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8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

    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

    A. 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

    B. 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

    C. 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D. 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天”在甲骨文中是指商人的部落神,但后人将其转化成为一个普世性、有意志的天,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强调“敬德”“保民”。这反映出

    A. 民主思想的出现

    B. 天命观念的成熟

    C. 人文精神的跃动

    D. 王道学说的风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8 题
  1. 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 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 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诗经·大雅·板》曰:“我虽异事,及尔同僚……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文中直接体现了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宗法制

    ④世袭制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下列选项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是

    A. 战国绢帛画形态飞扬神秘古拙

    B. 魏晋“以形写神”的文人画产生

    C. 唐朝注重人物的线条晕染法出现

    D. 宋代文人山水画更加注重意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A.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 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 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A.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C. 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 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明代

    A.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民众生活

    B. 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C. 中央集权制度全面走向反动

    D. 市民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90年由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制铁企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出口到日本、美国、泰国等地,被西方人视“中国觉醒”的标志。“中国觉醒”的主要含义应是

    A. 洋务派开始在实践上向西方学习

    B. 政府意识到发展工业的必要性

    C. 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业文明的因素

    D. 发展工业与抵制外来侵略并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宋代绘画深受理学思想影响。李公麟画马,则对名马细心观察、研究,直至有人疑其取走了马之魂魄:无疑工画草虫,自少时便取草虫,笼而观之,穷昼夜不厌:文同画竹,于竹林之间,朝夕游走。这段材料蕴含的理学思想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格物致知”

    C. “发明本心”

    D. “知行合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思想状况

    A. 得益于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的氛围

    B. 反映了观念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C. 体现了国人自卑的病态文化心理

    D. 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

    A. 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B. 诸子思想相互借鉴融合

    C. 思想统一局面正式确立

    D. 君主专制政治逐步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他也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

    A. 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

    B. 把法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C. 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D. 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汉儒称赞《诗经》能够“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而朱熹称《诗经》为“淫奔之诗”,认为《国风》“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互歌咏,各言其情者也”。由此可知,朱熹

    A. 宣扬《诗经》的教化功能

    B. 否定《诗经》的经典地位

    C. 比汉儒的看法更接近事实

    D. 修正汉儒的纲常伦理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解读下图《汉纸出土地点及造纸术传播》,下列结论中较为合理的是

    A. 在公元4世纪造纸术发明于中国的西北

    B. 造纸术对亚洲的影响超过其他各个大洲

    C. 造纸术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前提

    D. 造纸术广泛传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与明清八股取士相比,唐代科举考试名目繁多。除常见的进士、明经二科外,尚有秀才、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目。即以进士科而言,所示内容也有诗赋、策问、杂文等。这反映了

    A. 唐代科举与社会联系紧密

    B. 唐明两代的科举性质不同

    C. 唐代科举制度的效率低下

    D. 唐代科举考试的难度较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重建儒学信仰目标初步实现

    B. 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C. 战乱与动荡社会环境的需求

    D. 佛道二教自我改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不是“程颐、程颢”的思想的是

    A.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B.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 人伦者,天理也

    D. 心即理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荀子说:“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下列思想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主张的是

    A. 韩非“法不阿贵”的思想

    B. 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

    C. 朱熹“道统论”的思想

    D. 顾炎武“众治”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元朝马致远的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自昭君出塞,其笔下的汉室奸佞当权、外族凭陵,官员都是一批“干请了皇家俸”却不能“安社稷、定戈矛”的废物;汉元帝本来宠爱昭君,却因异族索要而只能恨恨地唱:“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鸿沟。”材料反映出

    A. 和亲政策误国的历史教训

    B. 士人仕途无望借古讽今

    C. 元朝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

    D. 汉族文人家国衰败之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清史稿·列女传》记载:蔺氏许嫁于季斌敏,未及成婚,季斌敏亡故,“蔺年十八,矢不嫁。”二年以后,听说家人张罗自己的再嫁之事,就割下自己的右耳以明心志,三天后又割下左耳。蔺氏如此行为是受什么思想的毒害

    A. 法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程朱理学

    D. 明清君主批判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余英时先生在分析汉朝历史时表示:“儒家强调政治秩序必须建立在文化秩序的基础之上,因此重‘师’更过于重‘吏”’,“所以强调‘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据此可知,儒家思想提倡

    A. 维护封建皇权的独尊地位

    B. 发挥执政者楷模教化作用

    C. 创办私塾教育的现实意义

    D. 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学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概念被引入了中国,这幅地图的绘制者是

    A. 林则徐

    B. 沈括

    C. 徐光启

    D. 利玛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873年,对外国使臣朝见中国皇帝时行不行跪拜之礼,有官员认为:“彼本不知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为何事;而我必欲其强行五伦之礼。是犹聚犬马豕羊于一堂,而令其舞蹈扬尘也。然则得其一跪一拜,岂足为朝廷荣;即任其不跪不拜,亦岂足为朝廷辱。”上述言论体现了

    A. 顽固拒变的腐儒心态

    B. 通权达变的自我安慰

    C. 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D. 平等友好的外交理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洋务经济是中国近代新的经济形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近代化政治体制的确立

    ③利用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④对外国经济侵略有抵制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A. 经济的现代化

    B. 器物的现代化

    C. 精神的现代化

    D. 制度的现代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盖上下交则为泰,不交则为否。天生民而立之君,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伊古以来,盛衰治乱之机总此矣。况今日中原大局,列国通商势难拒绝,则不得不律之以公法。欲公法之足恃,必先立议院,达民情,而后能张国威,御外侮。”持有这一思想观点的人应是

    A. 荀子

    B. 李鸿章

    C. 郑观应

    D. 陈独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列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的文章是

    A. 《文学改良刍议》

    B. 《庶民的胜利》

    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有学者说:“五四时代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幕府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新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

    A. 将改变中国的社会主导力量

    B. 导致了国家政权的更替

    C. 标本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

    D.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秦统一中国开始,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建立与灭亡,即“初”与“末”。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去读历史,就会发现,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朝代,不仅有“末”,还有一个时段被定义为“晚”,这三个时段即晚唐、晚明和晚清,都尚有数十年时间的延续。一般被称为“晚”的时代,虽然出现颓势,但是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却十分繁荣,一般都具有社会变迁的特点。

    ——摘编自商传《晚明社会转型的历史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朝代晚期的观点。

    (说明:可对该学者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摘编自朱熹《朱子大全》等

    材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辨。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吾谓有法治而后有人治。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粱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三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实质。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梁启超所说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关于儒学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主要特点。

    (4)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

    各类学堂

    培养目标

    初等小学堂

    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

    普通小学堂

    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柢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

    高等学堂

    大学堂以各项学术艺能之人才供任用为成效;通儒院以中国学术日有进步、能发明新理以著成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成效。

    实业学堂

    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其学专求实际,不尚空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4年清政府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清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之前在教育方面的举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