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3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句子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7 题
  1.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 D.①④②⑤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北辰(chéng )   千乘之国(shèng)   买椟还珠(dú)   偃旗息鼓(yăn)

    B. 八佾( yì)       沧海一粟(sù)       屡见不鲜(xiān)  耰而不辍(chuò)

    C. 怃然(wŭ)       荒凉芜秽(wú)      抚今追昔(wŭ)   忤逆不孝(wŭ)

    D. 荷蒉(kuì)      功亏一篑(guì)      精力匮竭(kuì)   震耳发聩(ku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江南的宁波,大气悠长、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翠微福泉、诗意钱湖,自是淫浸于亦诗亦禅的烟雨南方。风光旖旎,风景秀美,一派江南风情,别有韵味。

    B. 贺兰山,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为宁夏平原抵挡住尘烟风沙:明长城,苍凉壮美延绵千里,茫茫戈壁,那份寂静与广褒,让人间烟火相依为命。

    C. 西藏申扎,无人之境,探秘寻宝之旅,是对天路的挑战。一路上,打动你的,不只是高山大河、古村圣寺,更是苦修者、牧羊人,是生命中的不其而遇。

    D. 祁连山的名字来自古代匈奴语,意为 “天之山”。东部季风吹到这里已成强驽之末,山脉西部降雨稀少,千沟万壑的大山寸草不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微信变脸,用了一秒,背后却是科学家15年的栉风沐雨,砥砺前行。2016年年底,风云4号卫星终于成功发射升空,国人拍手称快。

    B. 我们正在从改革开放四十年积累的基业上再出发,心是驾定的。但回望跌宕起伏的2018年,也有许多的不容易。

    C. 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3000家,但大多规模很小,翻译人员多是兼职,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D. 近年来,随着网络书店的还猛发展及电子阅读的日渐普及,很多实体书店都难逃十室九空的命运,令很多经常做客书店的人们感慨万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目前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销售对象大多以老年人为主,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强身健体的愿望,打着“健康讲座”的旗号,对其进行精准“忽悠”。 .

    B. 走节俭型政府之路就是要采取严厉措施,从政府入手,从公务消费入手,坚决杜绝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将节省下来的钱,用在为人民谋利的“刀刃”上。

    C. 狭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推论是能量和质量相等同。在该理论中,时间和空间被合并成平坦的四维时空,而物体的尺度、同时性、时间间隔都丧失了绝对性。

    D. 三位女演员的共同特质可能不仅是银幕上的活色生香,而是在自己演艺事业中的主动性,跳脱了工业链中演员身份被选择的窘境,将主动权抓回自己的手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调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必:必须

    B. 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年:连年

    C.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敏:愚钝

    D. 杀鸡为黍而食之            食:使……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百姓不讲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

    B.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选用优秀的人,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勤勉努力。

    C.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做人的正确原则就会形成。

    D. 效法其身,而乱大伦——想保持自己的纯洁,却搅乱了君臣之义这一重要的伦理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对下面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南乡子

    陆游

    早岁入皇州,尊酒相逢尽胜流。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

    蓬峤偶重游,不待人嘲我自羞。看镜倚楼俱已矣,扁舟。月笛烟蓑万事休。

    A. 开头两句词写出了作者年轻时的胸襟抱负和交游名人雅士的繁华热阔的生活情景。

    B. 三十年来像梦一样, 一个“梦”字,写出了作者无尽的心酸和世事无常的不尽慨叹。

    C. 故地重游,不待人嘲,自感羞愧,写出作者年老体衰、事业无成,愁苦不堪的形象。

    D. 扁舟、月笛和烟蓑等意象,构筑了宁静淡远的图景,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的心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3 题
  1. 对下面《论语》章节的理解与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巳矣。”子曰:“食夫稻, 农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A. 宰我认为,守丧三年,时间过长,应该缩短为一年,从而使君子更好地为礼与为乐。

