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2 题,语言应用 1 题,名著阅读 3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选择题 3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共 2 题
  1. 某校举办对联大赛,下面是某学生就“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四大名楼拟写的对联。所拟对联与楼名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云鹤俱空横笛在,古今无尽大江流。  ②海市蜃楼仙人境,忠臣孝子紫殿高。

    ③眼底乾坤千里月,胸中忧乐万重山。  ④孤鹜落霞生秋水,才人江上送夕阳。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④①   D. ④②③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假如说话有艺术,听话当然也有艺术。________。说话之用譬如衣服,一方面遮掩身体,一方面衬托显露身上某几个部分。我们绝不谴责衣服掩饰真情,歪曲事实。

    ①不过,不求甚解,总该懂得大意。

    ②听人说话,最好效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

    ③责怪人家说话不真实,等于责怪一篇小说不是构自事实,一幅图画不如照相准确。

    ④若要细加注释,未免琐细。

    ⑤如果自己未得真谛,反一笔抹煞,认为一切说话都是撒谎造谣,那就忘却了说话根本是艺术。

    A. ②①⑤③④   B. ⑤②④①③   C. ②④①⑤③   D. ⑤③④②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碰撞”,大大小小,时刻发生,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能够精彩;当然,它有时也令人感到痛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3 题
  1.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吕布所败,前往许都投靠曹操。曹操是怎么对待刘备的?这反映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阿Q正传》的结尾,写人丛中发出豺狼嗥叫般的叫好声,写喝彩的人们的眼睛咀嚼了阿Q的皮肉和灵魂,都表现了看客的愚昧麻木,深化了悲剧意味。

    B. 《茶馆》中,崔久峰原先做过国会议员,主张革命,但后来办了工厂,开了银号,走上了他的实业救国之路。

    C. 《家》中鸣凤是高公馆里的丫头,她既聪慧又漂亮,她很喜欢觉慧。觉慧也只有回到他那寂寞无聊的家里时,才会不为思念鸣凤而苦恼。

    D. 《边城》中,船总顺顺为大儿子取名天保,有上天保佑的意思,为第二个儿子取名傩送,意为傩神送来的。照当地的风俗看,他更喜欢第二个。

    E. 《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为置哈姆莱特于必死之地,嗾使雷欧提斯在利剑上涂无解的致命毒药,这一细节凸显了人物的阴险恶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这话是《红楼梦》中哪个人说的?“非常喜事”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

    ①近代印象主义批评在法国闹得很久。属于这类的学者所居的地位可以说是“瞥餐者”的地位。“瞥餐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它的印象描写出来。他们的领袖是佛朗士,他曾经说过:“依我看来,批评和哲学与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②这是印象派批评家的信条。他们反对“法官”式的批评,因为“法官”式的批评相信美丑有普遍的标准,印象派则主张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我自己觉得一个作品好就说它好,否则它虽然是人人所公认为杰作的荷马史诗,我也只把它和许多我所不欢喜的无名小卒一样看待。他们也反对“舌人”式的批评,因为“舌人”式的批评是科学的、客观的。印象派则以为批评不应像餐馆的使女只捧菜给人吃,应该亲自尝菜的味道。

    ③一般讨论读书方法的书籍往往劝读者持“批评的态度”。这所谓“批评”究竟取哪一个意义呢?它大半是指“判断是非”。所谓持“批评的态度”去读书,就是说不要“尽信书”,要自己去分判书中何者为真,何者为伪,何者为美,何者为丑。这其实就是“法官”式的批评。这种“批评的态度”和“欣赏的态度”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的,其实就是我们在平时所说的“科学的态度”;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有一种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我不能沉醉在作品里面,永远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的经验。

    ④印象派的批评可以说就是“欣赏的批评”。就我个人说,我是倾向这一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印象派往往把快感误认为美感。在文艺方面,各人的趣味本来有高低。比如看一幅画,“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这两种印象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和《吕东莱博议》一类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不禁赧颜,究竟是我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

    ⑤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我们只说“我觉得它好”还不够,我们还应说出我何以觉得它好的道理。这就是一般人所谓批评的态度了。

    (有删改)

    1.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印象派批评的特征。

    2.请简要归纳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3.请结合文章,阐述最后一段中“一般人所谓批评的态度”的内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蝉声

    郭枫

    ⑴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⑵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⑶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没有边。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麦浪,在六月的阳光下,闪烁着无边无际的金黄。不,闪烁着的是遍地的黄金。

