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4 题
  1. 自然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他们提出“实验小说”的口号,认为写小说就像在实验室里做试验,要忠实客观地记载历史,而不作政治和道德的评价。这一流派的出现表明

    A. 工业革命决定文学状况

    B. 文学应独立于政治之外

    C. 科技革命影响广泛深刻

    D. 批判现实主义占据主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辟雍是周天子祭祀祖先、布政、施教等活动的综合性场所。周天子在开放空间通过礼乐仪式将传统风俗习惯和国家治理规范传递给无数受众。由此可见,辟雍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 聚集宗室功臣,巩固集权政治

    B. 和谐贵族关系,促进社会和睦

    C. 区分血缘亲疏,维护等级秩序

    D. 传递知识信仰,增强文化认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荀子·富国篇》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这主要反映了

    A. 五谷为主要种植作物

    B. 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C. 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

    D. 人定胜天的哲学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汉初儒学知识分子积极主动地寻求与统治者合作,力图实现学术为社会服务的政治构想……使儒学成为建立在中国传统宗法伦理之上的严密哲学体系。材料说明汉初儒学知识分子

    A. 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

    B. 继承了先秦儒学并使之上升为官方哲学

    C. 使儒学思想根植于悠久的传统文化中

    D. 形成了三纲五常的传统宗法伦理哲学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九品中正制并非南北朝时期惟一的选举制度。在南北朝后期,统治者采取了考试取士的选举方式。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察举制“举孝廉”的影响

    B. 士族门阀势力的衰落

    C. 封建“庄园制”经济发展

    D. 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

    A. 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

    B.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C. 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 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唐玄宗开元年间,一些政务文书出现“中书省官员署名之后,门下省官员写上‘奉敕如右,牒到奉行’,注明时间并署名”现象。这表明

    A. 两省职权模糊互不牵制

    B. 中枢权力体系发生变化

    C. 两省共同草拟政务文书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削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元代行省区划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局面。这一局面

    A. 继承了秦汉以来的地方行政区划原则

    B. 强化了地方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

    C. 促进了各族人民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

    D. 为行省在全国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苏州地区明清碑刻中常见“切铺均隶浙绍,在长元吴三邑各处,开张浇造烛铺,城乡共一百余家”,“职等原籍常郡……遵例领帖纳税,开设猪行”,“身等原籍溧水等邑,在苏开张水灶为业,缘异乡投苏,帮伙甚多”等文句。这主要说明了当时

    A. 同乡同业现象普遍

    B. 城市手工业发达

    C. 城乡之间差距缩小

    D. 地域性商帮活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朝中后期,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文学领域的这种现象表明了

    A. 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B. 社会价值观重新整合

    C. 文学作品创作贴近生活

    D. 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工业。由此可知,洋务运动

    A. 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B. 求富思想与日俱增

    C. 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 自强思想贯穿始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一挑战

    A. 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B. 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 受西方民主思想传播的影响

    D. 动摇了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张岂之在《晚清民国卷》中指出:“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和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 推翻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促使传统伦理价值观逐渐丧失

    D. 使社会习俗发生根本性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是1916年至1918年中国工人罢工次数示意图。在此时期工人罢工逐渐形成互相支援、同盟罢工的趋势,并逐渐形成近代工会,提出资本家不能干涉工会内部事务的要求。这说明

    A.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D. 工人阶级民主意识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27年11月,宋庆龄、邓演达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称:“农民必能于最近与城市之革命势力重心联合”,“(将来)政权主要掌握在工农为中心的平民群众手上,其经济建设必超越资本主义之毒害向社会主义前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三民主义注重工农运动的发展

    B. 社会主义革命成为社会普遍共识

    C.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影响巨大

    D. 部分国民党人仍弘扬新三民主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这一规定

    A. 服从于计划经济体制

    B. 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固化了社会阶级结构

    D. 有利于产业结构的稳定合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这一决定

    A. 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B. 强化了经济特区窗口地位

    C. 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 彻底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埃及父亲和美索不达米亚母亲。”材料旨在说明