    B. 孔子没有直接反对宰我提出的重新制定守丧的时间的看法,而是先问其“安心”否。

    C. 君子守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这大多是内心忧伤、思念所致。

    D. 孔子认为宰我没有念及父母抚养自己的艰辛而擅自停止守丧,这是不仁的行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越王勾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王曰:“为三者,奈何?”对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问,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胜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王弗听。

    范蠡进谏曰:“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先行此者,不利。”王曰:“无!是贰言也,吾已断之矣!”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

    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范蠡对曰:“君王其忘之乎?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王曰:“诺。”乃命大夫种行成于吴,曰:“请士女女于士,大夫女女于大夫,随之以国家之重器。”吴人不许。大夫种来而复往,曰:“请委管籥”,属国家,以身随之,君王制之。”吴人许诺。王曰:“蠡为我守于国。”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王曰:“诺。”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

    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曰:“节事奈何?”对曰:“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无旷其众,以为乱梯。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无间,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之。”

    王曰:“不穀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

    (选自《国语·越语下》,有删节)

    (注)①持盈:保持昌盛富强。定倾:转危为安。节事:节制行事,②贰言:惑乱视听的官语,异议。③委管籥:把越国国库的钥匙都交给吴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时不作,弗为人客      作: 兴起

    B. 今君王未盈而溢         溢:水漫出来

    C. 人之所卒也           卒:终,结束

    D. 请士女女于士          女: 以女嫁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不胜,栖于会稍         室西连于中国

    B. 随之以国家之重器       醉则更相枕以卧

    C. 因时之所宜而定之       不如因善遇之

    D. 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3.对文章中划线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君王假如去进攻吴国,不仅危害君王的自身安全,而且对国家有妨害。

    B. 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勇于攻战,夺取别国上地,是种反常背德的行为;战争,是人事中最后的一种手段,是下策。

    C. 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我没有听从文种的劝告,才到了这种地步,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D. 不穀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我的国家就是你范蠡的国家,范蠡你一定要好好治理它!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从勾践即位三年便欲进攻吴国,虽有范蠡两次进谏,仍一意孤行,导致兵败五湖,不得不退守会稽山写起的。

    B. 文中写范蠡为勾践谋划复兴国家之道,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他主张顺应自然,掌握规律,发展生产,终于使越国逐渐繁荣昌盛起来。

    C. 范盖主来的“与天”“与人”“与地”思想并不是消极出世的思想。而是根据自然规律和形势变化采取积极的措施。

    D. 本文以记言为主,在此前提下,却能要不烦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出越王勾践纳谏的始末,表现其知错能改、折节下上的可贵品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用/给下列文言语段划线处正确断句。(限断七处)

    鹦鹉能言,不高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拙”是中国艺术的灵魂,它是艺术中的一种根本性趣味,在中国不懂得“拙",就不知道怎么做建筑、造园林,刻印章,写书法、画图画、品戏曲,拙跟巧是相对的,老子讲“大巧若拙”,大巧是最高的巧,拙是不巧,最高的巧是不巧,他的意思并不是要追求不巧。一般来说,人总是喜欢追求巧,而不喜欢不巧的东西。如工艺,就是追求巧的过程,但古代有一句话叫“大匠不斫”,是说最有本事的工匠人,没有雕琢的痕迹。

    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是清代康熙到乾隆时期一个著名书画家,他把中国古拙传统推到极高地步。他曾在一幅梅花图上用他特有的古隶题有七个大字:“损之又损玉精神。”“玉”是梅花,“损之又损”来自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的道是“损”道,“为道日损”是中国艺术的一个定律,是要从表象世界走向真实世界,追求内在的东西,“损”道不是做减法,“损” 道就是拙道。

    中国人特别喜欢石头,“石头”也呈现了一种拙趣。老子说:“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老子不愿做一块琭琭的美玉,虽有令名,但经过刮垢磨光的无数次打磨,成了被塑造的对象,这样就是有为,背离自然之旨。他宁愿“珞珞如石”——做一块坚硬的未雕的石头。