    ⑷太阳可厉害着哪!它不许人们躺在床上做梦。太阳,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燃烧着大地,燃烧着夏天。而蝉儿们是太阳的号手,一大清早,当地面开始蒸腾起热雾,它们便大声地嘶喊:起来,属于土地的人,到田间去。去啊!去收获那满地的黄金,去收获你一年的辛勤。

    ⑸庄稼汉成群的像一阵风似的出发。麦田活动了,那些牛一样的汉子,收割的镰刀比着快,飞扬的山歌比着响。太阳,把兴奋搽在他们的脸上,蝉声起劲地作着拉拉队。

    ⑹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在太阳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树青条的老柳,垂挂着多少殷勤。赶着路的,做够了活儿的,来吧!到绿阴里来,到柳丝中来,到蝉声里来。这里有的是成缸的绿豆汤或大麦茶,别问是谁家的,你只管喝吧!喝着凉茶,听着蝉声。蝉声在枝头,蝉声在心头,撒给你满身的清爽。

    ⑺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晒着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颗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恬静,一片安详!谁都知道:啄食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⑻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扯起了“青纱帐”,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人大把大把的快乐。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热了,累了,跑向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儿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的甜美。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回家。沿着高榆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

    ⑼那一片蝉声,真美。 那一片蝉声是图画,那一片蝉声是音乐;画许多绿色的记忆,谱无数优美的灵魂。

    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

    ⑾读着蝉的歌唱,吮着泥土的乳汁,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喜爱那一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蝉声中那种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

    ⑿在黄河两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的花朵……都像课本,都像蝉声,向我们述说同样的故事:生活,应该恬淡、勤恳和拙朴。而那无边的大平原,那浩浩荡荡的黄河,那飞扬着的黄沙,狂舞着的白雪,和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风暴,却又教给我们另一种榜样:人啊,应该活得爽快,死得坚强。那些把根扎在黄土地的人们,生与死,都有着绚丽的光彩,如这热切的蝉声。

    (1968年写于台湾)

    1.第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2.第七段的画线语句描写了夏日正午蝉的鸣叫,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3.“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请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4.本文不仅写了蝉声,还写了与蝉声相关的人事,请探究“蝉声”中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意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侠义派底小说,可以用《三侠五义》做代表。这书的起源,本是茶馆中的说书,后来能文的人,把它写出来,就通行于社会了。当时底小说,有《红楼梦》等专讲柔情,《西游记》一派,又专讲妖怪,人们大概也很觉得厌气了,而《三侠五义》则别开生面,很是新奇,所以流行也就特别快,特别盛。但《三侠五义》,也并非一时创作的书,宋包拯立朝刚正,《宋史》有传;而民间传说,则行事多怪异;元朝就传为故事,明代又渐演为小说,就是《龙图公案》。后来这书的组织再加密些,又成为大部的《龙图公案》,也就是《三侠五义》的蓝本了。因为社会上很欢迎,所以又有《小五义》,《续小五义》,《英雄大八义》,《英雄小八义》,《七剑十三侠》,《七剑十八义》等等都跟着出现。──这等小说,大概是叙侠义之士,除盗平叛的事情,而中间每以名臣大官,总领一切。其先又有《施公案》,同时则有《彭公案》一类的小说,也盛行一时。其中所叙的侠客,大半粗豪,很像《水浒》中底人物,故其事实虽然来自《龙图公案》,而源流则仍出于《水浒》。不过《水浒》中人物在反抗政府;而这一类书中底人物,则帮助政府,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处,大概也因为社会背景不同之故罢。这些书大抵出于光绪初年,其先曾经有过几回国内的战争,如平长毛,平捻匪,平教匪等,许多市井中人,因为从军立功,多得顶戴,人民非常羡慕,愿听“为王前驱”的故事,所以茶馆中发生的小说,自然也受了影响了。现在《七侠五义》已出到二十四集,《施公案》出到十集,《彭公案》十七集,而大抵千篇一律,语多不通,我们对此,无多批评,只是很觉得作者和看者,都能够如此之不惮烦,也算是一件奇迹罢了。

    (节选自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1.简要概括侠义派小说的形成过程。

    2.侠义派小说流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

    3.依据材料,梳理鲁迅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主要角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作品来的。

    (2)在3D投影技术的帮助下,一代歌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邓丽君”不仅和周杰伦共同演绎其经典金曲《你怎么说》,更为周杰伦的《千里之外》献声,引发众人大合唱。

    (3)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要。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也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

    A. 品味     栩栩如生      一蹴而就

    B. 品位     栩栩如生      一朝一夕

    C. 品味     惟妙惟肖      一朝一夕

    D. 品位     惟妙惟肖      一蹴而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尽管顶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莫言作品仍然遭到书店退货,这成为文学书籍市场滞销最新的、令人多少有点吃惊的案例。