    A.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B. 希腊文明的包容性

    C. 东方文明的先进性

    D. 希腊文明的民族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罗马法由“私法”(规定私人事务的法)和“公法”(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组成.私法重视对私人权利的保护;公法的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且公法地位高于私法.由此可知,罗马公法

    A. 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B. 维护了罗马贵族利益

    C. 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

    D. 维护了罗马社会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都铎王朝(1485—1603年)后期,英国社会流行“议会下院中的每个议员都比勋爵或主教有着更强的发言权,只需国王与其平民就可以维持议会”的说法。这反映了

    A. 议会下院成为英国权力中心

    B. 议会上院的立法权旁落

    C. 英国近代宪政体制逐渐定型

    D. 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自然神论学者谴责传统宗教中的非理性因素,主张“把人们从对宗教意义上对上帝的信仰引向对理性的尊崇”。这旨在说明自然神论

    A. 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理论升华

    B. 助长了人类理性化倾向

    C. 弘扬了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

    D. 推动近代工业革命兴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强调:建立“无边界”的殖民体系,对殖民地实行“间接”统治,实行“公平”的自由贸易竞争。这表明“门户开放”旨在

    A. 构建新殖民主义下的商业体系

    B. 确立美国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

    C. 调和欧洲国家对华侵略的矛盾

    D. 适应其在全球经济的主导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896年,一位英国记者在《德国制造》一文中说:“看看你们的周围……各位的衣服布料是德国织的……甚至各位喜欢看的报纸的纸张也是同一个地方产的。即使烧掉德国制造的包装纸,手里拿的拨火棍也是德国制造的。”这位记者意在说明

    A. 英国自由主义政策遇到困境

    B. 德国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C. 德国政治经济制度比较先进

    D. 英德两国应相互设置贸易壁垒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快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

    A. 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B. 政府压缩“福利国家”开支

    C. 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D. 政府决策受到冷战思维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

    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等12处设有市舶使,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了市舶条或市舶法……。进出口货物达 300 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英国进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统计表(1784—1846 年)

    年份

    总额

    制成品(%)

    粮食(%)

    原料(%)

    1784—1786

    20386

    2144(10.5)

    8657(42.4)

    9585(47.1)

    1814—1816

    64741

    731(1.1)

    27602(42.6)

    36408(56.3)

    1844—1846

    81963

    3544(4.3)

    27386(33.4)

    51033(62.3)

    英国出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统计表(1784—1846 年)

    年份

    总额

    棉织品

    (%)

    毛织品

    (%)

    其他纺织品

    (%)

    其他制

    成品(%)

    粮食和

    原料(%)

    1784—1786

    12630

    744(6.0)

    3700(29.2)

    1334(10.6)

    4858(38.3)

    2032(15.9)

    1814—1816

    44474

    18742(42.1)

    7855(17.7)

    3628(8.2)

    7783(17.5)

    6455(14.5)

    1844—1846

    58420

    25835(44.2)

    8328(14.2)

    6349(10.9)

    10922(18.7)

    6986(12.0)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40 年来的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货物贸易进出口既是我国开放性经济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支撑。自 2009 年起,我国已连续9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 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贸易大国。改革开放推升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给全球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实惠,“中国市场”为全球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中国奇迹”向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说明两宋海上丝绸之路产生的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进出口贸易呈现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奇迹”出现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表是新中国两个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方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目标”确立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这一时期的主要外交成就。

    (2)上表中两个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社会以等级森严著称。“士农工商”不仅是等级的基本构成,还是中国传统社会人们身份状况的一个最直接的表述,它成为千百年来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权威的一个社会阶级基础。然而,到明清之际,受“重商主义”思潮的影响,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嘉道年间,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烈,“绅商”一词频繁出现。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群体的主要途径。甲午战争后,绅士转化为商人的现象更为明显,“弃士经商”蔚然成风。士商相混,其结果是在中国“士农工商”的缝隙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绅商群体,他们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又有相当的经济实力,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绅士阶层,成为大中城市乃至部分乡镇之中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在晚晴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存在,导致了四民社会的最终解体。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结合明清(至清朝灭亡)时期的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对历史现象的概括和评价准确全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