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选择题 5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1825年9月27日早晨发生的情景是难以描述的。许多参加这一历史事件的人整夜都不能合眼,一直站着。人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些人喜形于色,另外一些人惊讶不已,使得这个场面丰富多彩。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列车的动力和能源来自

    ①蒸汽机

    ②内燃机

    ③电动机

    ④煤炭

    ⑤电力

    ⑥石油

    A. ①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重要的相同之处是

    A. 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B. 头指向天主教会,歌颂理性

    C. 倡导建立民主共和制

    D.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最有可能的应该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

    A. 思想复杂、流派林立

    B. 相互学习、思潮趋一

    C. 经济转型、走向统一

    D.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主要是因为甲骨文

    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②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当时的社会情况

    ③是中国已发现最早且体系较完整的文字

    ④记载的内容与《史记》中内容完全相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 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 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C. 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 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科学的旅程》介绍某一理论时指出:“其中引力不再是一种力,而是一种时空的弯曲,就好像每个大物体都置于一块大橡胶的表面……引力的‘力’并不真正是恒星或行星等物体的特征,而是来自空间形状本身”。这一理论

    A. 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的不足

    B. 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C. 首次对自然规律作经典总结

    D. 为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世界文明史》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文中“整个欧洲思想界”主要指的是

    A. 相对论的提出

    B. 文艺复兴的兴起

    C. 宗教改革的进行

    D. 启蒙运动的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

    A. 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B. 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C. 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 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以“明人伦”为重点。无论国学还是乡学都以“六艺”为主要教育内容。所谓六艺,即礼(政治伦理)乐(艺术教育)射与御(军事体育)书与数(基础文化知识)。这反映出西周的教育

    A. 重视儒家的人伦思想

    B. 以提高平民素质为目的

    C. 以贵族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

    D. 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

    A.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 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 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 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李贽《道古录》载:“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   B. 倡导人性的自由发展

    C. 强调万物存在对立统一   D. 动摇传统礼教统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郎宁和苏敬两位同学来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陈列馆,看到了两幅名叫“浑仪”的照片,有了如下一段对话,他们的判断比较接近史实的一项是

    A. 郎宁:这一组作品表达了科技是生产力的寓意

    B. 苏敬:不对,这一组作品是想证明古代中国科技发达

    C. 郎宁:如果是科技仪器的话,应该是张衡的测量地震的仪器

    D. 苏敬:它给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应当是天文观测的仪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得出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

    A.考古领域在汉代墓葬遗址中发现纸片

    B.马克思的论述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蔡侯纸的说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本草纲目》

    D. 《天下郡国利病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宋代李嵩的《货郎图》描绘了挑着商品担子的货郎到来使得偏僻乡村像节日般热闹的场景。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宋代

    A. 风俗画盛行

    B. 市民阶层扩大

    C. 社会统一安定

    D. 市坊界限被打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名言

    A. 关注人类道德

    B. 批评苏格拉底

    C. 探究社会正义

    D. 否定神的意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黑死病”大瘟疫,当时整个英国有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遇难,整个欧洲大约有2500万人死亡。人们开始公开讨论瘟疫的根源。曼彻斯特的大主教威廉姆斯·埃丁顿给他的教士们写了一封信:“人类的纵欲是多么可怕……如今它变本加厉,这理所当然地要激起神的愤怒。这场灾难就是神明对人类这众多罪恶的惩罚。”宣称“黑死病”是上帝在惩罚人类罪恶的大主教埃丁顿,不久也染黑死病身亡。这可能会在民众中产生促进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是

    A. 恐惧绝望,万念俱灰

    B. 质疑神学,崇尚科学

    C. 推崇理性,反对教会

    D. 逃离欧洲,寻求出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1400年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 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 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

    ②开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道路

    ③演绎了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

    ④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是世界历史知识结构(局部),其中方框内应该填入

    A. 人文主义的发展

    B.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C. 重商主义的推行

    D. 自由主义及其实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最直接的社会意义在于

    A. 鼓励了社会的竞争意识

    B. 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C.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 进一步挑战了教会的权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这一结论最应该送给(    )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B.量子论的提出 

    C.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      D.相对论的提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金史》有这样的记载:“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之外。”这段话主要说明

    A. 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

    B. 宋金时期,火药已较为普遍地运用在军事上

    C. 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

    D. 火药和火器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学家赫乔·韦尔斯说:“卢梭的学说不但批判了现存的社会结构,而且批判了一切社会组织……卢梭思想的盛行,使那种通过感情冲动和纸上谈兵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倾向大大增加。”该学者的观点是

    A. 卢梭思想具有破坏性的一面   B. 自由平等是普世的价值

    C. 人天生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   D. 卢梭的思想更具民主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谈到: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对于无边皇权的有限制约,常常是通过知识和思想的阐释来进行的。下列材料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有

    ①“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②“人君所畏惟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宋史﹒富弼传》)

    ③“凡日蚀,人君皆当戒惧修德,以消其咎。”(孙复《春秋尊王发微》)

    ④“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欧在16世纪出现宗教改革,能够说明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②天主教会已成众矢之的

    ③人文主义的传播

    ④德国的政治分裂状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材料中的“伟大人物”应该是指

    A. 智者学派

    B. 启蒙思想家

    C. 宗教改革家

    D. 人文主义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由本性和法律统治的。本性是没有秩序因人而异的,而法律却是共同一致的,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为什么全体公民要参加公民大会?为什么人们要立法庭?原因就是法律,人人都要服从法律,如果抛弃了法律,每个人都为所欲为,不仅政制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会降低到野蛮的水平。

    ——(古希腊)《德谟斯提尼演讲集》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戴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联系必修1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出现的政治背景。

    (2)完整地概述材料二表达的思想。根据材料二的思想推断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

    (3)材料三表达了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其核心思想是什么?材料四是材料三的思想主张的继续和延伸,为什么?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在提高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质量问题上,从古希腊时代到18世纪的思想家寻找了一个共同的武器,它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方历史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既有差异又有相似性,

    历史时期

    中国

    西欧国家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戈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

    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和裁决。

    18~19世纪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孟德斯鸠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材料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1)依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三个阶段中国和西欧思想发展史的共同历史特征。

    (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请指出孟德斯鸠判断问题的标准是什么,并分析其主张的进步意义。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的原因,并解释“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的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后在西方后面呢?”这个疑问后来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材料四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有何根本区别?根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6世纪中国为何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现代科学技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把实验室里的发现转变为赢利工业的产品过程中,可以辨识主要阶段,每一阶段各关涉到新电学原理的一种不同的实际利用。这些阶段是电报和电话、电镀、弧光灯照明,最后是白炽丝灯。其中第一项需要很小的电流,主要是导致了电池组和接受器的改进,并且因此大大地发展了电学理论。……电镀需要强大的电流,就优先使用了某些由电机产生的电,……但电镀工业的需要绝不会很广泛,只有到照明和动力的发展才提出对强大电源的需求。……如此看来,从法拉第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到爱迪生的电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原因。19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够生利的阶段。可是一旦达到这个阶段,也就无法遏制它,电光和电力已经来到了。

    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19世纪最后30年的经济数据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电的技术应用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电气技术应用于生产的条件有哪些?

    (2)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以后的工业革命的特征。

    (3)材料三显示的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