    B. 仅仅把学生记住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记住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结果作为目标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C. 2013年就在苹果商店上线的“芒果TV”移动应用,能够在近日引爆用户下载,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

    D. 随着各种手机APP的普及,无形中放大了人们对雾霾的焦虑,因为随手一划就能看到实时的空气质量指数,坏天气带给人的压迫感让你躲无可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诗句中,全都使用比喻修辞的一组是

    ①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④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A. ①③   B. ②⑥   C. ③⑤   D. 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弟培,字伯凝,乳名曰狮。五岁,从大父芝亭公为南直休宁县令。休宁多糖,伯凝性嗜饴,昼夜啖之,以疳疾坏双目。大母王夫人钟爱,求天下名医医之,费数千金不得疗。识者以狮者师也,或为先兆云。

    伯凝虽瞽,性好读书,倩人读之,入耳辄能记忆。频听之不厌,读者舌敝,易数人不给。所读书,自经史子集,以至稗官野史,无不淹博。尤喜谈医书,架上医书不下数百余种,一一倩人读之,过耳亦辄能记忆。遂究心脉理,尽取名医所辑诸书,日夕研究,遂得其精髓。凡诊切诸病,触手即知。伯凝有力,多储药材,复精于炮制,药无不精,服无不效。凡有病者至其斋头,未尝赍一钱而取药去者,积数十人不厌,舍数百剂不吝,费数十金不惜也。嗣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吾家十世祖为越郡名医,所开药肆,甲于两浙,后以阴功,子孙昌大。昔人云:“公侯之家,必复其祖。”伯凝殆即其后身矣。

    伯凝尊人六符叔去世早,不得于我婶娘,屡遭家难。伯凝号泣旻天,卒得“赋隧”。族中凡修葺宗祠,解释狱讼,评论是非,分析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骇可愕之事,皆于伯凝取直。故伯凝之户履常满,伯凝皆一一分头应之,无不满志以去。

    伯凝有一隙之暇,则喜玩古董,葺园亭,种花木,知无不为,兴无不尽。其内弟督兵江干,伯凝为之措粮饷,校枪棒,立营伍,讲阵法,真有三头六臂所不能尽为者,而伯凝以一瞽目之人,无不立办。则其双眼真可矐,而五官真不必备矣。

    云间有唐士雅者,五岁失明,耳受诗书,不下万卷。其所著《唐诗解》诸书,援引笺注,虽至隐僻之书,无不搜到;作诗文,则出口如注,缮写者手不及追。然余观其人,貌甚朴陋,闭户枯坐,无异木偶,其欲如吾伯凝之多才多艺,机巧挥霍,盖万不及一者矣。故吾谓伯凝似左丘明,似晋师旷,似高渐离。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

    (选自张岱《琅嬛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不博                  淹:广博

    B. 未尝一钱而取药去者          赍:带着

    C. 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     嗣:后代

    D. 引笺注                  援:引用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伯凝在医术上的成就是因为家庭熏陶,他家祖传的医书有一百多种,储备的药材也很多。

    B. 伯凝五岁眼睛就失明了,父亲早逝,与母亲相处不好,但他自小就得到祖父祖母的喜爱。

    C. 伯凝失明或跟大量吃糖有关,而有见识的人认为他乳名为“狮”或许就是预示他失明的征兆。

    D. 作者写唐士雅著书、创作诗文及外貌等情况目的是为了衬托伯凝的多才多艺,机巧敏捷。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频听之不厌,读者舌敝,易数人不给。

    (2)作诗文,则出口如注,缮写者手不及追。

    4.文中作者说“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试结合全文概括伯凝“兼有”的具体内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至太史公著《史记》,始以天子为本纪,考其宗旨,如昔《春秋》。自是,为国史者皆用斯法,然时移世异,体式不同。其所书之事也皆言罕褒讳事无黜陟故马迁所谓整齐故事耳安得比于《春秋》哉!

    (节选自《史通·六家第一》)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春秋》言简义深,后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秋谷梁传》注释《春秋》,合称“春秋三传”。

    3.作者为什么认为后世史书只是“整齐故事”,请用自己的话说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刘禹锡

    候吏①立沙际②,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注:①候吏:驿站管理者。②沙际:水边。

    (1)首联、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画面?

    (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手法。

    (3)尾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 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4)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6)前者呼,后者应,_____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 _________________,文武之道也。(《礼记》)

    (8)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自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