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29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9 题
  1. 洪武年间,朱元璋罢御史台,在中央设都察院,与六部同级;罢谏官,设置独立的机构六科给事中,长官为正七品,分别有权对六部奏请及实施之事进行审查、驳议和纠正。这些举措

    A. 表明当时官员贪腐严重

    B. 有利于分割六部的行政权

    C. 导致了官僚机构的膨胀

    D. 有助于全面监察官僚机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前期由1名宰相长期主持众宰相议政,并将议政记录奏请皇帝决策后再发尚书省执行;唐后期则改为每10天轮换1人主持,后又改为每天轮换。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保证议政公允

    B. 防范个人擅权

    C. 提高行政效率

    D. 加强权力制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武帝“设附益之法”,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这一措施

    A. 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

    B. 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C. 改良了地方社会风气

    D.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

    A. 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B. 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 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

    D. 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生,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令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科举制度的成熟

    C. 贵族制度的衰落

    D. 专制皇权的强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这段记载反映出( )

    A. 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

    B. 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

    C. 大小诸侯与周王室的宗法关系不同

    D. 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A. 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B. 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C. 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 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方式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A. 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 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 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 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 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 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城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 天人合一

    B. 建筑功能齐全

    C. 皇权至上

    D. 国家大一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这表明

    A. 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   B. 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

    C. 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   D. 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A. 郡县制

    B. 皇帝制度

    C. 分封制

    D. 三公九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所示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社会变化的描述,该时期是

    A. 夏商西周 B. 春秋战国

    C. 秦汉三国 D. 两晋南北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春秋末年,卿大夫在控制的封邑设立与诸侯国相应的朝廷机构,并拥有独立的武装。其在政治上是治理朝政的国君,在军事上是世族武装的统帅。随着卿大夫势力的不断强大各个封邑之间开始相互争夺、兼并,并向诸侯国君发起挑战,这时的士也不再为主效死,而是“士无定主”。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 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

    B. 贵族政治衰落

    C. “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D. 宗族势力上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自经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表述与该制度相关的是

    A.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举孝廉,父别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 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 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C.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D.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朱元璋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主要惩罚对象事不法官吏。这主要说明朱元璋

    A. 强化专制皇权

    B. 实行轻罪重罚

    C. 注重整顿吏治

    D. 强调以法治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机构应是

    A. 中书省

    B. 内阁

    C. 军机处

    D. 礼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 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C. 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中央集权的国家治理模式曾经使中国引领世界文明达2000年之久,这其中必然有它的合理性因素,这些合理因素包括

    ①强化了国家和民族认同感

    ②统治者把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

    ③服从意识有利于增强对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执行力

    ④面对灾难中央政府有全国性的应急处理能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古雅典“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约前525~前456年)在自撰的墓志铭上,只字不提自己的文学创作成果,却突出其在马拉松同“长头发的波斯人”战斗的“光荣业绩”。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体现了雅典崇尚武力的社会风气

    B. 彰显了公民维护城邦民主的责任感

    C. 借此表达对雅典政治体制的不满

    D. 反映了雅典精英阶层漠视文学创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 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 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 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从贵族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

    B.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

    C.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

    D.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86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推动议会改革,主张扩大选举权。他被指责为“自己阶级利益的叛徒”“在激烈斗争中丧失原则的机会主义者”。由此可知,在当时的英国(   )

    A.代议制可反映多数国民的利益       B.资产阶级日趋保守

    C.自下而上是民主化的主要形式       D.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艰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美国《1787宪法》规定,联邦政府“除非按照本宪法所规定的人口调查或统计之比例,不得征收任何人口税或其他直接税。对各州输出之货物,不得课税”。上述规定

    A. 维护了地方治理的自主性

    B. 实现了各州地位平等

    C. 消弭了南北方的贸易争端

    D. 削弱了中央政府权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九款规定:“对于现有任何一州所认为的应准其移民或入境的人,在1808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可以对入境者课税,唯以每人不超过十美元为限。”这一规定

    A. 维护了美国公民的权利

    B. 严格限制外国人移民美国

    C.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 体现了l787年宪法种族歧视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有人把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形象比喻为“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这种政体的核心是(    )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相继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限制了王权,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  )

    A.人民主权说        B.“议会主权”原则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材料一  其原因在于中国较与世隔绝,它仅仅受到西北游牧民的侵略……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流域地区大批的排水工程、为长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伴随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即分封制转变为中央集权制……法家人关心的是改革社会,以加强他们所奉事的诸侯的力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希腊的强邦(斯巴达和雅典)即使在鼎盛时期也仅仅是个称霸的盟主,并没有用武力去吞并邻邦,希腊世界始终是一个小国林立的城邦世界,而绝大部分希腊城邦在政治上都不同程度的具有民主色彩。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展的趋势却是一统天下,中央集权,最终建立君主专制的大帝国。

    这其中的原因如何?请你尝试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独立战争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

    ——《美国的历程》

    材料二  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注:黑人)。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建国初期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