    儒家好玉,道禅好石,两种不同的思想指向,正好反映对秩序的不同看法,也体现出不同的人格指向。没有理性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缺乏礼仪的人生是粗鄙的人生。但当知识、理性、礼仅发展到与人的真实生命追求相反的程度时,就成了人的生命的负面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两种思想都有价值,相互补克,以成传统中国思想之大观。

    文人艺术对假山有一种偏爱,它有特别的美感。假山是人们运用石科“叠”的、“掇”的,做出一片风景,也演绎着创造者的一片灵心,真正的叠石者,不是简单的“石工”,而是独抒性灵的艺术家,杂乱之石,叠起胜景,配之以明花疏树,建之以陂陀平间,引之以涧瀑清泉,幕之以藤情蕉影,再辅之以蓝天自云,月上柳稍。

    假山的美就是“拙”,“拙”就是把巧的东西去掉,把目的性的东西去掉,要巧夺天工。明代计成强调:一切艺术都是人作的,作得就像没有作过一样,作得就像天工开物。他突出中国艺术的一个基本思想,一切艺术都要在遵循自然的原则下规避人工秩序。这里面正体现出一种追求“拙”——天趣的精神。

    所以,大巧若拙不是愚蠢哲学,而是让你放弃外在目的性的攫取,追求内在真实的体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体现了道家的无为思想,与艺术上的拙道有相通之处。

    B. 中国艺术所追求的拙和巧是相对的,拙其实就是巧,大巧若拙就说明了这点。

    C. 玉和石分别对应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玉要求以礼琢磨,石要求复礼后归于无为。

    D. 假山的美是创造者凭着他的灵心演绎出来的,巧夺天工就是要摒弃自然造化的痕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巧与拙的相对性入手,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大巧与不巧(也就是“拙")的关系。

    B. 文章通过儒道两家的不同思想指向、人格指向的对比,阐明在艺术上应弃儒就道。

    C. 文章花大量篇幅论述假山之美,意在强调中国艺术十分注重追求艺术的大巧——拙趣。

    D. 文章提出论点后,从思想理论和艺术实践角度加以分析,指出追求大巧若拙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如果你不懂拙趣,我们就难以与你谈及关于中国的艺术趣味的问题。

    B. 金农的“损之又损玉精神”表明中国艺术要追求内在的东西,追求抽道。

    C. 老子强调既要“损之又相”又要“珞珞如石”,表明圣人思想有时也难免前后矛盾。

    D. 中国艺术强调要遵循自然的原则,规避人工秩序,但并不排斥人为因素干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木鱼

    周海亮

    冬子小时候,家里穷。不仅他家穷,全村都穷。不是吃不到米闻不到肉的那种穷,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那种穷。贫穷与饥饿贯穿了冬子的重年,即使现在想起,冬子的记忆深处,仍然是望不到尽头的饥饿。

    冬子九岁那年,村里有亲戚嫁女,娘带冬子去吃喜宴。临行前娘嘱咐冬子说,饭桌上一定要放开了吃,吃慢了,东西就没了。又说,千万别动桌上那条鱼,否则会被别人笑话。冬子问为什么,娘说那是条假鱼。鱼是木头雕刻而成,上面浇了汤汁,撒了葱花。盛在盘子里,端上桌,与真鱼别无二致。娘还说木鱼是栓叔的手艺,栓叔一晚上就能将一截木疙瘩变成一条活灵活现的鲤鱼。娘带冬子来到亲戚家门口,再次嘱咐冬子不仅要吃得快,还要尽量步多。吃饱了,咱家晚上那顿就省了。她说。

    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猪。普通的蔬菜,加几片肉,味道就完全变了。冬子听了娘的,快吃,使劲吃,却总是吃不饱。那条鱼摆在桌子中间,假如娘事先不说,冬子绝不会当它是一条木鱼。鱼浇了汤汁,撒了葱花和香菜,那是一条红烧口味的木头鲤鱼。亲戚家虽穷,但厨艺高超,据说能把一条鱼变成七八种不同的味道。木鱼也能。不过仅仅是味道的样子。

