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

    A. 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

    B. 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

    C. 儒墨社会关注点存在差异

    D. 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北宋建立后,中枢体制上改变了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而是以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此变化说明

    A. 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

    B. 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

    C. 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

    D. 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雅典城市居民讥讽那些入城参加公民大会的乡下人,“穿的鞋子比脚大,大声嚷嚷。……总是向路遇者问这问那:皮革多少钱?咸鱼多少钱?”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城邦并不具有宽容自由的文化环境

    B. 城居者鄙视乡下人参与民主政治

    C. 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条件并不对等

    D. 政治生活出现城市与乡村的对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唐太宗形象的历史叙述和评价:

    唐太宗形象

    出处

    “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旧唐书》

    “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王夫之

    这反映出

    A.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确切定论

    C. 学者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评价

    D. 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23年秋苏联发生了“销售危机”:工业品积压、农产品收购困难。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认为危机的产生是由于“经济中的无计划性”,指出出路是加强经济中的计划原则来同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作斗争。这一主张

    A. 适应国内外时局的需要

    B. 倡导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 怀疑与否定新经济政策

    D. 有利于促进工业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6世纪后,大量欧洲人是通过直接阅读书籍了解某种观念,而不是像从前那样从别人那里听到某种观念。这使他们能够自主比较和对照不同文本表达的观点,而不是面对面地被一个雄辩的演说家征服。这反映了,当时

    A. 世界各地的文化联系日趋紧密

    B. 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迅速扩展

    C. 技术进步对人文主义起促进作用

    D. 民族国家兴起并强调民族语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表是1953年2月国家预算报告表,其中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如下:

    国民经济建设支出领域

    比上一年增长

    重工业和机械工业

    47.31%

    燃料工业

    84.56%

    地质勘测

    611.46%

    建筑工程

    204.14%

    铁路

    88.93%

    农业

    61.44%

    林业

    128.38%

    总支出

    41.68%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占总支出最少

    B. 是顺利进行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

    C. 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后果

    D. 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到1901年,全国20余所新式教育机构的分布为:广州5所,天津4所,上海3所,福州、南京、北京、武昌、台北各2所,珲春、烟台、旅顺、乌鲁木齐各1所。影响新式教育机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近代化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B. 洋务运动人才需求突出

    C. 清政府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D. 西方列强进行文化侵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120卷中,《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16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全书120卷中,《礼政》仅占12卷。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末

    A.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主流地位

    B. 西方加快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C. 民主思想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D. 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国内市场流通的主要商品,第一位是粮食,约占42%;第二位是棉布,约占24%;第三位是盐,约占15%。这反映了该时期

    A. 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B. 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 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 农业技术仍领先于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的时候,革命前辈林伯渠在《解放日报》上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这反映出林伯渠强调了辛亥革命

    A.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对青年人的思想影响有限

    C.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 旨在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面为漫画《昔日的援助,今日的竞争》(下图),据此可得到的认识是

    A. 政治多极化取决于经济的多极化

    B. 主权高于人权,国权高于法权

    C.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D. 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十五岁始游学于齐国,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他曾经传道授业,我国末期韩非、李斯及汉初政治家、科学家张苍等均为其门下高足。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荀子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他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重视人为的努力。荀子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摘编白廖名春《对荀子思想的新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活动的文化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民国元年教育大事记

    1月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正式成立

    1月19日教育部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改革清政府之学制。从前各项学堂,均改称为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亲旨:清学部颁布之教科书,一律废止等14条。

    9月2日,教育部顶布《教育宗旨令》,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同月,颁布《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教育令》等普通教育各级学校的专门法令。

    10月,教育部颁布《专门学校法令》和《大学法令》,规定大类分为文科、理科、法科、商科、医科、农科、工科等大学体制包括:一是大学设评议会,对大学重大事项有评审权,二是大学各科设教投会,对学和科重要事项有审议权等,全国各学堂因此纷纷改名学校,如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映西大学堂改名为西北大学等。

    ——摘编自别必亮《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历史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效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只是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至少是“多卖少买”。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更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

    ——摘编自泰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

    材料二  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

    其中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

    材料三  1978年,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97.5亿美元,进口额为108.9亿美元,占世界同期货物贸易的比重不足1%,排名世界第32位。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1万亿美元,进口额为1.95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597.5亿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笫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明显上升。……根据2012年的外资企业联合年检,占中国企业总数量3%左右的外资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到全国工业产值的25%,创造的税收占到全国税收的20%另一方面,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领域涵盖了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承包工程、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医疗卫生和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项目不断增加,技术含量日益提高,以高铁、通信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布局。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

    (2)根据材料二,指出表中数据变动的本质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状况的特点及其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5年9月,苏联分别承认了西德与东德,并与之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但美、英、法三国占领军仍以“保卫自由世界”为名,驻扎在西柏林。1958年3月,西德会议决定以原子弹武装西德军队,遭到东德反对。1958年11月,赫鲁晓夫宣布苏联准备把当时仍由苏联机构执行的管理柏林的职权移交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正式照会美、英、法三国政府,声称苏联将与东德签订和平条约,从而结束西方对西柏林的占领。西方国家坚决反对苏联的要求,形势一度紧张。东西方为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开展一系列频繁外交活动,但举步维艰。赫鲁晓夫于1961年6月重新就柏林问题发布强硬声明,并采取措施:暂停实施裁军计划,增加国防预算。肯尼迪政府给予针锋相对的回应:加强驻德美军的作战能力,特别增加导弹力量。此时大量东德人进入西柏林,局面紧张加剧。8月13日,民主德国部队封锁西柏林四周并修建了柏林墙。9月,美、苏外长会谈,10月,赫鲁晓夫放弃了对德和约,使第二次柏林危机不了了之。

    ——摘编自李世安《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柏林危机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柏林危机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世纪~20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简表

    阶段

    时间

    重要事件

    第一阶段工场手工业时代

    16—18世纪中期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英国圈地运动;世界市场的雏形时代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蒸汽时代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1857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第三阶段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市场最终确立;全球交往频繁。

    第四阶段

    20世纪20年代—20世纪70年代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资本主义“黄金时代”。

    第五阶段

    信息时代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后

    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资本主义经济“滞胀”。

    请回答:

    从表中提取世界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