失为一种个性的张扬。自习室里,你想看书总有人嘻嘻哈哈;深夜的宿舍,你想睡觉偏有人开着音响打游戏……网民“柴尔德”觉得,遇到这样的事情,“该炸就要炸,该怼绝不怂”。

    比起发个朋友圈抱怨一下,当下的部分年轻人更信奉“机智怼回去,潇洒怼一回”,认为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知乎”网民“simple”说:“怼完几次,生活明显不一样了。思考怼和不怼的结果哪个能让你现在和以后更舒服,后果你能接受,承担得住,那就量力而行地怼吧。”

    (摘编自《半月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怼”字情绪饱满,屡上微博、微信关键词的排行榜,所以大众媒体借用“怼”字表达了本该是“㨃”的含义和读音。

    B. 《说文》对“怼”的解释为“心”部,从“对”声,可以看出该字具有形声字的特点;但《说文》又按会意字将之解释为“心里的相持和对峙”。

    C. “怼”字在现代汉语里鲜用“怨怼”之意,其作为流行语,有代替网络用语“撕”“掐”的趋势,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侧面反映。

    D. 网络语境中使用中国某些传统文字的时候,有时可以让一些历史词汇“起死回生”,甚至“一夜而火”。

    2.下列句子中“怼”字的含义与我们今天对“怼”的意义理解不同的两项是(     )

    A. 杭州一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被一名阿姨批评教育。这名男子又故意把一口痰吐在地上,结果引起众人怒怼。

    B. 窦娥含冤受死,临刑前怼天怼地,发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的指斥。

    C. 宫斗剧《甄嬛传》中,眉庄“怼斥”安陵容,被网民誉为“手撕白莲花虚假面具”之经典,用在当今职场、情场居然都十分妥帖。

    D. 周杰伦的歌曲《兰亭序》中有“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这样一句歌词,该歌词在传喝时广受赞誉。

    E. 《战狼2》主角吴京说:“可能某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负惯了,就觉得中国人不能强,我就是怼这个,我就怼。”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现代语境下的“怼”有何含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鸿门宴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毫毛不敢有所近     近:接触,沾染   B. 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里

    C. 而刘夙婴疾病       婴:虚弱   D.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

    2.下面对文章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 参乘:陪乘或陪乘的人。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称“参乘”或“车右。”

    B. 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 ,晋时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C. 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相同。

    D. 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拜,授官。除,授予官职。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3.下面对文段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的笔下,樊哙不仅是一个勇猛豪爽、忠心不二的勇士,而且是一个粗中有细、能言善辩的智者。

    B. “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泄露出项羽内心的惶恐而惊慌,同时也有力地反衬、烘托了樊哙的威猛。

    C. 《陈情表》第一段,作者的情感思路环环相扣:先概括自已的坎坷命运,再概述幼年失去父母,赖祖母抚养,再概述现今祖母疾病缠身,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况,凄切感人。

    D. 《陈情表》第二段写朝廷对自己礼遇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朝中措

    [ 南宋 ] 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翻被”二句,词人此时心口难言,无心看花,但词人却用象征手法使梨花有感,冷眼旁观词人雨中的狼狈,责怪词人不思故土暖被,却对他乡山水花木如此苦恋。

    B. “人生苦恋天涯”中“恋"是喜爱的意思,这句词表现了词人对有家难回的无奈。

    C.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是指歌伎舞女之所。雨中寻景不成,因而只能到莺啼燕舞的珠帘。玉户消磨时光,醉解千愁。

    D. 上片“清明时节”二句,描写清明时的雨,不是毛毛细雨,而是哗哗大雨。恰在此时词人冒雨寻春,却被大雨所困,见到江边水急,浪潮翻涌。

    E. 本词写情愁,选景独出心裁,写情愁言愁之精妙,表达有条理。这使平素在词中并不显眼的词语,在词人笔下显得庄重而有韵味。

    2.简要分析“折得-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蕴含的情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笆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诗人与琵琶女感情产生共鸣,并点明了全诗的的主旨。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可把《雨巷》看成是诗人感到迷茫的一种情绪反映,也可以理解为一位豆蔻年华的青年在江南雨巷激起的感情涟漪,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②诸多市场分析师认为,随着国产智能手机性能的提高,苹果公司很难改变苹果8目前不瘟不火的销售状况。

    ③烧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美林先生并称”北季南晓,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④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年累计销售78万辆的成绩与动力电池产业的进步密不可分,后者进步之迅速也是可圈可点。

    ⑤国产大片《战狼2》公映一个月,就收获了40亿的票房佳绩,依照目前走势,《战狼2》总票房超过55亿倚马可待。

    ⑥父母应多尊重子女的兴趣爱好,从旁引导,不要因为过度保护而越俎代庖,更不能采取“全程包办”的方式,去干涉子女的正当选择。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③④⑥   D. ②④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据最新消息显示,重庆大学出版社近期对“思想家和思想导读”丛书正式立项,今年将出版其中10本。由于翻译量大,目前已有近30位译者参与其中。

    B.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C. 国际足球职业化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足协的角色要由过去的“一抓到底”向足球联赛的组织者和青训项目的推动者转变。

    D. 滴滴与优步中国火速合并,加上网约车新政的出台,使滴滴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考验,因此谣言应声而起,滴滴出行公关部人士对此迅速给予了回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亡秦之续耳   续:持续   B. 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官吏初到任

    C. 景翳翳以将入   景:景色   D. 于是舍人相与谏     相与:互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申之以孝悌之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仿照第一节诗的表达,选择恰当的意象补写第二节诗,要求语言生动、诗意连贯。

    玩   耍

    孩子

    找松鼠陪你去玩吧

    在树杈上抓野果子

    顺便向鸟儿问个好

    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