    满桌人心照不宣。他们的筷子和汤匙伸向不同的盘子和汤碗,却绝没人去碰那条鱼。桌上很快只剩残羹冷炙,唯有那条鱼。仍然闪烁出诱人的光泽,散发出美妙的酱香。满桌人仍不散去,他们蘸着盘子里剩下的汤汤水水,啃着手里的黑面馒头,那也是平常时日难得的吃食。

    冬子有将筷子伸向木鱼的冲动。冲动那样强烈,有那么几个瞬间,他几乎无法自控。他强迫自己不去看那条鱼,可是鱼却顽强地游进他的眼睛,挠着他的喉咙,终于冬子做出令他和他的家人从此蒙羞的举动——他动了那条鱼,他甚至夹起撒在木鱼上的葱花。他甚至将那些葱花,直接填进嘴巴。

    他挨了娘的一顿巴掌。他受到村人的讥笑。以后很多年,他在村里都抬不起头。他不仅仅是动了一条木鱼,更是动了乡村的规矩,动了主人的尊严。一条木鱼,没有人动,它便是一条色香味俱金的真正的鱼,便是富足和希望;动了,它便成为一个木头疙瘩,成为欺骗,成为乡间岁月的颓败与贫穷。

    那条木鱼挂在冬子的胸前,顶在冬子的头上,刻在冬子的脑门上,挤在冬子的心里,很多年挥之不去。

    后来冬子进城,吃了很多苦,终于成为一家水产公司的老总。这些年他几乎吃遍世界上所有的鱼,但童年里的那条木鱼,仍然时常游进他的心里,即使在梦里,也香气四溢,令人垂涎。然后让他在醒来以后,充满差愧。

    常跟娘说起这件事,娘说,是那时大穷了。冬子说,或许是。娘说,是你太无理了。冬子说,或许是。不过一个孩子动了一条木鱼,有什么大不了呢?冬子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

    一次冬子去民俗博物馆,突然觉得那里面似乎缺少一条可以摆上餐桌的木鱼。他想为博物馆捐赠一条,馆长当然乐意。为这事冬子专程回了一趟乡下,他找到亲戚,问那条木鱼还在不在,亲戚找了很久,终于从一堆破铜烂铁里翻出来。木鱼上市满虫眼,却依然话灵活现。——一条木头雕刻而成的鱼远比一条河水里的真正的鱼,有着更为长久和顽强的生命。

    冬子带木鱼返回城里,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找一位匠人雕刻了一条鱼。他把新雕的木鱼送到博物馆,将真正的老木鱼拿回家,刷干净,加了底座,摆上桌子。

    生日那天,冬子调好汤汁,切好葱花,然后将那条木鱼,恭恭敬敬地端上餐桌。

    冬子对儿子说,吃鱼。

    1.小说以“木鱼”为题有何作用?请写出你的理解。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一条木头雕刻而成的鱼远比一条河水里的真正的鱼,有着更为长久和顽强的生命。

    3.文章写到:“冬子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这里的“沉重”是指什么?

    4.小说以冬子在生日那天将木鱼烹调好,端上桌让儿子吃鱼作为结尾,请简析这样安排的用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____:道之以德,齐之以礼,____。(《论语·为政以德》)

    (2)风兮!风兮!何德之衰!____,____。(《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

    (3)野哉,由也!____,____。 (《论语,克已复礼》)

    (4)____,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 (《逍遥游》)

    (5)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 (《西厢记.长亭送别》)

    (6)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滕王阁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对下面这段话的观点,你是否赞同,请陈述理由。(80字内)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论语·宪问》)

    人有不可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人间世》)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盐铁论·忧边》)

    对于以上言论,你有怎样的感想?请选择其中两到三句立意,体现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写一篇文章。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